医药卫生—中药学 作品数:802,429 被引量:1,253,424 H指数:243 相关作者: 段金廒 蔡宝昌 苗明三 黄璐琦 杨明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中医学 医药卫生—方剂学 理学—化学 理学—分析化学 更多>>
主题
136,875篇 中药 73,730篇 细胞 49,643篇 色谱 48,599篇 活性 47,981篇 药理 38,321篇 学成 37,959篇 化学成分 37,594篇 相色谱 33,986篇 药材 32,282篇 药物 31,595篇 液相色谱 31,072篇 高效液相 30,488篇 小鼠 29,269篇 高效液相色谱 26,578篇 色谱法 24,985篇 中医 24,662篇 提取物 22,888篇 黄酮 22,673篇 蛋白 22,452篇 制剂
机构
20,672篇 北京中医药大... 16,990篇 南京中医药大... 14,264篇 广州中医药大... 14,038篇 成都中医药大... 12,525篇 上海中医药大... 11,137篇 山东中医药大... 10,192篇 黑龙江中医药... 9,881篇 湖南中医药大... 9,623篇 中国中医科学... 9,418篇 河南中医药大... 8,652篇 中国科学院 8,468篇 辽宁中医药大... 8,130篇 天津中医药大... 7,923篇 江西中医药大... 7,547篇 浙江中医药大... 7,095篇 中国医学科学... 6,847篇 中国药科大学 6,500篇 陕西中医药大... 6,406篇 广西中医药大... 6,256篇 沈阳药科大学
21,382篇 中草药 18,099篇 时珍国医国药 16,549篇 中国实验方剂... 15,319篇 中国中药杂志 14,763篇 中成药 13,939篇 中药材 6,722篇 中药药理与临... 6,522篇 中国药业 6,152篇 中华中医药学... 5,969篇 中华中医药杂... 5,279篇 中国药房 5,207篇 中国中医药信... 4,965篇 中药新药与临... 4,919篇 亚太传统医药 4,584篇 中国现代中药 4,459篇 中国民族民间... 4,065篇 天然产物研究... 4,039篇 全国药材信息 3,288篇 辽宁中医杂志 3,174篇 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8,724篇 2025 55,554篇 2024 56,291篇 2023 51,225篇 2022 37,666篇 2021 52,661篇 2020 31,520篇 2019 33,245篇 2018 36,964篇 2017 38,242篇 2016 40,451篇 2015 38,174篇 2014 39,645篇 2013 43,028篇 2012 44,171篇 2011 40,678篇 2010 33,925篇 2009 31,651篇 2008 27,923篇 2007 25,678篇 2006
基于PI3K-AKT-Nrf2/BDNF通路研究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建立嗅球摘除(Olfactory Bulbectomy,OB)抑郁大鼠模型,从PI3K-AKT-Nrf2/BDNF角度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手术摘除嗅球方法建立OB大鼠抑郁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逍遥散15、30 g原生药/kg和盐酸氟西汀0.01 g/kg组,并设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30天。进行大鼠旷场试验和糖水偏好率测定,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大鼠皮质、海马部位备用。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GSH、SOD及皮质MDA活力或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OB大鼠皮质和海马部位Nrf2、Keap1、GPX3、HO-1、NQO1、OGG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SOD1、PI3K、AKT、p-AKT、TrkB、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GSH、SOD水平显著降低,且皮质MDA含量明显升高;皮质、海马部位Nrf2、Keap1、GPX3、HO-1 mRNA表达水平及SOD-1、HO-1、TrkB、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皮质部位PI3K蛋白表达和p-AKT/AKT比值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30 g/kg逍遥散给药30 d能提高大鼠糖水偏好率,对抗自主活动异常,显著提高血清GSH、SOD水平,并降低皮质MDA含量;能显著上调皮质、海马部位Nrf2、HO-1、皮质Keap1、NQO1及海马GPX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皮质、海马部位SOD1、HO-1、TrkB、BDNF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AKT比值,对皮质、海马部位OGG1mRNA及皮质Nrf2、海马PI3K的蛋白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结论:逍遥散对OB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及氧化应激表现有对抗作用,其激活OB大鼠PI3K-AKT-Nrf2信号通路从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上调BDNF水平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 罗杰 方洋 曾九僧 纪雅菲 刘蓉 曾南关键词:逍遥散 BDNF PI3K-AKT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鲜皮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探究白鲜皮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白鲜皮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与OLP疾病相关的靶点,将白鲜皮药效靶点与OLP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白鲜皮治疗OLP对应的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R语言,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找到白鲜皮与OLP公共靶点56个,涉及炎症反应、T细胞活化、上皮细胞增殖的调节、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调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结论:初步研究了白鲜皮治疗OLP的相关靶点与通路,白鲜皮可以通过IL-4、IL-17等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来发挥治疗OLP的作用。 刘仕伟 黄小瑾 李佳霖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 白鲜皮 基于^(1)H-NMR的灵芝产地分类与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识别灵芝产地。方法: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四个不同产地128个灵芝样品的^(1)H-NMR核磁数据进行分析,并导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进行识别计算。结果:不同产地灵芝按地理来源全部正确分类,模型主成分累计贡献率R^(2)X高达0.968,Q^(2)值达到了0.917,表明所构模型区分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好,基于核磁数据分类方法可行。进一步将灵芝核磁积分数据导入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模式识别,测试集数据100%正确识别,输出数字结果。结论:核磁共振技术与支持向量机联用提供了一种灵芝产地识别的快捷方法,该方法可为中药材的品质分析提供借鉴。 