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敏
作品数: 346被引量:1464H指数:16
  • 所属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庆
作品数:109被引量:4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流式细胞术 调节性T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外周血 流式细胞术检测
王会平
作品数:74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流式细胞术 急性髓系白血病 调节性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
陶千山
作品数:63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预后 白血病
徐修才
作品数:97被引量:4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基因突变 遗传性 F 抗磷脂抗体 APCR
孙自敏
作品数:360被引量:1,098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脐血 脐血 白血病 恶性血液病
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补体调节蛋白红细胞CR1及CD59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补体调节蛋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20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0例),并设1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补体调节蛋白红细胞CR 1、CD 59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晨僵时间、握力、步行15 m时间和实验室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滴度(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 3、C 4,免疫球蛋白IgG、IgM、IgA,α1糖酸蛋白(1αAGP),红细胞计数(RBC)〕的改善情况。结果:RA患者治疗前红细胞CR 1与CD 59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实验组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15 m步行时间及ESR、补体C 3、RBC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红细胞CR 1、CD 59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红细胞CR 1、CD 59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新风胶囊能有效提高体内过低的补体调节蛋白红细胞CR 1、CD 59含量,进而抑制过亢的体液免疫反应,使补体有效清除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并减少补体对自身细胞的攻击损伤,从而控制病情活动,这也是其治疗RA的机制之一。
刘健郭雯翟志敏
关键词:红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R1CD59
VEGF与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与愈后的相关性,并探讨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初发及愈后出院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MSCs,体外经高浓度VEGF诱导分化,通过流式分析表面分子CD34、CD31和vWF以及体外成血管实验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初发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高水平表达VEGF(P<0.01),而愈后明显降低(P<0.01)。MSCs经VEGF诱导后呈现“纤维细胞”样长梭形,内皮系表面分子CD34、CD31、vWF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形成“血管管腔样”结构。结论VEGF与肿瘤的发生及其愈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晏开力翟志敏汪健李庆邬志伟徐修才徐静玮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在肝癌自发性破裂中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的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在肝癌自发性破裂中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检验的前瞻性实验方法,收集6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资料的同时,随机对照收集8例非破裂患者的资料。取术后无出血坏死的肿瘤组织标本行下列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肝脏巨噬细胞(CD68),以了解巨噬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定性检测巨噬细胞在肝组织中的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CC破裂与非破裂组中巨噬细胞(CD68)的表达量:非破裂组中癌组织巨噬细胞表达量的百分率明显少于癌旁组织(P<0.05);破裂组中癌组织巨噬细胞表达量的百分率明显少于癌旁组织(P<0.05);在癌组织中破裂组巨噬细胞表达量的百分率明显少于非破裂组(P<0.01);HCC中破裂组巨噬细胞表达量的百分率明显少于非破裂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C破裂和非破裂组中巨噬细胞存在肝血窦处,呈卵圆、星或纺锤形,胞浆呈棕黄染色。结论巨噬细胞在肝癌自发性破裂组中的数量明显低于非破裂组,提示其可能存在吞噬功能受损。巨噬细胞在肝癌组织分布及表达少于癌旁组织,导致组织抗肿瘤能力低下。
邹兵兵汪宏耿小平朱立新熊奇如翟志敏
关键词:巨噬细胞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
IgH基因重排和免疫分型检测在诊断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2006年
目的通过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建立对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而探讨在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半巢式PCR技术检测8例已确诊的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24例临床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初诊患者的IgH基因重排;24例中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9例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检测8例已确诊的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该方法敏感性为83.33%(5/6),特异性为100%(10/10);24例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初诊患者IgH基因重排检出的阳性率为83.33%(20/24),其中FR2A阳性率41.67%(10/24);FR3A阳性率50%(12/24);同时阳性2例。免疫分型结果14例可疑阳性,阳性率73.68%(14/19)。结论通过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IgH基因重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的诊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反应性和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证据。
武超翟志敏徐修才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基因重排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CD8^-T细胞比例与IL-4,IFN-γ含量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与IL-4、IFN-γ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检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例与IL-4、IFN-γ含量。结果20例胰腺癌患者术前CD4-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为(4.13%±1.81%),术后CD4-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为(6.11%±1.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IL-4含量为(90.29±24.99)pg/ml,术后外周血中IL-4含量为(71.43±8.39)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外周血中IFN-γ含量为(15.79±5.90)pg/ml,术后外周血中IFN-γ含量为(20.08±6.60)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CD8-T细胞比例变化可能影响IL-4、IFN-γ含量的变化,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测定CD4-CD8-T细胞比例、IL-4、IFN-γ含量对判断机体的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敏陈炯李文波雷春翟志敏马金良李庆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
CD4^+CD25高表达调节性T细胞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探讨其在儿童ALL发生、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ALL儿童不同治疗阶段的55份外周血为标本,细胞膜表面抗原采用双色或三色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法,检测细胞核抗原FoxP3时先标记膜表面抗原,固定破膜后再标记胞核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ALL患儿的CD4^+CD25Treg同时表达CD62L和胞核抗原FoxP3。ALL标危组治疗不同阶段儿童的CD4^+CD25高表达T细胞数值分别为:首次诱导缓解组(1.04±0.33)%,维持治疗组(1.60±0.44)%,持续完全缓解组(1.29±0.30)%;ALL中/高危维持治疗组则为(2.24±0.75)%。结论ALL患儿的CD4^+CD25Treg数值高于健康儿童,并且与疾病的危险度和治疗的效应有一定的关系;CD4^+CD25Treg水平升高可能是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张爱梅翟志敏王宁玲李庆徐修才邬志伟张翠萍王会平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儿童T淋巴细胞调节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SLE患者及47 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SLE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活动性SLE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比例较正常人降低;CD4+CD25highT细胞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抗核抗原抗体(A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结论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李向培翟志敏钱龙李庆厉小梅徐静玮汪国生王怡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流式细胞术CD4^+CD25^+T细胞核抗原免疫球蛋白
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10代以前的MSCs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有16.8%的MSCs处于S+G2/M期。MSCs细胞形态可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经传代融合时呈漩涡状、菊花状排列。结论体外培养10代以前的MSCs生长稳定,增殖较快,为进一步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移植治疗提供了细胞来源。
李健牛朝诗傅先明翟志敏孔杰汪业汉
关键词:骨髓细胞培养增殖
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菌效应方法学的建立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尝试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 以碘化丙啶为荧光染料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 5 92 2在不同浓度头孢噻肟作用下各管平均荧光强度 ,并就最佳实验条件进行探讨。结果 细菌平均荧光强度值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其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 ,较好地反映了药物的抗菌效应。结论 成功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菌效应的新方法 ,流式细胞术在该领域的应用 。
李庆马筱玲翟志敏周珞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大肠埃希菌头孢噻肟
纤维连接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的新发现
翟志敏倪合宇徐修才李庆生吴竞生
1.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科学发现:①首先对一例罕见的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简称Fg)血症患者的发病及其止血代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该患者父母系近亲结婚,他们在相同的Fg基因编码区存在一种基因突变,但...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死治疗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