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保卫
作品数: 146被引量:1086H指数:17
  • 所属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马锋锋
作品数:48被引量:543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炭 黄土 动力学 CD CU
钟金魁
作品数:67被引量:296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炭 晶体结构 OAC 类FENTON O
刁静茹
作品数:41被引量:382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 黄土 生物炭 动力学 黄原酸
刘辉
作品数:26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炭 热解温度 热物理性质 土壤 凹凸棒石粘土
冉婧媛
作品数:9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表面活性剂 黄土 复合污染 胶团强化超滤 HLB
玉米芯生物炭饼的太阳能水蒸发性能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针对太阳能水蒸发技术中的关键核心光热转化材料存在太阳能利用率不高、价格昂贵且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以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为生物质原材料制备玉米芯生物炭饼,探究了热解温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太阳能水蒸发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Corncob Biochar,CB)的理化性质受热解温度的影响明显,随着热解温度升高,CB逐渐由大孔主导转向微孔/介孔主导,CB的热稳定性增强,对光的吸收增强。在一个太阳光照强度下(1 kW/m),CB的太阳能水蒸发速率和表观能量利用率随CB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较于250和450℃,650℃制备的玉米芯生物炭(CB650)具有最高的水蒸发速率(4.16kg/(m^(2)·h))和表观能量利用率(97.8%);CB650高效太阳能水蒸发性能主要基于其具有较高的光吸收能力(润湿条件下达96.4%)及以微孔为主的孔隙结构通过毛细管力提供适当的水传输,Li离子蒸发试验证实其水蒸发机制为小水团簇形式蒸发。此外,CB650不仅表现出一定的耐用性,且对海水、重金属和染料废水具有优异的水蒸发处理效果。研究结果不仅为玉米芯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置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亦为其在太阳能水蒸发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解晓明索习东王璐瑶赵保卫乔洪涛
关键词:生物炭重金属玉米芯海水淡化
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Ⅱ)的洗脱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批平衡法比较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及其混合物(SDBS-TX100)对土壤中铜的洗脱作用.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清洗时间、溶液pH值、土水比、无机盐等因素对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Cu(Ⅱ)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当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相同时,单一SDBS较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SDBS-TX100和单一TX100洗脱效果好;6 000 mg.L-1SDBS对Cu(Ⅱ)的洗脱效率达到46.3%,分别是同浓度SDBS-TX100(3∶1)、SDBS-TX100(1∶1)、SDBS-TX100(1∶3)和单一TX100洗脱效率的5.8、10.8、10.8和19.3倍;1∶10土水比条件下,清洗时间为24 h时,各表面活性剂体系都达到最好清洗效果;溶液pH值对表面活性剂洗脱Cu(Ⅱ)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pH值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逐渐下降,强酸性条件下(pH=1.50),洗脱率最高可达95%;土水比越小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Cu(Ⅱ)的洗脱效果越好;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影响不大,但是过量Mg2+(浓度>500 mg.L-1)会造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沉淀损失.
赵保卫吴咏琪马婵媛朱瑞佳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土壤修复
牛粪生物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被引量:82
2015年
以牛粪生物炭为吸附剂,研究了p H、粒径、投加量、温度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共存阳离子Na+、Ca2+的存在对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有抑制作用,在Na+、Ca2+浓度相同条件下对氨氮吸附影响大小顺序为Na+>Ca2+;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最佳初始p H值应在5~8范围;通过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67 3)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765 9)和Elovich方程(R2=0.724 9)能更好地拟合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牛粪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Freundlich方程(R2=0.976 2)能很好地描述氨氮在牛粪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θ)、焓变(ΔHθ)和熵变(ΔSθ)的计算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马锋锋赵保卫刁静茹钟金魁李安邦
关键词:生物炭牛粪氨氮动力学
混合胶团强化超滤同时去除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钟金魁赵保卫张国珍杨庆王刚杨柳徐瑾李玮马锋锋李瑞瑞冉婧媛
1. 任务来源: "胶团强化超滤法处理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废水的机理与应用基础研究"为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10RJZA068)。2.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1)应用领域:本项目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重金...
