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作品数: 11被引量:25H指数:3
  • 所属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相关作者

曾健
作品数:18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波 地震序列 尾波 模糊聚类
韩渭宾
作品数:113被引量:485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预报 地震 地震活动性 强震 地震前兆
王维恩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预报 孕震构造 信息维 四川盆地
程式
作品数:21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孕震构造 强震
程万正
作品数:158被引量:702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六级以上强震后半年内有无五级以上地震的模糊聚类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0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FCM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将地震序列分为两类:Ⅰ类为M≥6.0强震后六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六个月内无M≥5.0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26次M≥6.0强震序列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以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曾健韩渭宾王虹席敦礼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震级
四川盆地南部某些子区构造发震能力的模糊聚类分析判别
1992年
本文在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地震构造背景进行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类比研究区孕震构造条件分析的结果,选取12项与该地区地震发生关系密切的判别因子作为模糊聚类分析的指标,建立了该地区有震样本19个,无震样本21个。利用系统模糊聚类方法,对成都、荣县、荣昌、泸州、綦江、桐梓等子区的构造发震能力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判别,对这些区域的孕震震级给出了定量的结果。
曾健程式王虹王维恩
关键词:四川盆地孕震构造模糊聚类地震
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后半年内地震趋势的模糊聚类分析
1995年
利用1次中强以上地震(M0≥4.7)发生后前6天地震序列的资料,对未来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的地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3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应用模糊聚类的FCM算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M0-0.3级的地震发生;Ⅱ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无相当或更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次M0≥4.7级中强震序列资料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对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曾健韩渭宾王虹席敦礼
关键词:地震地震趋势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孕震构造特征的综合类比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根据卫星影象判译、地震地质调查、地壳形变测量、石油地质勘探和深部地球物理勘探的最新资料,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19个M_s≥4.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研究区内随机挑选的25个无震子区的构造因子进行了综合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了12项与地震孕育过程关系比较密切的孕震构造判别指标。它们是:①Ⅰ级地貌单元界线带;②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带;③NE向断裂带;④多条断裂复合处;⑤断裂与背斜复合处;⑥基底凹凸过渡带;⑦EW向基底断裂带;⑧布格异常梯度带;⑨均衡异常梯度带;⑩居里温度埋深小于40km处;(11)康氐面斜坡带;(12)莫霍面斜坡带。这12项判别指标,可为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潜在的发震能力的判定、长期地震预报、地震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程式王虹曾健王维恩
关键词:地震孕震构造
强震灰色拓扑预测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川西、川滇及全国大陆(包括邻区)分别作震级阈值ξ=6.5、7.0、7.5级的三年期最大震级预测,通过计算内检序列的关联度及后验差,确认预测模型可信,且精度均为一级;将已知震级序列进行逐步外推,效果较好,说明将此方法用于强震的三年期预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王虹
关键词:地震强震灰色系统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构造发震能力的模式识别
1992年
本文采用模式识别的“Cora-3”方法和“Hamming”方法对四川盆地南部46个子区的12项孕震构造特征作定量综合,评价其发生中强地震的能力。通过内检评分和几个子区的试外推,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王虹王维恩程式曾健
关键词:地震孕震构造模式识别
震后趋势的模糊聚类分析判别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以地震序列的11项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 ISODATA 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以 M≥M_—0.3为标准将地震序列分为两类;Ⅰ类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 M≥M_0-0.3的地震发生;Ⅱ类为主震 M_0后无 M≥M_0-0.3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39次地震震例序列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以近期发生的4次中强震和5次云南地震进行了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曾健韩渭宾王虹席敦礼
关键词:地震地震序列模糊聚类
川滇交界地区构造应力场及强震趋势的统计预测
1994年
本文对川滇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和中小地震平均节面解分析,指出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在北西-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下,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同时,采用极值理论、最大信息熵、线性预测和灰色理论等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川滇地区未来强震的趋势。
李桂芳程万正曾健王虹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地震强震统计预测
中强以上地震的震后趋势早期综合判断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6
1993年
利用一次中强以上地震(M_0(?)4.7)发生后头3天的地震序列资料,应用模式识别、模糊聚类等方法对未来3个月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M(?)M0)地震作综合判定研究.回顾性预报评分结果表明,应用这些应用数学方法作综合判定比单项方法的效果明显地好.其中模式识别 CORA-3算法的 V 评分值最高,44个已知地震序列样本(5个Ⅰ类,39个Ⅱ类)参加学习和训练,内符识别全部正确.对事先留下的最后4个已知地震序列(2个Ⅰ类,2个Ⅱ类)作外推检验也全对.对研究过程中新发生的二次地震序列,一次正确,一次误判.亨明(Hamming)方法和模糊聚类方法分类的内符评分 V 可达0.8以上.外推也多数正确.
韩渭宾王虹曾健席敦礼
关键词:地震模糊聚类模式识别地震预报
M≥6.0强震后地震序列类型的模糊聚类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在充分了解地震序列特征的基础上,选出26项地震序列的原始特征。根据这些原始特征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1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三个月内无M≥5.0的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22次M≥6.0强震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预报震后趋势判别模型,然后以8次强震序列为例进行了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效果较好。
曾健韩渭宾王虹席敦礼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