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杰
作品数: 3被引量:10H指数:2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贝文力
作品数:14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上海合作组织 侧重专业式教学 俄语学习 信息传播功能 角色期待
陈亚梅
作品数:1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苏维埃制度 苏联解体
杨成
作品数:32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普京时代 地缘政治 中俄关系 总统选举 普京
苏维埃制度崩溃原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苏联解体的轻率和突然令人震惊,但官方的苏联历史是神化的。并非国有制过度这种所谓的恶疾导致了苏维埃体制的崩溃。苏联经济落后及其被军备竞赛所耗尽只是意识形态的神话。石油价格波动同样未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相当长时期内的危机,不是从苏联延续下来,而是在拆解苏联时形成的。只有极少数公民有意识地否定苏维埃制度的主要基础。厘清苏联解体的原因,需要我们应打破教条和陈词滥调以及意识形态语言的藩篱。应区分苏维埃构想和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苏维埃制度。苏维埃构想并没有消灭自己,也没有退化或自我毁灭,而只是在成长中出现了疾病,其一系列制度无法适应苏联社会和苏联人发展的新形势。苏联体系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斯大林主义,是在1905-1917年革命、内战、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30年代的集体化和工业化、卫国战争期间形成的。当时的环境导致苏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能基于现实的威胁、资源潜力和历史上造就的具有惯性的文化环境。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领导层未能妥善解决摆脱"斯大林主义",摆脱动员发展状态这样的复杂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并由于冷战而深化其严重性。苏联既是被冷战的对手所扼杀,更死于自己的双手。苏联合法性的危机酝酿了30年才成熟。苏维埃制度早期的合法性源自对群众对社会苦难的记忆。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至20世纪60-70年代,苏联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但城市化给对苏维埃的不满制造了客观的前提条件。一种隐性的危险日益增大,即以前的苏维埃制度的思想基础迅速急剧地衰弱乃至消失。苏联短期内有两代感觉自己毫无生活保障的年轻人被改革、公开性、集会以及文化多元论弄得神魂颠倒。精英阶层的反�
C·卡拉-穆尔扎施海杰陈亚梅贝文力杨成
关键词:苏维埃制度苏联解体
21世纪的中国与俄罗斯:地区挑战与机遇-“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俄中分组讨论提纲被引量:3
2012年
关于亚太地区当前格局问题,中俄双方学者均认为美国与欧洲先后陷入危机,未来5至8年将呈现收缩态势,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衰落。俄方学者认为,在欧美因为经济危机陷入衰退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却保持了蒸蒸日上的增长势头,国际经济中心已经向亚太地区转移,国际政治中心也将会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方学者则认为,美国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同时崛起,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国际权力出现扁平化,竞争的中心向亚太地区加速转移。在亚洲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已不适应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俄方认为,2011年,美国重返亚洲,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大有围堵中国之势。俄罗斯融入亚太需要和平的地区形势,建议在中、俄、美之间建立三边安全机制,为本地区中小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中方认为,在新的地区形势下,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秩序,欢迎并愿意协助俄罗斯在亚洲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但是新的地区秩序应当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与亚洲国家多样性相适应的。在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安全议程。俄方学者认为,欧洲深陷金融危机,短期内不能解决,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着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欢迎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参与。中方认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且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高,在两国政府的主导下,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随着俄罗斯"东进"战略的逐步明确,双方可以在项目开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挥双方比较优势,深入合作。在中亚地区,美国撤出后的阿富汗将成为本地区新的安全威胁,加上原有的三股
施海杰
“艺术世界”作用和地位的再研究
在俄罗斯文化发展史中,“白银时代”的现代主义艺术团体“艺术世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是“艺术世界”将现代主义引入了当时的俄国文艺界,打破了现实主义风格占据主导的局面。“艺术世界”早期曾反对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为生活服务”...
施海杰
关键词:美学艺术流派文化建设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