关键词:
关键词:废水处理有机物废水重金属废水
磁性生物炭对水体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特性被引量:50
2019年
为了制备同时具备磁分离和优良吸附性能的环境友好吸附材料,以棉花秸秆为生物质原料制备生物炭(CSBC),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磁性棉花秸秆生物炭(MCSBC).通过元素分析、SEM、XRD、XPS、FTIR和VSM等对MCSBC进行表征,研究了CSBC和MCSBC对水中对硝基苯酚(PN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CSBC和MCSBC吸附PNP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量更大.CSBC和MCSBC对PNP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被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包括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两个阶段.Langmuir、Freundlich和Sips模型都可以很好地描述PNP在CSBC和MCSBC上的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54和48.94mg/g,MCSBC相较于CSBC对PNP的吸附具有更好的效果.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SBC和MCSBC对PNP的吸附过程为熵增加的自发吸热过程.再生试验结果表明,经6次吸附-解吸循环后,MCSBC对PNP的吸附容量仍能达到初始吸附量的82%.
马锋锋赵保卫刁静茹蒋煜峰
关键词:棉花秸秆生物炭磁性对硝基苯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溶液中芘的实验研究
2014年
建立表面活性剂与有机物共存体系中芘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反向色谱柱(2.1mm×100mm,5μm),通过调节和控制流动相、柱温、流速等因素,得到芘的优化测试条件.结果表明:流动相选用乙腈-水(80:20,V/V),流速0.20mL·min-1,柱温25℃是最优测试条件.同时,对TX-100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芘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用OriginPro 8.6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X-100存在与否对水溶液中芘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
张杰西钟金魁赵保卫马锋锋石夏颖冉婧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TX-100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受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重要因子.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98.87%.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较好,20℃、25℃、30℃和3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6、6.62、7.49和8.59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吸热的化学吸附.
石夏颖赵保卫马锋锋张杰西
关键词:生物炭
化学强化植物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2年
近年来,土壤复合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且修复难度往往较大.在复合污染土壤众多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因成本低、易实施、环境友好等特点而颇具潜力.然而植物修复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的局限性.因此,围绕植物开展的联合强化修复技术研究,成为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的新途径,其中化学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化学强化植物修复3种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化学强化措施的作用特点和异同,并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刘兴瑞刁静茹张淋淋蒋煜峰赵保卫
关键词:土壤污染复合污染植物修复化学强化
大环席夫碱铈(IV)配合物的研究
2001年
在水合硝酸铈(IV)的存在下,2,2′(-亚乙二氧基)双苯甲醛与二亚乙基三胺在乙醇介质中形成了配合物Ce(NO3)4L*5H2O(L是相应的席夫碱大环),且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TG-DTA分析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铈(IV)可作为17元席夫碱大环的有效模板.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建议为[Ce(H2O)2(NO3)2L]NO3*3H2O.
董文魁陈永志许力赵保卫
关键词:大环席夫碱配合物
水中镉和芘在核桃壳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交互作用被引量:9
2017年
以核桃壳在600℃热解所得生物炭(WSBC)为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WSBC进行表征,用批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WSBC对水体中两种典型污染物Cd(Ⅱ)和芘的吸附特性,考察了吸附时间、Cd(Ⅱ)和芘初始浓度、pH值、WSBC粒径等对吸附的影响,以及Cd(Ⅱ)和芘在WSBC上吸附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WSBC表面粗糙,孔隙结构明显,富含羟基、羧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具有高度芳香和杂环结构;在25℃时,WSBC对Cd(Ⅱ)和芘的吸附分别在20 h和16h时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3.79、0.17 mg·g-1;pH=5时,WSBC对Cd(Ⅱ)的吸附量最大,而pH在3~11范围内,WSBC对芘的吸附量随着pH的减小而增加。通过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等温吸附特性分析,发现WSBC对Cd(Ⅱ)和芘的吸附动力学规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描述;Cd(Ⅱ)和芘在WSBC上吸附时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
王立果钟金魁赵保卫张建宇李柳杨巧珍陈伟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