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
作品数: 86被引量:209H指数:7
  • 所属机构:南昌大学
  • 所在地区:江西省 南昌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汪泱
作品数:267被引量:66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氯化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娄远蕾
作品数:72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镧 氯化镧 小鼠 分化
李国辉
作品数:365被引量:932H指数:14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吸入性损伤 烧伤患者 氯化镧 烫伤大鼠
谢安
作品数:63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镧
闵定宏
作品数:97被引量:3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 老年烧伤 电烧伤
炎症与修复相关细胞因子基因在临床慢性难愈性创面中差异表达的分析被引量:58
2019年
目的比较压疮和糖尿病足等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形态及炎症与修复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4)岁]10个包皮样本为正常皮肤组,9例热力或电烧伤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51±8)岁]、13例压疮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51±14)岁]、10例糖尿病足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61±10)岁]手术过程中切除的有血运创缘组织样本,分别为烧伤创面组(9个样本)、压疮组(13个样本)、糖尿病足组(10个样本)。取压疮组和糖尿病足组各10张切片,各取5张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组织形态及创面Ki67和CD31表达情况。取正常皮肤组10个样本、烧伤创面组9个样本、压疮组13个样本、糖尿病足组10个样本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92(VEGF19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1)糖尿病足组创面Ki67表达水平(390±100)高于压疮组创面(182±14,Z=-2.611,P<0.01)。(2)糖尿病足组创面虽然有大量血管内皮细胞(CD31阳性细胞)存在,但其分布无序,未形成完整管腔。压疮组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远少于糖尿病足组创面,但形成完整管腔。(3)烧伤创面组、压疮组、糖尿病足组创面的VEGF19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皮肤组(H=13.72、30.50、15.20,P<0.05或P<0.01),尤以压疮组表达水平最低;压疮组创面VEGF19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足组(H=15.30,P<0.01)。与正常皮肤组比较,烧伤创面组创面TGF-β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9.50,P>0.05),而压疮组、糖尿病足组创面TGF-β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18.04、14.50,P<0.01);压疮组创面TGF-β的mRNA表达水平与糖
汪涟郭菲闵定宏廖新成余绍青龙星星丁香郭光华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糖尿病足细胞因子类慢性难愈性创面
氯化镧对IκB激酶复合物活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 分析氯化镧对IκB激酶复合物(IKKβ)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1&#215;106个/ml接种Hela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RMPI1640液体培养基中,于5%C02、37℃恒温培养,随机分组如下:①TNF-α...
郭菲何凤娄远蕾汪泱李国辉胡意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体系。方法取第3~5代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丝裂霉素C处理后用作饲养层。人iPS细胞接种于饲养层上生长,胶原酶消化或机械法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PS细胞生长状态;观察拟胚体形成能力;RT-PCR检测iPS细胞多能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为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增殖旺盛。(2)生长在饲养层上的人iPS细胞呈典型的克隆状生长。克隆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克隆内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体积小,核大,细胞核/质比高。RT-PCR结果显示人iPS细胞强表达多能性基因Oct4,Nanog,Sox2;去除饲养层后悬浮培养能形成拟胚体(EB)。结论本实验的培养体系适合人iPS细胞的培养,人iPS细胞能稳定增殖,保持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
冯年花谢安娄远蕾阮琼芳郭菲吴珏邓志锋汪泱
关键词:细胞培养饲养层
miRNA-92a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miRNA-92a在缺血再灌注(I/R)损伤4h、24h后小鼠肾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肾脏缺血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夹闭小鼠肾蒂的方法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术后灌注24h后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分别检测肾功能及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的方法检测小鼠I/R损伤4h和24h组中miRNA-92a的表达水平。结果(1)采用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UN)评估肾功能,肾脏I/R24h组与假手术组(sha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2)而I/R4h和24h后,miRNA-92a的表达上调,其上调倍数分别为3.23±0.74,1.53±0.33(P<0.05)。结论小鼠I/R损伤中miRNA-92a表达显著上调,miRNA-92a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肾组织损伤的血管再生的调控过程。
吴珏刘芬阮琼芳娄远蕾郭菲杨阳汪泱
关键词:微小RNA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TNF-α诱导宫颈癌细胞增殖、转移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时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转移和化疗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外源性TNF-α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不同时间点(0-24h)取样分析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锌指蛋白A20,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金属硫蛋白(MT-1,MT-2)等表达的时间-效应。结果TNF-α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时间段(20min,1h,6h,24h),cyclinD1、A20、CaN、MMP-1、MMP-9、MT-1、MT-2 mRNA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改变。RT-PCR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经TNF-α作用后cyclinD1、MMP-1、MT-2 mRNA的表达6小时达高峰24小时回落,A20、CaN、MMP-9、MT-1 mRNA表达1小时达高峰24小时回落。结论TNF-α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cyclinD1、A20、CaN、MMP-1、MMP-9、MT-1、MT-2 mRNA的表达具有时效性。TNF-α可能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转移及耐药。
缪丽芳陆丹汪泱刘丝荪郭菲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坏死因子-Α耐药基因
