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隽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闵志廉

- 作品数:402被引量:1,617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排斥反应 移植后 肾移植患者
- 朱有华

- 作品数:469被引量:1,740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 肾移植术后 移植后
- 沈海波

- 作品数:145被引量:6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前列腺肿瘤 膀胱癌 肾结石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陈建华

- 作品数:166被引量:2,17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尿道 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症
- 郑军华

- 作品数:404被引量:1,45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肾肿瘤 腹腔镜 肾细胞癌 肾癌
- PC3-GFP动物模型的建立及CTC检测研究
- 目的:对PC3细胞进行GFP转染,建立PC3-GFP(+)的裸鼠动物模型,并检测CTC,为前列腺癌肿瘤细胞转移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材料与方法:对PC3细胞应用质粒进行GFP转染,并进行单克隆、G418、流式细胞仪筛选。将...
- 钱小强顾正勤齐隽白强
- 关键词:动物模型前列腺癌肿瘤细胞转移GFPCTC
- 文献传递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对前列腺包膜和外科包膜性状的观察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中正确识别外科包膜作为手术界限的意义。方法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病人32例。应用等离子体切割系统(PKS)及内窥镜手术设备,视频监视系统。等离子体切割系统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PKEP)完成后彻底止血以清楚显示外科包膜。使用电切环在不同的选择点(截石位5',7',3',9'1',11')由浅入深切开外科包膜与前列腺包膜至脂肪组织。观察切开的创面。以电切环为参照物测量切开组织的厚度。结果58个切口。外科包膜外观平坦,质地均匀,外科包膜切开面缺乏典型腺瘤组织"面包渣样"外观,平均厚度(3.75±1.41)mm。而前列腺包膜则外观呈粗网状、反光强的平滑肌肌束,平均厚度(1.17±0.33)mm。并可见有细的肌束交织状进入外科包膜,但分界不明显。在一些位置前列腺包膜稀疏甚至不能与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形成明确分隔。结论应用TURP治疗BPH应以外科包膜内侧面作为手术界限,而前列腺包膜很难安全地作为TURP的手术界限。
- 陈向东王忠齐隽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包膜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探讨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股沟管、经腹膜后三种方法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8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30例。130例均经体检、B 超明确诊断为单侧精索静脉曲张Ⅱ~Ⅲ度,左侧118例.右侧...
- 盛旭俊齐隽陈建华张良王伟明
- 文献传递
- 经皮局灶冷冻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1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经皮局灶冷冻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经皮局灶冷冻消融治疗的1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靶向主要病灶(index lesion)的经皮局灶冷冻消融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冷冻治疗前后的PSA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tPSA比术前明显下降,总体由术前(11.99±4.15)ng/mL降至术后(1.78±1.73)ng/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低危组由(8.66±0.96)ng/mL降至(1.23±1.01)ng/mL(P <0.0001),中危组由(12.12±3.83)ng/mL降至(1.41±1.27)ng/mL(P <0.0001),高危组由(16.02±4.85)ng/mL降至(3.72±2.84)ng/mL(P<0.0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局灶冷冻消融有可能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微创等优点。但该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对患者远期疗效的评估,因此需要进一步累积病例数及临床经验以得出明确结论。
- 钱苏波齐隽沈海波康健梁军号虞永江邬喻徐丁白强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冷冻外科手术
- 肾移植排斥反应155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对155例移植肾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研究,其中超急性排斥27例,急性排斥74例,慢性排斥54例。超急性排斥反应早期以肾间质小血管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红细胞淤滞为主要改变。急性排斥反应的变化为:①间质水肿、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②动脉内膜炎、全层炎及血管壁纤维样坏死;③肾小管上皮浊肿、变性、坏死。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的病理改变主要以增殖性改变为特征。研究认为红细胞也可能参与超急性排斥反应。由于红、白细胞的双重作用,而加速了超排的损伤。急性排斥反应病变的程度和肾移植的时间并不成正相关,所以作者根据病变的程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将其病理学改变分为轻、中、重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治疗的方案。
- 郑军华李玉莉闵志廉朱有华何长民齐隽
-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临床病理学
- 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延时保存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观察长征1号(CZ-1)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保存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新西兰雄性兔肾脏分别用2~4℃CZ-1液、UW液及HC-A液50~100ml灌注,待肾脏变白后,切断所有血管,将肾脏取下放入装有CZ-1液、UW液和HC-A液保存罐中2~4℃保存,供取材作形态学观察。结果:72h以内CZ-1液保存组肾脏组织光镜和电镜下形态学无明显改变,而且CZ-1液保存组低温保存肾脏组织的变化以及细胞和细胞器的变性均缓于UW液与HC-A液保存组。结论:CZ-1液能低温保存肾脏在72h之内。
- 郑军华闵志廉李玉莉李玉莉朱有华何长民叶廷军王庆蓉何长民
- 关键词:多器官保存液肾移植形态学
- 全膀胱切除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疗效观察分析(附32例报告)
- 【目的】研究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2年10月到2006年12月间对32例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患者采用Studer原位膀胱作为膀胱替代。我们对病人的生存率、排尿及尿控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 陈建华齐隽张良沈海波白强王伟明盛旭俊康健
- 关键词:随访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免疫学及非免疫学研究
- 目的:经过近六十年的积累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肾移植技术、离体器官保存技术以及免疫抑制剂等的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近期的人/肾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移植一年后的年移植器...
- 齐隽
- 关键词: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
- 文献传递
- 无明显诱因膀胱肠道瘘(附2例报告)
- 目的分析无明显诱因膀胱肠瘘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病例1:女性58岁,发现尿中有食物残渣2周就诊,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大便正常,无手术外伤史。尿液分析:尿色呈混浊黄色,可见菜叶残渣,尿红细胞3-5个/高倍镜,白细胞5...
- 张良王伟明陈建华齐隽
- 文献传递
- 肾移植无心跳供者供肾1141次的处理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探讨整块取肾法与分侧取肾法、高渗枸橼酸钠腺嘌呤肾保存液(HCA)与乳酸林格液(LAL)的优劣,研究缺血时间的长短对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41次采用无心跳供者供肾所做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取肾方法、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缺血时间分组别进行比较,观察其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1)整块取肾的热缺血时间与分侧取肾法相似,但进行肾移植术时前者更容易;(2)LAL组的术后见尿时间为(25.48±6.53)min,HCA组为(15.63±10.00)min(P<0.01),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前者为(8.65±3.39)d,后者为(6.66±2.73)d(P<0.05),PNF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2.14%(P<0.01);(3)HCA组中,当总缺血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和>50h时,其PNF的发生率分别为0%,1.83%,1.23%,6.25%,5.88%和9.52%。结论:(1)整块取肾法优于分侧取肾法;(2)HCA对移植肾的保存效果好于LAL;(3)HCA组中,总缺血时间的延长将明显延缓肾移植术后见尿时间、肾功能的恢复?
- 任吉忠闵志廉朱有华何长民贺宗理齐隽孟钢王卓伟
- 关键词:肾移植缺血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