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华
-

-

- 所属机构:浙江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相关作者
- 袁凤杰

- 作品数:66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 鲜食大豆 选育 菜用大豆 栽培技术
- 朱申龙

- 作品数:72被引量:33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油橄榄 大豆 选育 菜用大豆 栽培技术
- 傅旭军

- 作品数:55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 鲜食大豆 选育 栽培技术 菜用大豆
- 董德坤

- 作品数:38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 杂种优势 聚类分析 碱蓬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杨清华

- 作品数:45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 鲜食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碱蓬 耐盐性
- 浙春3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1997年
- 浙春3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蔡建妹朱丹华朱申龙朱文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一、选育过程及产量表现浙春3号(原名883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3年春选用早熟高产杂交后代77Q4—13—56与中熟、高产、大粒型新品系列78—17进行人工杂交而育成。...
- 蔡建妹朱丹华朱申龙朱文英
- 关键词:大豆浙春3号杂交育种栽培
- 大豆GmTTG1-lik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大豆(Glycine max L.Merr.)中克隆了一个1008bp的表皮毛相关基因GmTTG1-like(Glycine max 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like);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TTG1-like蛋白在结构上具有4个WD40重复(WD40-repeat)结构域,与烟草中NtTTG2(Nicotiana tabacum Testa Glabra 2)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GmTTG1-like与大豆表皮毛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并可能作用于大豆发育和防卫反应过程。采用RTPCR和q-RT-PCR两种方法检测GmTTG1-like在植物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表达。构建GmTTG1-like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可以侵染的农杆菌阳性克隆。
- 陈蕾董德坤袁凤杰朱丹华金庆生
- 关键词:大豆表皮毛
- 大豆突变体Gm-lpa-TW-1中低植酸性状与种子发芽率和糖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为明确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植酸性状突变与种子发芽率降低以及糖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选用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与不同野生型亲本的杂交后代,低植酸纯合株系(LPA)和非低植酸纯合株系(HPA)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株系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收获种子的发芽率、总糖、蔗糖和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LPA株系还是HPA株系春播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秋播种子;同一杂交组合中LPA株系春播种子的发芽率显著低于HPA株系春播种子;鲜食大豆杂交组合后代的LPA株系发芽率低于粒用大豆杂交组合的LPA株系;但在所有杂交组合后代株系中均可以筛选到发芽率显著高于突变亲本Gm-lpa-TW-1的LPA株系。糖份含量分析表明:LPA和HPA株系之间总糖含量无明显差异;LPA株系的蔗糖含量极显著地高于HPA株系的蔗糖含量,低聚糖含量则表现为极显著低于HPA株系,3种糖份含量在LPA和HPA株系之间的差异不受种植环境影响。LPA株系种子发芽率受到突变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高温环境对LPA株系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大;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有效改善LPA突变基因对种子发芽率的不良影响。LPA株系中的低植酸性状与高蔗糖低寡聚糖性状表现为连锁遗传,有利于选育品质更为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 袁凤杰董德坤李百权傅旭军朱丹华朱申龙
- 关键词:低聚糖发芽率
- 不同春大豆品种在红壤和冲积土上的适应性研究:Ⅱ.养分吸收
- 2002年
- 红壤和冲积土上不同春大豆品种各器官和全株养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初花期大豆根、茎、叶中的N,P,K及Ca含量和吸收量,红壤高于冲积土,而根、茎、叶中的Al含量和吸收量则相反;(2)不同春大豆品种各器官和全株的养分吸收量在红壤和冲积土上均有显著性差异;(3)大豆各器官中的养分吸收量通常叶最高,根次之,茎最低;(4)红壤中,浙春2号和乌皮青仁植株P吸收量高而Al吸收量低。
- 朱丹华王国法崔政芳李百权
- 关键词:红壤冲积土春大豆适应性养分吸收