TNF-α体外诱导r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MSCs,取培养至3~5代的rMSCs以含TNF-α 5ng/ml的培养基培养,镜下观察细胞诱导后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和分布。结果rMSCs经TNF-α诱导6h后基本表现为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nestin和NSE呈阳性表达。结论TNF-α具有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娄远蕾邓志锋赖贤良谢安冯年花郭菲汪泱
关键词:神经细胞分化
吸入性损伤患者血浆中ANP、BNP的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烧伤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血浆中心房肽(ANP)、脑钠肽(BN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55例烧伤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成吸入性损伤组和非吸入性损伤组,吸入性损伤组中再根据损伤轻重程度分非气管切开与气管切开2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患者血浆中ANP、BNP浓度,同时查动脉血氧分压(PO2)。比较吸入性损伤与非吸入性损伤患者ANP、BNP、PO2差异,比较气管切开组与非气管切开组血浆ANP、BNP、PO2差异,比较气管切开组术前、术后ANP、BNP、PO2差异。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55例烧伤患者血浆中ANP、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吸入性损伤组ANP、BNP浓度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P<0.001),PO2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气管切开组ANP、BNP高于非气管切开组(P<0.01),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组术前、术后ANP浓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BNP浓度下降、PO2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血浆中ANP、BNP浓度明显上升;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早期ANP、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ANP、BNP浓度的变化比PO2早且敏感,能较好的反映吸入性损伤程度,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赵英钟荣梅郭菲潘小云余于荣李国辉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心房肽脑钠肽动脉血氧分压
可注射性藻酸锶凝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体外研究藻酸锶凝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潜力,为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制备2.0wt%藻酸钠溶液,分别与0.2mol/LSrCl2及CaCl2胶凝液离子交联形成藻酸锶和藻酸钙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并测其压缩模量、溶胀率及降解率。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兔BMSCs并鉴定,将第5代BMSCs分别接种于藻酸锶凝胶(实验组)和藻酸钙凝胶(对照组),观察其生长、黏附及增殖情况;两组凝胶来源的细胞成骨诱导后采用细胞化学法检测ALP活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Osterix(OSX)、I型胶原、Runx2mRNA表达,茜素红染色、VonKossa染色检测钙盐沉积情况,并设同法制备的藻酸钙凝胶来源的BMSCs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藻酸锶与藻酸钙凝胶微观结构相似,均有均匀的孔隙结构;藻酸锶及藻酸钙凝胶压缩模量分别为(186.53-4-8.37)、(152.14-4-7.45)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3,P=0.002);溶胀率分别为14.32%±1.53%和15.25%±1.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7,P=0.502);两种凝胶的体外降解性均较好,第20、25、30天藻酸锶凝胶的降解率明显低于藻酸钙凝胶(P〈0.05)。BMSCs于两组凝胶中1~4d时呈悬浮生长,之后逐渐黏附生长并形成大量细胞集落。三维培养第21天,实验组细胞的DNA含量为(4.38±0.24)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0.21)g(t=-8.108,P=0.001)。成骨诱导培养第12天,实验组ALP活性为(15.28±1.26)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7±1.12)U/L(P〈0.05)。实验组OSX、I型胶原、Runx2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第21天,两组茜素红染色及VonKossa染色均可见钙盐沉积,实验组的钙结节数量及磷酸盐沉积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
涂以济吴添龙叶爱芳徐浚怀郭菲程细高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藻酸钙凝胶
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目前内皮祖细胞主要从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获取,但其分离培养方法尚不成熟,外周血来源因损伤小、易获取而被普遍使用,但得到的内皮祖细胞纯度较低。实验拟探讨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扩增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8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外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2周龄SD大鼠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科部提供,雌雄不拘,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应用梯度离心法采集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筛选法分离内皮祖细胞,置于添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液中扩增培养,对培养2周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CD34、CD133,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LK-1、Tie-2、CD34、CD133、eNOS基因表达。结果:①培养4d,光电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集落形成,梭形贴壁细胞从集落中央以放射状向外周生长。培养7-10d,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2周左右可见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结构并可呈“微血管样”排列生长。②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LK-1、CD34、CD133阳性,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LK-1、Tie-2、CD34、CD133、eNOS基因阳性表达。结论:采用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可实现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
邓志锋鲁友明汪泱娄远蕾郭菲谢安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源性体外培养
氯化镧对脂多糖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及CD1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化镧(LaCl3)对内毒素(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及CD14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PS能够与单核细胞结合,LaCl3具有抑制LPS与单核细胞结合的作用;LPS可以上调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LaCl3对LPS上调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
汪泱郭菲王共先胡峰黄学明张红艳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氯化镧CD14单核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