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
所属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司静懿 作品数:85 被引量:227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宫颈癌 聚合酶链反应 HPV 刘世德 作品数:31 被引量:88 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16型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基因治疗 HPV 宋国兴 作品数:30 被引量:147 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宫颈癌 HPV DNA疫苗 刘朝奇 作品数:350 被引量:993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竹节参 小鼠 宫颈癌 竹节参总皂苷 HIV-1 韩日才 作品数:11 被引量:10 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瘤病毒 HPV 宫颈癌 疱疹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早期基因E7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1998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法从中国妇女宫颈癌标本中扩增HPV16早期基因E7,测序分析其DNA的序列。结果克隆的HPV16E7基因与标准型进行比较表明,前者无核苷酸突变。将此基因装入原核表达载体,能在E.Coli中高效表达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7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此融合蛋白能与E7抗体特异地结合。结论克隆的HPV16E7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研制提供有用的资料。 刘朝奇 司静懿 刘世德 许雪梅 宋国兴 李昆关键词:E7基因 克隆 人乳头瘤病毒 外阴硬化萎缩性苔藓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991年 组织病理诊断表明:本院外阴硬化萎缩性苔藓(硬萎)81例(82块标本)中充份发展的硬萎64例(65块标本),其表现为表皮萎缩,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质性变性,其下方有炎性细胞浸润。早期硬萎4例,表现为表皮萎缩,钉突消失,真皮浅层沿着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密集或带状淋巴细胞浸润。硬萎伴发慢性单纯苔藓13例,表现为表皮各层增厚,其余同充份发展的硬萎。超微结构观察:部分细胞间隙明显扩大,桥粒减少,上皮间有炎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排列不规则,部分基底膜变薄;间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横纹不明显。 王家璧 杨汉英 司静懿 阎虹 贾丽萍 李昆 余进关键词:苔藓 胶原纤维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 1989年 本文应用HPV11,16,18型和HSV-2N/BglⅡ、HSV-2L/HindⅢDNA片段等五个分子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对79例宫颈疾患(包括50例宫颈癌和29例宫颈糜烂)组织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4%,而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14%,7%和14%;且3例标本HPV16和HPV18均呈弱杂交反应;在被检的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各有2例分别与HSV-2N/BglⅡHSV-2L/HindⅢ弱杂交,宫颈糜烂组织无一例阳性。结果提示,HPV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HSV-2的作用尚不确定,可能与HPV起协同作用。 孟祥金 孙瑜 刘知慧 陈敏诲 李新志 张有新 李昆 韩日才 司静一 张卫 曾维坤 胡伦颖 农树桧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 HPV致宫颈癌的分子机理与基因治疗及疫苗研究(综述二) HPV16致宫颈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据本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妇女宫颈癌中HPV16阳性率高达84.6%,HPV16 E6E7为其致癌基因,抑制其表达则可消除其转化作用.鉴于至今无特效药物治疗HPV感染.因此,近年... 司静懿 韩广洲 许雪梅 陈连凤 吴璐 陈浩 李昆 宋国兴 刘世德 胡延忠 曾苹 徐建青 刘朝奇 阎伦飙关键词: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分子机理 基因治疗 疫苗 文献传递 原代培养的正常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超微结构 原代培养细胞作为研究模型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但由于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且迄今在国内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影响了宫颈癌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建立了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且在国内... 刘士德 陈莲凤 闫伦飙 宋国兴 司静懿 李昆 麦永嫣关键词:原代培养 鳞状上皮 宫颈癌 细胞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宫颈癌病毒病因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被引量:2 1990年 自6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对宫颈癌病毒病因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顾过去的20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重点研究了单纯疱疹二型病毒(HSV-2)与宫颈癌相互间的关系;70年代末期至今则偏重研究了人乳头瘤病毒(HPV) 韩日才 李昆关键词:宫颈癌 病毒 病因 子宫肿瘤 杂合性丢失和HPV在宫颈癌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996年 在以往宫颈癌与HPV感染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先应用PCR法检测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选用p53基因外显子472密码子一对引物对60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PCR扩增,经B_sH_(1236)Ⅰ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观察到12例有杂合性丢失,占20%(12/60),其中8例是HPV感染阴性组织,4例是HPV感染阳性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HPV感染阴性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丢失率远比HPV感染阳性组织高(89%与7.8%)。在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丢失似乎与HPV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在其它因素参与下致使p53基因杂合性丢失。 崔克 赵富玺 李昆 司静懿关键词:宫颈癌 杂合性丢失 P53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维甲酸及三尖杉酯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研究 <正> 我院药物所研制合成的维甲酸(RA)及三尖杉酯碱(H)经实验证明可以阻断某些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病毒等致癌因子的诱癌作用。通过细胞化学方法发现它们可以逆转某些癌前或癌细胞。本文用RA(0.3μg/ml)及H(0.1... 司静懿 李昆 赵维敏 贾丽萍 盛齐 韩锐 路莹 刘红岩文献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c嵌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表达融合蛋白,以期获得防治HPV16感染及相关肿瘤的疫苗。方法以HPV16型的中国人野毒株为模板,利用PCR克隆技术制备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得pET28a(+)-L1-E7c表达质粒。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融合蛋白与HPV16L1和E7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应用蛋白纯化仪纯化HPV16 L1-E7c融合蛋白,经过复性后,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cVLP)的形态结构。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测定疫苗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及抗体产生情况。结果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L1-E7c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HPV16 L1和E7的抗原性,纯化的蛋白复性后可形成嵌合病毒样颗粒(cVLP),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后,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构建的嵌合基因HPV16 L1-E7c可有效表达HPV16 L1-E7c重组蛋白并形成cVLP。此蛋白在动物实验中具有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为HPV16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刘朝奇 许雪梅 徐建青 李昆 司静懿 刘世德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型 L1 E7 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亚基因致癌的分子生物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990年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的全部早期区基因及E_6-E_7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中,将比重组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培养细胞,在细胞中大量牛成并释放病毒颗粒到培养液中(此细胞称为重组病毒生成细胞)。借助重组病毒感染方式介导基因转移进行体外转化研究。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研究属于DNA病毒的HPV-16的致癌潜能,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证明它是目前体外研究转化功能效率最高,最稳定的方法。 司静懿 李昆 张卫 韩日才 陈莲凤 赵维敏 宋国兴 刘世德 贾丽萍 麦永嫣 曾毅关键词:乳头瘤 致癌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