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智峰
作品数: 37被引量:71H指数:7
  • 所属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焦作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郑伟
作品数:99被引量:24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微生物成因 遗迹化石 MISS 寒武系 叠层石
齐永安
作品数:187被引量:798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寒武系 馒头组 遗迹组构 寒武纪
代明月
作品数:52被引量:153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寒武系 馒头组 核形石 寒武纪 张夏组
王敏
作品数:74被引量:216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寒武系 遗迹化石 张夏组 寒武纪 馒头组
孙凤余
作品数:40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铝土矿 矿山环境 本溪组 环境保护 寒武纪
一种可分层取样的铝土矿取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分层取样的铝土矿取样装置,包括移动取样架、竖向位移驱动组件、钻孔组件、导向组件以及取样杆,其中,所述移动取样架上设置有所述竖向位移驱动组件,所述竖向位移驱动组件能够驱动钻孔电机进行上下位移,所述钻孔电机...
孙凤余曹高社郑伟张玲张元庆代明月邢智峰李妲
文献传递
河南焦作地区新元古代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
在生物支配的地球表层演变历史中,微生物一直是海相沉积物极为重要的构成单元。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MISS)是一种并不突出于底层面的原生沉积构造,发育于硅质碎屑岩水体环境,由生物膜和微生物席与水体的物理沉积相互作用而形成。...
邢智峰齐永安袁余洋郑伟
关键词:碎屑岩新元古代
文献传递
河南宜阳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8年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其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1)皱饰构造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潮湿环境;(2)隆脊构造组合反映了富氧的温暖、潮湿环境;(3)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半干旱环境;(4)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富氧的炎热、半干旱—干旱环境。依据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环境由湿润、温暖、弱氧化向炎热、半干旱、富氧转变。两者比较表明,宜阳地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与演化是对早三叠世陆相古环境细微变化的联动响应。
邢智峰周虎林佳王敏郑伟
关键词:古气候下三叠统
豫西鲁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上部沉积相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豫西鲁山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露头连续,是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笔者借鉴miall研究河流岩相的方法,结合岩石结构、沉积构造、MISS构造等特征,在鲁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上部划分出了25种岩相,根据岩相类型、岩相组合、内部形态和剖面特征,识别出了6种沉积亚相及10种沉积微相,建立了7种沉积相序类型,得出了汝阳群上部的沉积环境由稳定滨岸碎屑沉积环境逐渐向碳酸盐岩沉积转变的演化规律。
郑伟邢智峰袁余洋
关键词:岩相相序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2022年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环境以及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5个剖面保存了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其中微生物成因构造有3大类、25小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有6属13种。这些构造在地层自下而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微生物成因构造自孙家沟组中上部出现到刘家沟组顶部消失;后生动物扰动构造自刘家沟组上部出现,到和尚沟组上部逐渐增多,至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基本达到灾变事件前的生物水平;二者仅在刘家沟组共生。本研究表明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在整体上具有负相关性与耦合变化关系。
郑伟吴盼盼许欣邢智峰邢智峰刘云龙齐永安
一种可分层取样的铝土矿取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分层取样的铝土矿取样装置,包括移动取样架、竖向位移驱动组件、钻孔组件、导向组件以及取样杆,其中,所述移动取样架上设置有所述竖向位移驱动组件,所述竖向位移驱动组件能够驱动钻孔电机进行上下位移,所述钻孔电机...
孙凤余曹高社郑伟张玲张元庆代明月邢智峰李妲
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部储层生物遗迹及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底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珠江组下部为研究对象,将常规的岩心观察、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与生物遗迹分析相结合,探索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陆架坡折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的沉积微相,发育Skolithos遗迹相,局部生物扰动剧烈。陆架坡折以北整体发育滨海三角洲沉积,以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主,发育Skolithos-Cruziana遗迹相,生物扰动程度以中等—剧烈扰动为主,局部为稀少生物扰动。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海退期(21.0~19.0 Ma)和海侵期(19.0~18.5 Ma)两个阶段,海退期物源充沛,在陆架坡折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海侵期海平面上升,发育退积三角洲,在陆架坡折以北发育滨海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吴伟白晓婧刘惟庆刘俊成邢智峰周永王光绪冯阵东
关键词:沉积相白云凹陷
豫西济源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中、下段遗迹组构与沉积环境
2023年
豫西济源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中、下段发育丰富的陆相遗迹化石,共鉴定出7属9种,包括:Skolithos linearis、Palaeophycus tubularis、Palaeophycus alternatus、Scoyenia gracilis、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 montanus、Taenidium barretti、Didymaulichnus roualti和根迹,识别出5种遗迹组构:(1)Skolithos遗迹组构,代表泥质、细砂质的河流或滨湖环境;(2)Palaeophycus⁃Planolites遗迹组构,代表低‒中等水能河流堤岸或滨湖泥坪环境;(3)Scoyenia遗迹组构,代表周期性淹没的洪泛平原环境;(4)Taenidium遗迹组构,代表半干旱气候下的洪泛平原环境;(5)Rhizoliths遗迹组构,代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中‒低等水能的河流堤岸或河漫环境.二马营组中、下段遗迹组构及沉积特征反映河湖相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相继发育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该沉积期气候以半干旱‒温湿的多次交替为特征,同时伴随着氧化条件与还原条件的交替.
邢智峰许欣齐永安郑伟李婉颖吴盼盼张湘赟
关键词:遗迹组构中三叠统沉积环境沉积学环境地质
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席在中元古代的繁盛——以豫西云梦山组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为是先前微生物席的残留区;浅色层则是较纯净的石英颗粒,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进一步对纹层区的薄片观察揭示了5种明显的MISS微结构类型,分别是:波曲层(wavy crinkled laminae)、网状结构(network fabrics)、定向颗粒层(oriented grains)、细小颗粒层(mat layer bound small grains)和重矿物层(heavy mineralsmat layer bound)。这些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在沉积物表面殖居、生长、代谢以及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指示了当时的水动力状况和古环境特征。
邢智峰齐永安郑伟袁余洋
关键词:微结构
豫西荥阳P⁃Tr之交孙家沟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21年
荥阳万山地区出露的孙家沟组陆源碎屑岩沉积,保存了丰富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沉积记录,有助于探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陆相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在实测野外地质剖面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岩性分析、粒度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孙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孙家沟组主要为早中期的河流沉积过渡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陆相浅水富氧沉积环境;孙家沟组沉积期的古气候主要为温暖湿润,前期出现了几次干热变化,且整个沉积期风化剧烈。
郑伟刘云龙齐永安齐永安李妲邢智峰李婉颖许欣
关键词:古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