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石
作品数: 201被引量:682H指数:12
  • 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汉忠
作品数:658被引量:2,755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嗜铬细胞瘤 前列腺癌 副神经节瘤 腹腔镜 肾肿瘤
纪志刚
作品数:309被引量:1,27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文献复习 肾肿瘤
严维刚
作品数:186被引量:889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前列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会阴 前列腺
徐维锋
作品数:70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邓建华
作品数:52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肾癌 肾细胞癌 肾上腺皮质癌
《外婆的澎湖湾》演唱者潘安邦因肾癌去世——专家带您认识肾癌
2013年
潘安邦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红遍海峡两岸,然而无情的病魔却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如今再也无法听到潘安邦亲口演唱,那么,是什么病魔这样无情?今天让我们共同来认识这可怕的疾病——肾癌。
张玉石
关键词:肾癌
SDHB、EPAS1和MIB-1在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琥珀酸脱氢酶B(SDHB)突变和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的过度表达与其恶性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诊断的16例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做成组织芯片,行SDHB、EPAS1、嗜铬素A(CgA)和核增殖抗原MIB-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SDHB、EPAS1和CgA阳性确定为颗粒状染色,〉50%为强阳性(+++),1%-10%为弱阳性(+)。MIB-1核增殖指数≥3%预示分化较差。结果7份SDHB阳性的肿瘤标本中,EPAS1均阳性;9份SDHB阴性肿瘤标本中,6份EPAS1阳性,SDHB阳性标本中EPAS1阳性率高于SDHB阴性标本(P〈0.05)。12份良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有9份EPAS1阳性,11份CgA阳性,12份MIB.1均〈1%;而在4份恶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4份EPAS1均为强阳性,4份CgA均为强阳性,4份MIB-1均〉3%,恶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EPAS1、CgA与MIB-1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均P〈0.05)。结论SDHB突变引起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EPAS1的过度表达,EPAS1阳性表达与CgA、MIB-1呈正相关,这与恶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侵袭和转移有关。
邓建华李汉忠张玉石徐维锋崔全才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与传统2D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结果和技术特点. 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85例,分为3D腹腔镜组(实验组,38例)和2D腹腔镜组(对照组,47例).两组病例年龄、男女比例、体质指数以及肿瘤左右侧、直径、R.E.N.A.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两组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技术特点.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实验组总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81.4±11.8)、(19.9±3.2) min,对照组为(93.5±17.4)、(22.3±3.6) 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提供的三维立体视野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准确度,使得缝合、打结等复杂操作难度降低.术后两组各有2例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2~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与传统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比较,3D腹腔镜手术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肾脏热缺血时间.
徐维锋李汉忠张玉石张学斌严维刚纪志刚肖河刘广华文进
关键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合并膀胱血管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合并膀胱血管瘤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患者,女,23岁。主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发现膀胱肿物20d于2010年11月人院。外院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血管瘤病。既往:左下肢血管瘤23年,分别于3个月、3岁、13岁时行左下肢血管瘤切除术。查体见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增粗并长于右侧,左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增生。B超检查提示膀胱左前壁实性占位,范围4.1cm×3.0cm×2.5cm。膀胱镜检可见膀胱顶部略偏左侧黏膜隆起并可见曲张静脉血管,范围3.0cm×5.0cm。结果患者诊断为膀胱血管瘤,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膀胱肌间血管瘤。术后肉眼血尿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B超,膀胱未见异常。结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可能合并膀胱血管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以作为治疗方法之一。
张震宇李汉忠张玉石毛全宗牛吉瑞
关键词:膀胱肿瘤血管瘤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
肾细胞癌肾上腺转移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特点,探讨肾癌根治术同侧肾上腺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肾细胞癌肾上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侧、对侧、双侧肾上腺转移分别为8、5、6例,评价肾脏肿瘤直径、位置、TNM分期与肾上腺转移的关系,总结肾癌肾上腺转移的临床特点. 结果 19例患者肾癌直径1.6~ 12.6 cm,平均6.3 cm,发生同侧、对侧、双侧肾上腺转移患者的肾癌平均直径分别为5.6、6.5、7.1 cm.原发肿瘤位于肾上极9例,发生双侧、同侧、对侧肾上腺转移各3例;原发肿瘤位于肾脏中下极7例,发生双侧、同侧、对侧肾上腺转移分别为3、2、2例;全肾弥漫型肾癌3例,均发生同侧肾上腺转移.检查同时发现肾癌及肾上腺转移9例,肾脏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4 cm,临床分期T2b~4 N0~1M1;术后随访发现肾上腺转移10例,肾脏原发肿瘤平均直径5.3 cm,临床分期T1a-4N0M0.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8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1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1.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2%、26.3%及15.8% 结论 肾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的发生可能与原发肿瘤直径及TNM分期有关,与部位无关.拟行肾癌根治时,如果影像学检查不能证实肾上腺受累,可以考虑保留同侧肾上腺.
