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作品数: 387被引量:1600H指数:18
  • 所属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齐峰
作品数:240被引量:738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内皮细胞
石燕昆
作品数:158被引量:457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凋亡 心力衰竭
郭瑞威
作品数:191被引量:449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内皮细胞 冠心病患者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内皮细胞凋亡
王先梅
作品数:191被引量:677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瘦素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心力衰竭
郭传明
作品数:141被引量:422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患者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62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PCI后即刻冠脉造影评价根据TIMI?血流分...
郭瑞威杨丽霞齐峰
冠心病患者核因子k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核因子кB (NF-кB)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63例患者,CHD组103例,其中ACS组71例,SAP组32例,对照组6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外周血...
杨丽霞郑甲林齐峰王先梅郭传明苗贵华任丽李明秋
文献传递
能量代谢基因表达改变在大鼠卒中发病学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能量代谢基因表达改变在卒中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 ,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作为模型 ,应用抑制性差减克隆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 ,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 2 88个克隆 ,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两组共有 4 5 6个可用序列 ,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了分类 ,发现大鼠卒中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基因出现的频数高达 2 6 5 % ,5 1个克隆与能量 /三羧酸循环基因高度同源 (P <0 0 1) ,能量 /三羧酸循环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
王先梅杨丽霞严睿祝善俊齐峰郭传明赵斌惠汝太
关键词:脑卒中线粒体基因
细胞因子网络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1年
心肌由代偿到失代偿的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认为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有关的众多炎性介质中,最有影响的是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和6。它们在抑制心肌收缩性、促进心肌重构方面起重要作用。
杨丽霞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因子心肌收缩性心肌重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细胞因子网络调控紊乱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核蛋白提取物核因子-κB(NF-κB)作为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枢纽,与免疫、细胞凋亡的调节等重要事件有密切联系。研究通过检测心衰患者和...
吕晋琳杨丽霞齐峰
文献传递
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长期随访
2010年
目的报道8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1CO)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置入ICD的8例患者进行电话询问和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存储的资料,对患者病情和ICDT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台ICD共检出心律失常事件263次,其中202次为短阵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自行终止,61次为持续性VT/(室颤)VF,32次为抗心动过速(ATP)终止,21次为低能量电击终止,8次为高能量电击终止,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全部经ICD成功转复为窦性心率,有效率100%。误放电治疗8次。误放电原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超过设置的VT频率,ICD发生误识别。结论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但应加强随访,警惕误放电。
郭传明杨丽霞王先梅齐峰李明秋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血小板microRNA-155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类以脂质和炎症性细胞在血管壁内膜沉积为特征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血栓性疾病[1]。慢性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异常、斑块不稳定、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失衡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的反馈调节通路,在AS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另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局部血管壁损伤和斑块破裂,可引发血小板级联式激活而继发血栓。
李文琴杨丽霞
关键词: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学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20例患者,冠心病组140例,其中ACS组9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对照组80例。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浆妊娠...
郭瑞威杨丽霞
文献传递
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及MCP-1浓度,研究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冠状脉综合症(...
杨丽霞郭瑞威
文献传递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目的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目前认为炎性与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损伤的血管内膜而言既是免疫反应过程又是炎症反应过程。细胞粘附分子(ICAM)通过介导内皮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间相互...
杨丽霞齐峰郭瑞威王先梅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