- 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并于上下游引物5’端分别添加Xhol和SacI酶切位点和保护性碱基序列;TA克隆PCR产物至pTA2并进行测序验证;双酶切经过测序验证的重组质粒pTA2-BADH和植物表达载体pBA002,分别回收目的基因和pBA002载体片段,并进行连接转化,提取阳性质粒,然后进行双酶切、PCR扩增和进一步的测序验证。结果表明,BADH基因已被完整、正确的插入到pBA002载体中,成功构建了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植物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 李虹章朱丹华黄英运郁晓敏董德坤
- 关键词:BADH植物表达载体BAR
- 大豆扦插繁殖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 1996年
- 用大豆幼株离体茎进行不同处理后扦插繁殖,在合适条件下每个叶腋芽都可以繁殖成为一独立的植株。对其影响固素研究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发根率、发根数、根长和单位根重存在显著差异·0、1、3、5ppm的萘乙酸处理离体茎,主要影响发根数,以3ppm发根数最多。0、12和24h的浸茎时间主要影响发根率,随浸茎时间增加,发根率增加.红黄壤、沙壤土和清水沙3种不同扦插基质对发根数和根长有显著影响。红黄壤的发根数较低而棍长较长。扦插繁殖的春大豆植株其单珠产量虽低于对照,但扦插繁殖植株和母株产量总和仍是对照植株的2~3倍,该方法成活率高,扦插植珠与母株具有相同遗传组成。对同时进行几项大豆遗传研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 朱丹华夏国绵赖国洪蔡建妹朱申龙寿惠霞
- 关键词:大豆扦插繁殖影响因素成活率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成熟胚芽尖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1
- 2011年
- 以大豆品种‘浙春3号’的胚芽尖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抗逆相关大豆转录因子GmGT-2A,为探讨过量表达该基因以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准备材料,通过研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培养基的6-BA浓度、侵染时间等因子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系统优化了大豆的成熟胚芽尖转化体系。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6-BA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大豆遗传转化有显著的影响,三者各自最优条件分别为胚芽尖预培养时间1.5d;共培养基6-BA浓度8mg/L和浸染时间10h。根据以上结果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转化体系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6-BA浓度;最佳转化体系中各因素水平与单因素优化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最高平均转化效率为5.67%。实验还初步探讨了IBA浓度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根培养基中不加入IBA比加入IBA时生根时间短,且生根数量多,移栽易成活。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抗性苗,经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构建特异性的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到大豆基因组中。
- 杨海英朱丹华胡小丽杨清华袁凤杰董德坤
- 关键词:大豆根癌农杆菌
- 浙鲜9号的航天选育与特征特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为探究航天诱变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航天诱变选育新品种浙鲜9号与其亲本台湾75在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浙鲜9号播种至采收生育期比亲本短2 d,株高矮7 cm,鲜百荚重高6. 1 g,鲜百粒重低2. 2 g,青荚色比亲本淡,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较亲本显著增加9. 4%。浙鲜9号不仅保留了亲本口感甜糯的优良品质,而且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有大幅度提高。利用60对核心SSR引物对二者进行分析,在Satt184、Satt197、Sat-213等10个标记间发现多态性位点,引物多态性率为16. 7%,Sat-213为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Rsc15相关分子标记,这从分子水平证实了浙鲜9号抗性的改良。采用100个SNP标记对二者进行分析,有5个SNP标记在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浙鲜9号与亲本主要特征特性和DNA分子标记的对比研究均充分证明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傅旭军杨清华袁凤杰郁晓敏金杭霞朱申龙朱丹华
- 关键词:航天诱变鲜食大豆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4号被引量:1
- 2010年
- 浙鲜豆4号原名浙D810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7022)。母本是从日本引进的菜用大豆品种矮脚白毛,为灰毛、白花、中熟菜用型春大豆,田间表现较抗倒伏和抗病毒病。
- 朱申龙傅旭军朱丹华李佰权袁凤杰
- 关键词:菜用大豆杂交育成大豆品种抗病毒病田间表现
- 一种耳道耵聍采集检测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道耵聍采集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耵聍采集装置、进气装置和后级检测系统;耵聍采集装置包括勺状前端、传感器、杆、套管、压板、弹簧、管帽、温控片、微型电池和采集控制电路;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道和过滤网;后级...
- 朱丹华潘陈瀛李毅谢萧雅田晔史文珍张芬妮刘军刘清军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