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锐智
-

-

- 所属机构:辽宁大学法学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田大川

-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公法私法 罗马法学家 法理学分析 精神卫生立法 精神病人
- 丁鹏

- 作品数:18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违宪审查制度 法治化 农村基层治理 农村 财政支农支出
- 郭文力

- 作品数:12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
- 研究主题:农业 德育课 产业扶贫 本科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 王佳睿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 研究主题:众筹 金融性 金融属性 乡村 农业产品
- 郝鑫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恤刑 会审制度 会审 效力问题 效力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司法体制改革──关于司法体制改革价值定位的思考
- 2004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独创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行司法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适应。这是促使司法改革走在政治体制改革前沿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时 ,应将其改革定位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相一致的价值取向上 ,这就是 :独立、统一、公正、效率。
- 张锐智
-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司法统一司法效率
- 依法执政路径选择
- 2011年
- 依法执政,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执政思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工程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依法执政事关执政党兴衰和我国法治事业成败。依法执政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依法掌控国家权力,依法领导立法,依法支持行政,依法领导司法,带头遵守法律。
- 张锐智刘旭东
- 关键词:权力依法执政执政党
- 法家“法治”论在国家治理中作用考析
- 在人类法制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使其成为古代法制模式维系时间最长、社会形态超常稳定的国家,并且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典型代表。本文介绍了法家“法治”理论,浅谈了法家“法治”理论在中...
- 张锐智
- 关键词:法家法律思想
- 文献传递
- 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
- 2013年
-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日本国志》是黄遵宪担任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期间(1877~1882),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变化实地调查、走访、研究,耗时八年而编撰的巨著。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2500年的历史特别是明治维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研究。该书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与日本关系急剧变化的时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黄遵宪《日本国志》正式面世,立刻引起朝野对日本'脱亚入欧'经验的关注。《日本国志》很快成为国人研究、学习日本的重要启蒙之作。1902年,清政府被迫做出'变法修律'决策,并选择了'取法日本'的路径。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改革中。
- 张锐智
- 关键词:修律
- 辽宁省城镇化过程中新市民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 2014年
-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城镇化的发展带给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失去或离开土地的农民成为城市中的新市民,不再依靠土地为生。他们在城市中的身份权、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问题关乎到新市民如何适应城镇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新市民众多权利中选取户籍制度、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侧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 张锐智张何鑫
- 关键词:城镇化新市民权利保障
- 中日社区治理法制化特点比较研究
- 2021年
- 基层社会治理法制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都经历了城市社区治理法制化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法制化特点。通过对中日两国社区法制化治理体系、治理理念和治理原则的比较研究,总结中日在城市社区治理法制化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同时,根据我国社区治理法制化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参考日本社区治理做法,以健全社区治理法律体系、明确治理主体权力定位与责任分配、提高社区自治组织能力、强化居民参与意识为路径,着力解决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法制化中存在的法律体系缺欠、多元治理主体权责不清、参与不足等现实难题,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张何鑫张锐智
- 关键词:基层自治
- 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障碍被引量:1
- 2010年
- 摒弃人治,实行法治,是人类历经几千年探索而总结出来的科学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自近代以来,我国在走向法律现代化的同时,也开始了从"人治"向"法治"的艰难转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才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在有漫长人治传统的中国,实现法治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客观分析了制约我国法治发展的各种深层因素,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建设,提供了独特分析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指向。
- 张锐智
- 关键词:人治法治
- 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
- <正>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日本国志》是黄遵宪担任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期间(1877~1882),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变化实地调查、走访、研究,...
- 张锐智
- 文献传递
-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理论检视
- 2023年
- 既有研究对司法裁判可接受性概念的理解存在明显分歧。对接受的关系结构、形成机制及价值定位的分析发现,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判断既不完全取决于裁判属性,也不完全取决于受众态度。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与合法性之间也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充分认识可从三个维度展开:本质维度看,司法裁判可接受性是在全面考量裁判涉及的主体因素、信息因素及环境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动态评价系统;理论维度看,司法裁判可接受性蕴含着在整合多维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以“立法—裁判—受众”为基本结构的分析框架;实践维度看,司法裁判可接受性表征着力求兼顾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共识达成机制。
- 张锐智赵睿男
- 关键词:司法裁判可接受性合法性
- 1982年宪法社会权保障条款研究——基于五次修宪文本分析
- 2019年
- 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是指导我国在宪法轨道上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法。该宪法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自1988年起该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产生了52条宪法修正案。1982年宪法对公民社会权保障做出全新的安排,宪法修正案大大推进了公民社会权保障的改进。总结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社会权保障的特点,探求进一步完善公民社会权利宪法保障,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张锐智
- 关键词:基本权利社会权宪法保障宪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