王寿峰 梁俊威 雍登金 丁秀国 林嘉荣 程纯儒关键词:灵芝 核磁共振 支持向量机 川陈皮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川陈皮素(75 mg/kg)组、EX527(SIRT1特异性阻断剂,5 mg/kg)组及川陈皮素+EX527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4 h/次,48 h后取材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S)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IL-1β、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肺组织ROS、MDA、SOD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SIRT1、PGC-1α、NRF-1、TFAM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明显,血清LPS、AMS水平及BALF中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ROS、MDA水平显著升高,而SOD活性及SIRT1、PGC-1α、NRF-1、TFAM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陈皮素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改善明显,血清LPS、AMS水平及BALF中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中ROS、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及SIRT1、PGC-1α、NRF-1、TFAM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川陈皮素组比较,EX527可显著抑制川陈皮素对SAP大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川陈皮素可改善SAP大鼠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许慧 蒋峰华 张慧明关键词:川陈皮素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肺损伤 覆盖栽培和苗期施氮对林荫银莲花生长、根茎产量和药用成分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究覆盖栽培和苗期施氮对林荫银莲花生长、根茎产量和药用成分的影响,为建立林荫银莲花适宜人工栽培技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2~3 cm长的林荫银莲花根茎切段为播种材料,设置露地栽培、单层遮阳网覆盖栽培2种栽培模式与苗期施氮和不施氮组合,共4个处理。在花期测定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片SPAD值,倒苗期测定根茎产量,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工栽培和野生植株根茎总皂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根茎W3单体含量和化学指纹图谱。结果:单层遮阳网覆盖栽培和苗期施氮均可促进林荫银莲花植株生长,提高收获期根茎产量以及根茎总皂苷和W3单体含量。在覆盖栽培和苗期施氮下林荫银莲花根茎药用成分组成与野生品无明显差异。结论:以根茎切段为播种材料,采用单层遮阳网覆盖栽培并在苗期追施氮肥的种植模式适宜于林荫银莲花大规模人工种植。 赵泽瑛 王学奎 周翰文 李兴华 杨燕燕 杨特武 胡学博关键词:总皂苷 指纹图谱 虎杖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PD培养基对一株镰刀属(Fusarium sp.)的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内生真菌其进行发酵培养,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C18柱层析分离其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肉桂酸(cinnamic acid),麦角甾醇(ergosterol),镰刀菌酸(fusaric acid),9,10-脱氢镰刀菌酸(9,10-dehydrofusaric acid),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采用海虾致死实验对其提取物的细胞毒活性进行测试,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提取相对丰年虾均有致死作用,致死率分别为66.47%、78.78%、57.62%和40.53%。 陈慧芝 任君 李艳洁 尹予希关键词:虎杖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抑制细菌 细胞毒活性 人参抗疲劳的作用机制和潜在靶点研究 被引量:25 2019年 人参大补元气,能够增强机体功能,缓解疲劳症状,而人参总皂苷(GS)是其发挥抗疲劳作用的主要成分。该研究通过数据库获得17个人参化合物成分,92个药物靶标,基于R语言技术获得78个疾病与药物靶点的交互基因,STRING 11.0软件构建了人参抗疲劳蛋白互作网络,马修斯相关系数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并对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人参通过调节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衔接分子1(ICAM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AP-1转录因子亚单位(JUN)、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10个核心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黏附分子结合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结合等功能发挥,并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7及c型凝集素受体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疲劳作用。基于网络分析结果,将32只SPF级4周龄A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GS低剂量组、GS中剂量组和GS高剂量组,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周。结果显示,GS能显著上调小鼠肌肉组织中STAT1和AKT1 mRNA表达水平(P<0.01,P<0.05),下调PTGS2和JUN mRNA表达水平(P<0.01),而对MAPK8,IL-1β,ICAM1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通过构建人参抗疲劳调控网络,并通过实验验证,揭示了人参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刘飞祥 林子璇 张怀亮 张振强 杨克勤 范晓飞 徐进 王永涛 赵玉男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人参 人参总皂苷 苦豆子总生物碱毒性及药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987年 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全草中提出的苦豆子总生物碱(下称总硷)含有15种以上的单一生物碱。据报道总碱有消炎、抗癌、抗菌,神经系统及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 李家仁 翟所迪 徐文萍 曹芸关键词:药效动力学 毒力 毒性 药物浓度 药理效应 毒力测定 毒性测定 防止蜜丸霉变的点滴经验 1985年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防止蜜丸霉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一、药材洗净后,快速干燥、粉碎,药粉合砣时,保持100℃30min灭菌,杀灭虫卵。所得蜜丸能够达到卫生标准。 杨树光关键词:蜜丸 丸剂 中医药治疗肿瘤主要法则的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结果 被引量:4 1985年 祖国医学中的中药理论,系几千年来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指导下临床使用经验的总结。为能阐明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近年来有许多药理工作者使用现代的药理实验手段,对单味中药及复方的中成药进行了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初步表明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是相统一的。本文仅对中医药治疗肿瘤主要法则的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结果作一简要的概述。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外邪、七情、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和中医病理可归纳为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气血亏虚及经络瘀阻。采取的治疗法则主要为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祛湿及以毒攻毒。 李延福关键词:中药 治疗肿瘤 药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