李书强张玉石李汉忠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肾癌根治术
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着重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39例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13 ~ 48岁,平均28.4岁.采集患者外周血5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检验靶基因TSC1和TSC2,应用Sanger技术完成验证.结果 39例中发现TSC1基因突变者5例,TSC2基因突变者32例,未发现基因突变者2例,TSC1基因突变和TSC2基因突变比例约1.0∶6.4.TSC2基因突变与非TSC2基因突变患者相比,发生色素脱失斑、牙釉质点状凹陷频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C2基因突变患者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最大直径、临床分级显著高于非TSC2基因突变患者(P<0.05),AML破裂出血及接受侵入性治疗风险增加.结论 TSC2基因突变患者更易出现色素脱失斑及牙釉质点状凹陷等临床特征,肾脏AML临床表型更为严重,发生AML破裂出血、肾功能损伤的风险更高.
蔡燚李汉忠张玉石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基因型表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221例报告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经验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8年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21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21例患者中男171例,女5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孤立...
张玉石李汉忠纪志刚毛全忠荣石王惠君
文献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第280例 进食后腹痛-头痛-出汗-血尿-消化性溃疡-腹膜后多发占位
2012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因阵发性进食后腹痛2年于2010年12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均发生在饱食后约30min,偶伴闪电样头痛,出冷汗,间断少量血尿。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考虑胃十二指肠溃疡,口服药物2年,症状无缓解。
邓建华李汉忠张玉石徐维锋张学斌
关键词:进食后血尿头痛腹膜后
2005年泌尿肿瘤协会冬季会议简况
2006年
张玉石
关键词:泌尿肿瘤泌尿系肿瘤影像诊断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术中血压骤升的临床特征分析(附单中心219例报告)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PHEO)/副神经节瘤(PGL)术中出现血压骤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19例PHEO/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120例;年龄13 ~76岁,平均47岁.肿瘤直径1.5~ 18.0 cm,平均5.3 cm.单侧PHEO 140例,双侧PHEO 6例,PGL(颈动脉体、纵隔、心脏、腹膜后、盆腔、膀胱)68例,PHEO合并PGL 5例.术前有高血压表现者199例(90.8%),术前收缩压最高240 mmHg(1 mmHg =0.133 kPa),舒张压最高160 mmHg.无高血压表现者20例.217例术前行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起始剂量为5 mg,每12小时1次,极量不超过1 mg/(kg· 24h)]充分药物准备,2例术前未行药物准备.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或开放PHEO/PGL切除术,按照术中是否出现血压骤升(收缩压>180 mmHg)分为血压骤升组和非血压骤升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术前药物准备的差异.结果 219例术后病理为PHEO或PGL,其中良性205例,恶性14例.血压骤升组112例,非血压骤升组107例.血压骤升组肿瘤直径大于非血压骤升组[(6.70±2.95) cm与(3.95±1.70) cm,P=0.005],而两组患者年龄[(51.0±10.8)岁与(38.5±17.6)岁,P=0.105]、术前儿茶酚胺水平[去甲肾上腺素(111.20±41.49) μg/24 h与(419.15±154.81)μg/24 h,P=0.075]、α受体阻滞剂使用时间[(53.0±7.5)d与(38.0±6.4)d,P =0.139]及每日使用量[(40.0±7.2) mg与(27.1±1.8)mg,P=0.111]、诊断PHEO/PGL时血压[(173.75±26.69) mmHg与(155.00±20.75) mmHg,P=0.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9例中2例术后出血行二次手术探查止血.1例术前未行药物准备的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出现儿茶酚胺心肌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另1例术前未行药物准备的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未出现血压骤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肿瘤体积大的PHEO/PGL患者术中容易出现血压骤升.
樊华李汉忠纪志刚张学斌文进徐维锋张玉石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