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钦象
-

-

- 所属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温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文生

- 作品数:101被引量:171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研究主题:白内障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视网膜脱离 吲哚美辛 瞳孔
- 陈蔚

- 作品数:109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角膜 角膜移植 深板层角膜移植 干眼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 吴荣瀚

- 作品数:41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瞳孔 人工晶状体植入 视网膜脱离
- 许立帅

- 作品数:38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腔注射 联合手术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
- 林森

- 作品数:47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纳米制剂 阿霉素 LEGUMAIN 靶向 线粒体
-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0年
-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眼科遗传性致盲疾病,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Leber先天性黑礞、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Stargardt病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相关遗传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芯片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突变筛查的进度,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46个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和2497个突变位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基因治疗,而进行基因治疗的前提是首先要筛查到致病基因。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以供眼科同道参考。
- 李文生郑钦象孔繁圣庞继景
-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一种FK506缓释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干眼药物上的应用
- 一种FK506缓释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干眼症药物上的应用,利用眼表具有带负黏蛋白层的性质,通过在纳米胶束表面嫁接多肽,由于多肽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通过多肽设计,使其在泪液环境中呈现带正电的性质,从而增加纳米粒子与...
- 陈蔚郑钦象林森葛超翔王冬梅南开辉
- 一种透明质酸—N-乙酰半胱氨酸—壳聚糖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透明质酸—N‑乙酰半胱氨酸—壳聚糖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预防和治疗干眼。结合了透明质酸、N‑乙酰半胱氨酸和壳聚糖各自对治疗干眼的功效,将三者通过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成分。经动物试验验证,透明...
- 郑钦象孟永春陈蔚
- 文献传递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通过双向电泳分离,比较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与正常人的玻璃体的蛋白质表达差异,通过质谱检测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寻找与鉴定PVR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
方法:本研究是建立在蛋白质...
- 郑钦象
- 关键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蛋白质组学蛋白表达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距离引导的深度学习策略的图像分割方法
- 一种基于距离引导的深度学习策略的图像分割方法,训练策略包含四个不同的步骤,分别为设计兴趣目标的边界区域标注、获取目标对应的两种粗分割、设计距离合成图像、以及基于距离合成图像的精细分割,本发明借助距离合成图像连同待分割原始...
- 王雷郑钦象陈浩常倩梅晨阳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与分步手术的对比性临床观察
- 目的:对比性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与分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病例126例132眼,联合手术81例85
- 许立帅李文生吴荣瀚赵立娟王新丹郑钦象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人工晶体植入
- 文献传递
- 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顽固性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 2010年
- 患者男,49岁.因"右眼红伴视物不清10个月,加重半年"于2005年10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眼红、视物模糊,伴听力减退,无分泌物增多,无头痛、发热,无恶心、呕吐;以"右眼虹膜睫状体炎"给予泼尼松片40 mg/d抗炎治疗,眼红痛症状稍有缓解,听力似有恢复.7个月前右眼上述症状再次加重,视力明显下降,并出现头发变白及胸背部皮肤白斑,在其他医院诊断"右眼葡萄膜炎"给予口服激素治疗.
- 郑钦象苗培建李文生吴荣瀚徐明孙刚
- 关键词: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急性期顽固性虹膜睫状体炎听力减退分泌物增多
- 不同丙烯酸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应用于联合手术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丙烯酸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55眼,C-flex组26例26眼,SA60AT组28例29眼,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IOL囊袋稳定性及后发性白内障等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9~15平均(11.8±2.0)mo。最佳矫正视力:C-flex组提高20眼(77%),SA60AT组提高24眼(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7,P>0.05);人工晶状体偏心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P>0.05);预防前囊膜混浊(ACO)C-flex组优于SA60AT组(Z=-2.03,P<0.05);预防后囊膜混浊(PCO)SA60AT组优于C-flex组(Z=-2.08,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应用于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预防ACO,C-flex略优于SA60AT,而预防PCO,SA60AT略优于C-flex,但其作用仍待于长期观察。
- 许立帅李文生吴荣瀚赵立娟王新丹郑钦象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玻璃体切割
- 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的制备和评价
- 2012年
- 背景:小鼠是常用作研究人类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的动物模型,视觉电生理检查已经成为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常规客观检查手段之一。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并检测其在视网膜电图检查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重复性。方法:首先测量不同年龄的C57BL6/J小鼠(共24只)的角膜曲率半径和角膜直径;根据所测量得到的小鼠角膜生物参数制备针对不同年龄段小鼠角膜接触镜;由数控系统车床加工获取角膜接触镜;将电极与角膜接触镜相黏附;另选取12只6周龄C57BL6/J小鼠平均分配到2组分别使用传统环状电极和角膜接触镜电极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振幅,间隔1周测量1次,共3次;2周裂隙灯显微镜小鼠角膜形态。结果与结论:小鼠角膜直径在不同年龄的小鼠中具有较大差异,在2.23-3.41mm;设计小鼠角膜接触镜的曲率为2.00mm,直径为3.5mm;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在测量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平均值为传统环状电极的82.7%和80.3%,而反复多次检测时,角膜接触电极稳定性高于传统环状电极;使用角膜接触镜电极检测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翳明显少于环形电极。表明小鼠角膜接触镜电极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视觉电生理的检测,虽其测量b波振幅较传统环状电极低,但其在多次测量的稳定性较高,并且在电生理检测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角膜损伤。
- 郑钦象朱佳丽潘妙珍石赢李文生
- 关键词:小鼠视觉电生理角膜直径
- 闭合式穿透角膜移植术被引量:2
- 2013年
- 穿透角膜移植术在所有组织移植手术中成功率最高、手术量最大,全球每年大约有10万例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的混浊和变性。然而传统穿透角膜移植术为开窗手术,需切除受者全层角膜,眼球开窗和可能随之而来的前房塌陷可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我们在大量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经验基础上,发明了一种闭合式穿透角膜移植术,改变了传统开窗式角膜移植术的一步式全层角膜切除,采用了分步、分层切除受者角膜,
- 陈蔚郑钦象
- 关键词:穿透角膜移植术并发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