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年
作品数: 61被引量:189H指数:8
  • 所属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十堰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技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陈文
作品数:157被引量:50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表现 MSCT 磁共振成像
刘仁寿
作品数:43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 手背 手术方法 骨折固定术 掌背动脉
卢云
作品数:22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融合 踝关节融合术 张力带 张力带固定 跟骨
龚泰芳
作品数:63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成骨细胞 膝关节 入路治疗 疗效观察
常巍
作品数:78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脊髓损伤 后凸畸形 胸腰椎骨折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手背皮肤肌腱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1999年
1979年Taylor[1]首次用吻合血管的方法将带有血供的趾长伸肌腱连同足背皮肤移植,修复手背的皮肤肌腱缺损。沈祖尧[2]对吻合血管的伸趾肌腱移植血供进行了研究,认为术后肌腱粘连的范围及程度比传统肌腱移植明显减轻。我们自1989年2月起采用足背动脉...
严永祥王平年曹文华刘仁寿何明武
关键词:手背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陈文吴建平王平年王体沛罗永湘
关键词:肱三头肌骨折入路
臀肌挛缩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2000年
卢云刘仁寿王平年
关键词:臀肌挛缩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病因
Richard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2001年
目的 应用Richard钉治疗髋部骨折 ,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期间采用Richard钉治疗并经随访的 72例髋部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参照黄公怡髋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其中 ,优 54例 ,良 1 5例 ,差 3例。总优良率达 95.8%。结论 用Richard钉治疗髋部骨折具有内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丁元洪张功礼严永祥王平年曹文华
关键词:RICHARD钉髋部骨折内固定
关节镜下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及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及有限内固定技术在胫骨远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该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在2005.02-2009.02收治胫骨远端pilon36例,首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解剖复位腓骨,然后安装外...
陈文王平年龚泰芳卢云
手法整复加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对孟氏骨折的复位方法、分骨垫的应用及外固定的改进作出分析评定。方法孟氏骨折87例,男71例,女16例。皆采用先整复尺骨骨折,再整复桡骨小头脱位,复位后加用特制的掌背侧双分骨垫,使其稳定不再移位,并对尺桡骨双骨折者,有防骨桥形成的作用。而外固定采用改良式防滑脱超关节夹板固定。复位后以高压氧治疗1~2个疗程(12~24d)。结果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60d,平均30d,无桡骨小头再脱位,无尺桡骨间骨桥形成。根据武文臣疗效评价标准优29例,良43例,可13例,差2例。结论对孟氏骨折采取先整复尺骨骨折,再整复桡骨小头脱位,加用特制掌背侧双分骨垫,外以改良式防滑脱超关节夹板固定,是提高疗效的可靠方法。
刘仁寿杨政焕薛朝晖吴志勇龚太芳卢云王平年
关键词:孟氏骨折正骨手法高压氧
微创开窗打压植骨联合细针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探讨微创下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64髋)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的手术方式治疗.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24.0~60.0个月,平均(32.0±3.5)个月,失访2例(2髋).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1.2±5.6)分,优良率达77.42%,与术前的(62.2±4.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景东卢云陈文刘小涛王平年龚泰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移植
影响盘状半月板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刘小涛龚泰芳卢云王平年陈文龚俊
关键词: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疗效影响因素
指深屈肌腱粘连致假性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报告临床较为少见的因指深屈肌腱粘连引起症状类似于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指深屈肌腱粘连致屈指畸形的患者,术中探查前臂深、浅层屈肌群未见变性、挛缩,而深层屈肌肌腱和肌腹交界处与骨及筋膜相互粘连形成纤维束带。2例行3~5指指深屈肌松解、束带切除术,2例行指深屈肌自身延长,1例行指浅屈肌移位代指深屈肌术。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疗效明显,手功能评定:优(S4M5)4例,可(S2M3)1例。结论指深屈肌腱粘连引起的假性缺血性肌挛缩因与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相鉴别,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改善手功能。
党洪胜张世琼王平年裴福兴
关键词:屈肌腱粘连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状类指畸形
带跗外侧血管蒂骰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2000年
王平年严永祥曹文华刘仁寿常巍龚泰芳
关键词:移位术距骨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