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萍
作品数: 101被引量:588H指数:13
  • 所属机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司虎克
作品数:191被引量:1,37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竞技体育 体育院校 知识图谱 体育 体育竞争情报
王丹丹
作品数:10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研究主题:智力障碍 身体活动 ICF 适应体育 阳光
张磊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 儿童 干预 男生
王兴
作品数:121被引量:76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体育院校 知识图谱 干预效果 科学知识图谱
黎涌明
作品数:102被引量:1,73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能量代谢 运动员 越野滑雪 赛艇 冬奥会
我国体育运动伤残风险及其防范研究——基于2007年~2010年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索赔数据被引量:4
2011年
收集2007年~2010年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育运动伤残5 657组案例,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构造并计算运动伤残率、重伤率和死亡率指标,以此刻画我国体育运动伤残风险,并将其与其他行业伤残状况相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体育运动伤残风险呈现"两低一高"特征:低伤残率、低死亡率、高重伤率;各运动项目伤残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在体育伤残的伤情分布和保险给付分析基础上,构建预警机制与多层次保险相结合的运动员伤残风险管理对策。
叶明华吴雪萍
关键词:伤残率死亡率
我国残疾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研制的探索被引量:6
2020年
我国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长期缺位导致了残疾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估、体力活动促进和特殊体育与健康教育等问题解决乏力。我国亟待研制适合残疾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和监测其体质健康状况及趋势,促成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引导社会关注残疾青少年的健康促进。在借鉴欧美国家残疾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测试标准研制的基础之上,综合我国普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现状,认为我国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制在理念上应与普通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应有所区别,以"健康"而不是"运动能力与素质"为目标与导向;测试内容和指标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身体的发育和残疾特征,与其未来健康风险紧密关联;评价标准的设置应采取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的方式,根据健康风险标准与测试指标的关联制定标准。
陈华卫吴雪萍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健康体适能身体成分
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运动干预2010-2020年研究情况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系统分析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的方法学特征和效果,以期为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在WOS、EBSCO、PubMed外文数据库检索文献,并对纳入文献的样本、干预手段、效果等信息梳理归纳。结果最终收录文献11篇,其中,8篇单纯运动干预类;3篇综合性干预类,有效干预64%,30~60 min/次,2~5次/周,9~16周的干预方案效果显著。此外,研究缺少在性别、年龄、障碍程度方面的差异性分析;方案主要由教练等专业人员在学校实施,缺乏特教教师、家长和其他实施环境的探索;缺乏对照组的设置且测评手段尚不统一。结论规律的、有组织的运动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的改善效果显著,但不同障碍程度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运动参与对肥胖干预的剂量与效应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卜庆国张磊王丹丹吴雪萍
关键词:智力障碍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捷克体育人才的培养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捷克适应体育人才专业化的培养路径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捷克适应体育人才培养以欧洲适应体育标准为导向,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严谨、丰富的课程实施培养和严格的专业人才考核与检验。建议:根据我国适应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我国适应体育专业发展应以标准强建设,规范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培养方案,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实践厚基础,扎实学生的专业功底。
张晓霞吴雪萍陈强Martin.Kudlacek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教育适应体育
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运用《身体自尊量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操舞类项目是基于大体操概念下,以集体性、娱乐性、表演性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强健身心为主要目的,以体操、舞蹈、武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项目群;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各项维度的干预效果非常显著,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曹蓓娟吴雪萍王荟媛
关键词:女大学生身体自尊
