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璇
作品数: 17被引量:66H指数:6
  • 所属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华
作品数:50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泪囊炎 消化内科 泪道阻塞 胃癌 泪道逆行置管术
张懿
作品数:9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鼻泪管 慢性泪囊炎 药物敏感性 泪小管炎 致病菌
杨晓钊
作品数:38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围绝经期综合征 药物敏感性 人工鼻泪管 药物敏感性分析 泪小管炎
康前雁
作品数:115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视网膜 凋亡 干眼 脑神经干细胞
黎黎
作品数:28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上皮细胞 小鼠角膜 雄激素 MUCINS 干眼
雄激素调节小鼠泪膜功能与角膜上皮细胞Mucins表达的体内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去势小鼠干眼模型中雄激素浓度对小鼠泪膜稳定性以及角膜上皮细胞Mucin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睾丸切除去势手术,改变体内雄激素水平,观察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同时在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法与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中Muc1和Muc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去势1wk后小鼠睾酮质量浓度下降至0ng/μL;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及去势术后1、2、4、6、8wk组小鼠BUT分别为68.33±12.86、62.47±3.75、58.67±10.03、47.17±7.64、39.51±3.39、32.67±3.88、31.00±2.36s,其中术后2、4、6、8wk组小鼠泪液BUT值较正常对照与伪手术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uc1与Muc4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随雄激素浓度下降,表达下调(P<0.05),Muc1在去势后第2wk表达最低,而Muc4在去势后第1wk表达降至最低。结论:在体内,雄激素可调控小鼠角膜上皮Mucins表达,并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参与泪膜稳定性的维持。
黎黎郑璇王双梅高鸽康前雁
关键词:雄激素泪膜破裂时间黏蛋白角膜上皮细胞
经鼻入路内镜切除前眼眶良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鼻入路内镜切除前眼眶良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眼眶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传统眼部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经鼻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眼球突出度、眼轴长度以及等效球镜,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3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球突出度低于对照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1年内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6.7%和4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0%和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下降1例,瞳孔散大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下降2例,瞳孔散大1例,球后出血2例,上睑下垂2例,眼球运动障碍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内镜经鼻入路的眼眶良性肿瘤患者应用内镜经鼻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肿瘤清除更加彻底,降低远期术后复发率,且能够减轻对手术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陈小虎郑璇陈坤福
关键词:眼眶肿瘤良性肿瘤
尖吻蝮蛇凝酶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凝酶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7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n=30,35眼)与观察组(n=30,36眼)。均接受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1 d鼻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4 d取出棉条渗血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Fbg、PLT水平与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且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尖吻蝮蛇凝酶可减少接受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渗血,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郑璇李军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盐酸赛洛唑啉喷鼻联合泪道激光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鼻腔炎症对鼻泪管阻塞的影响,探讨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在鼻泪管阻塞治疗中的作用,为泪道病治疗及病因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鼻泪管阻塞患者279例,所有研究对象术前行泪道冲洗、泪道CT造影、鼻内镜检查。279例患者均行泪道激光成型+置管术,A组137例患者术后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点眼,B组142例患者术后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点眼联合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结果:参与研究的279例患者中,有217例(77.8%)患者鼻腔有炎症表现,其中A组105例(76.6%),B组112例(78.9%),主要为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等。拔管3mo后,A组137例患者有效率为86.1%,B组142例患者有效率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炎症是鼻泪管阻塞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泪道阻塞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重视鼻腔炎症的治疗,泪道激光成型+人工鼻泪管置入术联合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喷鼻治疗鼻泪管阻塞可明显提高鼻泪管阻塞的治愈率。
杨晓钊杨华张懿郑璇赵巍宋金鑫
关键词:鼻泪管阻塞人工鼻泪管
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化的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白内障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及血流变学指标,分析其与白内障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凝血功能亢进、血液黏滞性升高,治疗白内障时推荐结合血液稀释及抗凝治疗。
姚辉郑璇
关键词:凝血功能血液流变指标
阿奇霉素滴眼液对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睑板腺末端导管的阻塞是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特征之一。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感染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近来的研究发现其可能具有促进睑板腺上皮细胞分化和分泌脂质,国外已有阿奇霉素治疗MGD的...
肖湘华杨华吴洁王养正朱秀萍郑璇高洁邵燕
泪小管炎的优势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泪小管内排出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以寻找放线菌。结果: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中,有56眼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碾开涂片均见放线菌。57眼患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55眼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63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
杨晓钊杨华刘先宁郑璇张懿
关键词:泪小管炎致病菌药物敏感性
泪小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探索泪小管炎治愈率高、损伤小、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32例(32只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泪小管内排除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用搔刮泪小管+挤压泪小管排出硫磺颗粒+抗生素凝胶注入泪小管+敏感抗生素点眼联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泪小管炎患者中,有31例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涂片均见放线菌。32例患者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31例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37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用泪小管搔刮+挤压排出硫磺颗粒+抗生素凝胶注入泪小管+敏感抗生素点眼联合方法治疗泪小管炎,治愈率可达84%以上。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用联合方法治疗泪小管炎治愈率高,且损伤小,患者依从性高。
杨晓钊杨华刘先宁郑璇张懿刘超
关键词:泪小管炎致病菌药物敏感性
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泪道激光成型并置管术及术后联合睑板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1-03/2022-12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128例,均行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置管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无睑板腺治疗)、B组64例(睑板腺治疗),术后3 mo取出泪道置管后评价两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并对比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袭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睑板腺分析、泪液脂质层厚度、泪液蕨类试验、结膜印记细胞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与B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分别为78.1%、81.2%,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与A组比较,术后3 mo B组患者非侵袭性泪膜破裂时间延长,OSDI评分、眼红分析、泪液蕨类试验及结膜印记细胞学分级降低(均P<0.05),而泪河高度、泪液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综合治疗后其舒适度、泪膜稳定性、局部炎症反应有所好转,这类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步重视眼表微环境异常的改善,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
张懿杨晓钊杨华郑璇卢海青刘超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睑板腺功能障碍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经鼻内镜检查及泪囊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泪道人工鼻泪管置入术后(管存留)患者35例,收住院后在全麻下行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同时予以泪道探通并注入抗生素眼膏,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完整取出人工鼻泪管31例,随访后有24例流泪症状完全消失,3例流泪症状缓解,4例流泪症状无改善,总体有效率达77.1%。结论相对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EX-DCR)或内路鼻腔泪囊吻合术(EN-DCR)联合泪道人工鼻泪管取出术,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保留了泪道引流系统的完整性,操作相对简单,面部无瘢痕,术后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有效,值得尝试。
张懿杨华杨晓钊郑璇
关键词:鼻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