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作品数: 94被引量:408H指数:12
  • 所属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阙国和
作品数:305被引量:1,46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渣油 减压渣油 加氢裂化 悬浮床 悬浮床加氢裂化
邓文安
作品数:245被引量:51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渣油 悬浮床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 悬浮床加氢 催化剂
周家顺
作品数:39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渣油 悬浮床加氢 加氢裂化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 悬浮床
王宗贤
作品数:122被引量:71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渣油 减压渣油 供氢剂 加氢裂化 氢
崔文龙
作品数:34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
研究主题:渣油 加氢裂化 水溶性 硫 加氢
加供氢剂的减压渣油减粘裂化工艺的开发被引量:10
2006年
在实验室减粘裂化试验装置上,对胜利和辽河减压渣油在两种供氢剂存在下的减粘裂化反应产物分布以及产品性质进行了评定,实验室研究表明,采用供氢剂B时的减粘裂化汽油加柴油的总收率比不掺兑供氢剂和掺兑供氢剂A时增加了3-7个百分点,但是过程的生焦量也有所增加,而且柴油馏分与残渣燃料油的性质也变差。另外在工业装置上进行了胜利减压渣油供氢剂减粘裂化试验,减粘裂化工业试验表明,掺兑供氢剂B后胜利减压渣油减粘裂化汽油加柴油的总收率提高了4.55个百分点,减粘裂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降低了12,供氢剂B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邓文安刘东周家顺阙国和
关键词:减压渣油减粘裂化供氢剂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以孤岛减压渣油为原料 ,采用高压釜加氢方式考察了以钴、钼、镍、铁和稀土金属为活性组分的 2 1种催化剂对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钴、钼、镍系列催化剂中 ,钼系催化剂的效果较好。其中 ,钼酸铵系列最佳 ;钴系与镍系催化剂的效果相当 ;铁系催化剂中的硝酸铁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抑制甲苯不溶物生成的能力 ;稀土系列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钴、钼、镍、铁系列催化剂 ,其产物中减压馏分油的收率较高 ,而且这种催化剂抑制甲苯不溶物生成的潜力较大 ,可以在更苛刻的反应条件下与减压渣油反应。首次采用相对效率因子 fr 来评价悬浮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 ,与分极指数RN相比 ,fr
周家顺刘东梁士昌刘晨光
关键词:渣油加氢裂化活性评价悬浮床
油溶性分散型催化剂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在高压釜中,考察了克拉玛依常压渣油(KLAR)在油溶性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的悬浮床加氢裂化和H2气氛下的热裂化反应,对加氢裂化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苛刻度下,KLAR悬浮床加氢裂化与热裂化反应相比,轻油收率虽略有降低,但产气率与结焦率大幅度降低,壁相结焦率由4.86%降到1.12%,总结焦率由5.67%降到2.28%。光学显微镜分析和XRD分析显示,催化剂的活性状态为NiS和Ni3S4硫化物种;反应前催化剂在渣油中均匀分散,并活化H2得到H·自由基以饱和大分子自由基、抑制结焦;反应后期催化剂被反应中生成的焦炭包覆,成为炭沉积的载体以减少反应器壁的结焦。
张数义邓文安刘东罗辉阙国和
关键词: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
海上热采平台井口抬升位移监测装置
一种海上热采平台井口抬升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磁致伸缩传感器、与磁致伸缩传感器相连的固定焊帽、与固定焊帽相连的活塞外壳、与磁致伸缩传感器的伸缩探杆相连的活塞杆,其中,磁致伸缩传感器的伸缩探杆和活塞杆位于活塞外壳的内部,伸缩...