体力活动促进脊髓损伤者的健康恢复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健全人参加体力活动的效益受到政府、组织和个人的重视,但是脊髓损伤者参加体力活动的效益却经常被忽视。脊髓损伤率越来越高的现状下,参与体力活动保持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脊髓损伤者的共同选择。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脊髓损伤者体力活动和健康促进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体力活动给脊髓损伤者带来的效益,从而给该类人群参与体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以"spinal cord injury"为主题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以"physical activity"、"sport"、"exercise"、"health"、"fitness"为关键词在第一次检索的基础上再次筛选。中文数据库以"脊髓损伤"、"体力活动"、"运动"、"锻炼"、"健康"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果与结论:体力活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血管健康、功能独立性、生活质量、肌肉力量、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骨密度方面的影响还有待确定。体力活动对脊髓损伤者健康有积极的效益,脊髓损伤者应该积极的进行体力活动以提高或保持健康状况。鉴于脊髓损伤者个体差异较大,在利用体力活动促进健康时,必须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王继超朱俊鹏吴雪萍
关键词:脊髓损伤体育运动
急性有氧运动对超重青少年抑制功能效益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有氧运动对超重青少年反应抑制功能与干扰抑制功能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的Go/Nogo范式与Flanker任务分别测评行为抑制和干扰抑制,首先比较超重青少年与正常体重青少年在抑制功能上的差异性,探究超重青少年抑制功能是否存在弱势;其次,将超重青少年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2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和静坐阅读后,检测其抑制功能。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超重青少年的Nogo正确率显著降低,Go反应时显著减慢,Flanker任务的反应时显著延长;(2)运动组后测的Nogo正确率显著提高,Flanker任务的不一致刺激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超重青少年表现出较弱的反应抑制和干扰抑制,20 min的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超重青少年的抑制功能。
崔晨王小春解淳吴雪萍周成林
关键词:有氧运动
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版)》的解读及其启示被引量:5
2019年
美国《适应体育教育评估量表(第2版)》(简称APEASⅡ)以筛选有适应体育教育需要的学生为起点,以为该类学生提供科学的、可循证的适应体育教育和个性化体育教育计划为目标,按照4项指标选取原则,包含5个评估维度、36个测试项目的综合性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其中:5个测量维度具体指感知运动功能、物体控制技能、位移技能、体适能和适应性行为;36个测试项目设有小学(4.6~11岁)和中学(12~17岁)2个阶段。同时,APEASⅡ有其对应的评分及操作系统,保证了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APEASⅡ对中国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启示:构建中国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明确“适应体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辩证地吸收和借鉴,构建“多维度、综合性”的适应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张磊王丹丹吴雪萍
关键词:适应体育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被引量:25
2019年
对国内教育、训练、商业、社区、医疗等领域的健身从业人士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得出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存在力量训练、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健身工作室、青少年体育、瑜伽等19个健身趋势,与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存在9个共同项与11个不同项;力量训练、减重运动、自重训练、私人训练、团体训练、瑜伽、户外活动在中国可能是相对稳健的健身趋势,可为国内健身行业在课程开发/设置、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黎涌明王然刘阳韩甲王茹吴雪萍
关键词:健身行业
坐姿振动训练改善高龄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及步行的能力被引量:11
2019年
背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养老问题凸显,不同养老模式顺势而生以应对这一问题,但已有模式未对老年人身体锻炼引起足够重视,而老年人需要进行规律锻炼来延缓衰老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振动训练是近十年逐渐流行起来的锻炼方法,其能够有效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平衡功能,但已有研究中涉及坐姿姿势的较少,探究坐姿振动训练对高龄老年人群的作用可为老年人身体干预提供选择。目的:通过在日间照料机构实施坐姿振动训练干预,观察12周坐姿振动训练前后高龄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改变,旨在探究坐姿振动训练对高龄老年人下肢的影响。方法:36名平均年龄82.9岁的高龄老年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16)。试验组采用BODYGREEN全身垂直律动机进行为期12周的坐姿振动训练,振动方案为3mm,3-13Hz,5min/组,间歇时间为1 min,2-4组/次,3次/周。对照组不参与坐姿振动训练,保持正常作息。仅评估者对分组情况盲。结果与结论:与训练前相比,试验组训练后完成5次坐立的时间、强化Romberg测试结果、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以及10 m步行试验结果没有明显变化,但Win-Pod平衡测试中睁眼时心摆动轨迹长度、外周面积和Y轴偏移量明显减小,Win-Pod平衡测试中闭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度和Y轴偏移量明显下降(P <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在训练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干预期间,高龄老年人对坐姿振动训练适应性较好,无头晕等不良反应出现。提示12周坐姿振动训练能够帮助高龄老年人提高克服重心偏移的能力,在下肢肌肉力量和步行能力上效果不明显。坐姿振动训练能够被高龄老年人所接受,其或许可作为高龄老年人日常锻炼手段之一。
谭景旺王继超吴雪萍
关键词:全身振动高龄老年人肌肉力量下肢身体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