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振林
-

-

- 所属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晓智

- 作品数:164被引量:41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胶质瘤 干细胞 泛素 胶质瘤 颅脑损伤
- 苏治国

- 作品数:36被引量:174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尿激酶 神经胶质瘤 保守治疗
- 李罡

- 作品数:32被引量:151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保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MI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姜忠敏

- 作品数:88被引量:272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胶质瘤 微小RNA 胃肠道间质瘤 泛素 MIR
- 张赛

- 作品数:565被引量:4,950H指数:28
-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 研究主题:颅脑创伤 亚低温 重型颅脑创伤 颅脑损伤 颅脑创伤后
- 外伤性颈内动脉夹层合并脑梗死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 男,38岁。因“头颈部外伤后左侧肢体力弱3d”入院。查体:神清,言语欠流利,左侧中枢性面舌竣,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左Babinski's征(+)。
- 苏治国史万超怀鹏赵玉军宋迎宋军刘振林
- 关键词:脑梗死外伤性颈内肢体肌力外伤后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243例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术后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术后...
- 杨彬刘洪良刘振林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
- 文献传递
-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75例手术治疗的临床预后分析
- <正>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多合并脑挫裂伤、其他类型颅内血肿和继发性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颅脑损伤中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其手术救治水平,本文报导1993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75例手术治疗的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病例,并对...
- 刘振林
- 文献传递
- 叶酸/聚酰胺-胺介导miR-7抑制胶质瘤U251恶性表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叶酸/聚酰胺-胺(FA/PAMAM)作为miR-7载体治疗胶质瘤U251的效果。方法将FA/PAMAM/miR-7络合物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体系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致瘤性;qRT—PCR方法检测miR-7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P13K和AKT2的蛋白表达。结果获得稳定转染的U25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细胞周期延长,凋亡细胞比例增多,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miR-7水平明显提高,EGFR、P13K和AKT2蛋白水平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FA/PAMAM能够高效投递miR-7基因至胶质瘤细胞,发挥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刘振林刘晓智赵玉军史万超姜忠敏李罡张合亮胆迎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微小RNA
- 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分离与恶性行为特征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在恶性胶质瘤中存在一类恶性度极高的前体细胞,它们控制着肿瘤的生长与恶性演进,也是肿瘤复发的根源。本研究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恶性行为特征分析,旨在验证胶质瘤干细胞的存在,并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充分消化术中切除的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块至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肿瘤细胞百分率,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CD133+和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类细胞中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检测两类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血清依赖实验检测两类瘤细胞在低营养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去胸腺小鼠腹股沟皮下接种瘤细胞,观察成瘤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肿瘤细胞百分率为(2.31±0.57)%。CD133+细胞高表达nestin,低表达GFAP和NSE;CD133-细胞则相反。与CD133-细胞比较,CD133+细胞具有更高的细胞侵袭能力、低营养耐受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CD133+细胞在小鼠体内成瘤率为87%(26/30),CD133-细胞为7%(2/30)。结论:CD13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具有更高的恶性细胞表型,提示其具有高度研究价值。
- 刘振林刘晓智陈镭姜忠敏刘洪赵玉军史万超李罡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侵袭力
- 丁苯酞联合自膨式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探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自膨式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给予丁苯酞联合自膨式支架治疗,对照组55例,仅给予自膨式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自膨式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可显著改善患者脑血流,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王志伟王红娟刘振林苏治国史万超怀鹏李罡胡金明马晨王秀菊宋迎宋军
-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丁苯酞自膨式支架
- 经胼胝体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在丘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应用经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转归.结果 本组手术病例中术后无颅内感染及再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存活20例.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BI >60分(生活基本自理):5例;40< BI< 60分(中度功能障碍):9例;40< BI< 20分(重度功能障碍)4例;BI <20分(完全残疾):2例.结论 经胼胝体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清除丘脑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方法.
- 李罡苏治国陈镭刘振林
- 关键词:丘脑出血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 <正>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临床神经外科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皆有参考价值。颅高压可以引起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继发性脑损害。因此 ICP 的变化在出血...
- 梁晋张赛刘振林孙洪涛胡群亮
- 文献传递
- 颅内压监测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颅内压监测组与未应用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及预后。结果颅内压监测组在病死率、预后均优于无颅内压监测组,在导致重度残疾率和再出血率均低于无颅内压监测组。结论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更加直观、更准确地了解患者颅内压力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加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进而降低了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预,是理想的监测和治疗方法。
- 苏治国李罡王骏飞王亮刘振林
- 关键词:颅内压丘脑出血侧脑室引流尿激酶
- 外周血泌乳素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本通过研究外周血PRL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以探讨泌乳素(PRL)与免疫系统变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垂体腺瘤患者及56例体检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3+、CD3+CD4+及CD3+CD8+的T淋巴细胞水平;并测定其外周血中PRL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001);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及CD3+CD8+T淋巴细胞病例组与健康人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为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001)。其中病例组中PRL<100ng/ml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CD3+CD4+T淋巴细胞均显著低于PRL>100ng/ml组(P<0.05);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淋巴细胞,病例组与健康人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3+T淋巴细胞的减少可能是垂体肿瘤细胞本身刺激CD4+CD25+T淋巴细胞的增生,导致外周血IL-2减少,从而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外周血PRL>100ng/ml组外周血PRL显著升高,通过刺激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进一步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增殖,同时,外周血中高PRL可直接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
- 于晶陈镭苏治国刘洪良赵玉军刘振林
- 关键词:泌乳素T淋巴细胞垂体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