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红
所属机构: 河南第一荣康医院 所在地区: 河南省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张翠香 作品数:12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第一荣康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观察 房颤 老年房颤 张洪霞 作品数:26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第一荣康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 杨瑞民 作品数:211 被引量:573 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CT引导 肺肿瘤 冷循环微波刀 护理 胡风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第一荣康医院 研究主题:高脂血症 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 脂必妥 不稳定心绞痛 杨淑平 作品数:32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黄骅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异常儿童 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本院收治的2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结果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卧床、外科手术史、心导管手术史、恶性肿瘤、下肢静脉曲张、肥胖和高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咯血、晕厥、癫痫发作、猝死;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低血压、紫绀、颈静脉怒张、P_2亢进、肺部罗音、胸膜摩擦音、下肢肿胀压痛。心电图的主要改变为窦性心动过速、S_Ⅰ Q_ⅢT_Ⅲ现象、右束支阻滞、肺型 P 波、右室高电压、心房颤动、ST-T 改变。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25%,其中猝死率14.3%。结论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缺乏特异性,如能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和心电图的动态则具有诊断价值。 冯仲红 张翠香 杨瑞民关键词:肺栓塞 心电图 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作者对96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9例给予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47例未使用利多卡因。观察其对AMI的疗效及患者的转归、预后。结果AMI并发室性早搏与否,在室颤发生率、患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在室颤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并不能降低AMI后室颤的发生率,也不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心衰发生率。 杨淑平 冯仲红 张洪霞关键词: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塞 室性心律失常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和血脂分析 2007年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脑梗死病人及72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60例(占62.5%),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严重,脑梗死组的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关;血TC、T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张翠香 冯仲红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房颤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低,大面积梗死发生率高,死亡率增加。结论:老年房颤易致大面积脑梗死,是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张翠香 冯仲红关键词:房颤 脑梗死 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张翠香 冯仲红关键词: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脑卒中 病例选择 中脑梗死 辛伐他汀与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脂必妥调整血脂的作用。方法:辛伐他汀组(50例,20mg,1次/日)和脂必妥组(50例,3片/次,3次/日),均连用8周。结果: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升高HDL-C的疗效,分别为88%和90%,88%和80%,63%和74%。结论:两药调整血脂的疗效相近。 冯仲红 张翠香 胡风梅 林瑞芳 张洪霞 杨淑平关键词:辛伐他汀 脂必妥 高脂血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7年 冯仲红 杨瑞民关键词: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慢性炎症性疾病 介入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对比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0.4ml每12h皮下注射,疗程1周。结果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66.67%。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疗效更好。 冯仲红 张翠香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静脉麻用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3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10分钟注射完毕;心律平组(33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5-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5.76%(25/33),心律平组48.49%(16/33),两组转复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46.5±13.6)分钟,心律平组(39.2±15.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结论:胺碘酮和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心律平短于胺碘酮。 冯仲红关键词:胺碘酮 心律平 心房颤动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P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998年12月-2004年12月住院的UPA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肠溶阿斯匹林片0.1g每日口服一次。两组都同时给予一般的抗心绞痛治疗和伴随疾病的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常规心电图12导联卵段压低数值之和(∑st)的变化、不良反应及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迅速控制心绞痛,改善压低的卵段,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塞,7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PA安全有效。 冯仲红 张翠香 林瑞芳 胡风梅 张洪霞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