胡晓明赵笑寒刘东邱波刘鸿雁赵波李红罗莹
文献传递
原油渣油焦化过程起泡性能测试实验装置研制与应用
2013年
根据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原油渣油在焦化过程中起泡性能测试实验装置。该装置功能先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既可满足本科生实验教学的要求,还可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研究生培养等提供研究平台,应用效果良好。
郭爱军孙汉华郭凯黎沐宝泉刘东王宗贤
关键词:渣油起泡性能焦化
SnSb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高硫原油脱硫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SnCl2·H2O、SbCl3为金属前驱物,NaBH4、Zn为还原剂,分别在水溶液及有机溶剂中制备了SnSb金属间化合物。采用XRD、SEM、EDS、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BET对材料的物相、形貌、粒度以及孔结构进行表征,并以SnSb金属间化合物为脱硫功能材料,对原油油包水型乳状液进行电脱硫实验。结果表明,以NaBH4为还原剂在水中制备的SnSb合金表观形貌为"立方块"型,以Zn为还原剂在丙三醇制备的SnSb合金表观形貌为"树枝型"。实验范围内,颗粒形貌缺陷越多、平均粒径越小,外加电压越大,原油脱硫率越高。以Zn为还原剂在丙三醇中制备的SnSb合金对原油的脱硫率可达到28.2%。
李雯郑凯元邹京伦刘东宋林花娄斌侯绪连
关键词:脱硫原油
渣油中沥青质胶粒缔合状况初探被引量:36
2002年
The hydrogen bond of asphaltenes in Liaohe,Gudao and Shengli vacuum residues is studied by use of in situ FT IR spectroscopy, and the strength of hydrogen bonding in different sample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obsorbtivity of hydrogen bond in IR spectra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of Liaohe is bigger than that of Shengli while the strength of Shengli is bigger than that of Gudao At the same time, a concept of "Association Index" is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lphaltenes in Liaohe, Gudao and Shengli vacuum residues is studied by using benzene and nitrobenzene as solvents respectively, the bonding conditions of asphaltene molecules solved in benzene is calculated and expressed through the "Association Index" After comparing the front two results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carried out previously we inferred that the function of hydrogen bonding is one of the main fact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sphaltene
刘东王宗贤阙国和
关键词:渣油红外光谱分子量氢键
中间相沥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中间相沥青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液晶态物质,是一种重要的优质碳纤维前驱体。原料和制备方法的不同使得中间相沥青性质差异较大。阐述了国内外中间相沥青的研究现状,详细综述了中间相沥青的结构性质、形成机理,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常用方法;对近年来中间相沥青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中间相沥青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曲凤娇刘东郑凯元牛建萍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
重油热改质与功能性应用综合实验设计被引量:1
2022年
为实现重油的高质化利用,该文分别从重油临氢热改质与重油碳化制备功能性碳素材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重油热转化与功能性应用综合实验。重油临氢热改质过程包含临氢降黏裂化和临氢延迟焦化,而重油基碳素材料制备包含对原料进行溶剂脱固以制备优质针状焦,以及利用劣质石油焦制备多孔活性炭吸附材料、超级电容器和铁碳微电解填料。该实验设计具有一定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油转化和高质化利用过程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陈坤李锐宫明慧殷长龙罗辉郭爱军刘东夏薇
关键词:重油碳素材料
油田区土壤中石油烃残留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预测
2023年
石油烃(C_(10)~C_(40))是由不同碳数的烃类化合物组成,各碳数烃类化合物残留差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风险。本文以辽河油田开采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污染历史土壤中各碳段石油烃残留特征,构建分碳段石油烃残留模型,基于土壤质量指数与蒙特卡洛模拟,评估及预测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油田开采区土壤中残留石油烃含量差异大(17.8~2004.7 mg·kg^(-1)),且各碳段占比不同,即C_(22)~C_(40)(53.00%)>C_(13)~C_(16)(31.81%)>C_(17)~C_(21)(15.17%)>C_(10)~C_(12)(0.02%);不同碳段石油烃的自然衰减速率常数(λ)范围为0.0286~0.0395 a^(-1),基于λ构建的残留模型及95%置信区间反映了各碳段石油烃的残留过程;评估显示,短期污染(≤35年)残留石油烃导致生态环境处于极低风险水平,而长期污染(>35年)则是中低风险;根据本研究情况及残留模型推演,在持续污染且无合理管控情况下,油田区生态环境整体上将长期处于极高风险水平。
成智高李刚吴波吴波刘东郭书海李杨
关键词:自然衰减污染历史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