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杨
-

-

- 所属机构:沈阳音乐学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美声唱法较为美妙动听,可以给听众带来听觉享受。中国歌剧演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美声唱法的影响。研究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审美体会,并为歌剧演唱艺术表演提供科学指导。
- 刘杨
-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歌剧演唱艺术
- 浅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创作之差异被引量:2
- 2009年
- 威尔第与瓦格纳同生于1813年,二人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二人都致力于歌剧艺术的革新,但却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趋向。威尔第则追求个人内心情感表达和现实生活的写实,坚持以声乐为主体,创作以歌唱性旋律见长的意大利歌剧;而瓦格纳的音乐富于幻想、传奇性,他还创造了"乐剧",倡导"声乐交响化"的创作原则。虽然二人在创作理念上有着许多的相异之处,但却都对于后世的歌剧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刘杨
-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
-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科学发声技巧——评《美声发声方法教与学手记》被引量:2
- 2018年
- 声乐艺术能够生动地表达人们内心细腻的情感。做好声乐练习,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使音乐的丰富内蕴可以直观地传达给听众,另一方面还能使演唱者自己与音乐产生共鸣。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将自身的灵魂与情感全身心投入歌曲演唱中,这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声乐艺术表演中,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通俗唱法,很少有人愿意去欣赏美声。形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声唱法的唱腔结构比较复杂。
- 刘杨
- 关键词:声乐教学发声方法发声技巧手记歌曲演唱
- 如何强化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
- 2018年
- 本篇文章主要从意大利语音发音的发音特点入手,对强化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发音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 刘杨
- 关键词:美声教学意大利语
- 声乐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 <正>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社会发展的必然。声乐教师是声乐教育的实施者,声乐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关系到声乐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令人担忧的是,在音乐教师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专业压倒一切"的片面倾向,对...
- 刘杨
- 文献传递
- 对亨德尔声乐作品的声乐训练价值分析
- 2017年
- 美声唱法是一种以意大利民族歌曲唱法作为前提基础的一种特有的演唱形式,亨德尔的声乐作品是美声音乐当中的典型代表。相比其它类型的歌曲演唱形式,美声唱法更能凸显作曲人以及演唱者内心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的起伏。有关对亨德尔声乐作品的声乐训练价值的分析,就成为了相关专业人士的重点研究内容。
- 刘杨
- 关键词:亨德尔声乐作品声乐训练
- 美声唱法与我国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融合与借鉴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美声唱法早期也是一种意大利地区为主的“原生态”唱法。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成为一种广为世界歌坛接受的科学唱法体系之一。美声唱法在各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其精华被很多国家、民族借鉴,也大大提升了地域唱法的科学性与表现力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朝鲜族“原生态”唱法与美声演唱的“关联性”元素认为,两种不同审美特征的唱法可以进行结合,能够扩展歌唱艺术的张力和传统的审美内涵,还可以在尊重各自特色的基础上,拓展朝鲜族“原生态”唱法的个性化风格,能够将朝鲜族基于“原生态”唱法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 刘杨
- 关键词:美声唱法审美
- 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第三幕的戏剧音乐结构力透视
- 2024年
- 一、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第三幕的创作及一般状况(一)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第三幕的创作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是19世纪俄罗斯“五人团”成员之一穆索尔斯基的歌剧代表作。这部歌剧不仅展现出了当时俄罗斯最伟大的戏剧风格,也展现了俄罗斯第一部真正立足于世界乐坛的民族歌剧特征。《鲍里斯·戈杜诺夫》创作于1868年,完成于1869年。第一版被创作出来后,没有获得剧院的上演许可,于是在其后的两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二个歌剧版本。作曲家通过在这一幕中引入波兰贵族小姐玛丽娜这个角色,助推了戏剧性的发展。
- 刘杨
-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戏剧风格五人团
- 声乐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 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社会发展的必然。声乐教师是声乐教育的实施者,声乐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关系到声乐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令人担忧的是,在音乐教师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专业压倒一切"的片面倾向,对声乐教...
- 刘杨
- 亨德尔《弥赛亚》五首女高音咏叹调的风格把握与演唱分析
- 2022年
- 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的一位代表性作曲家,由他创作的清唱剧作品《弥赛亚》被誉为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本文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研究对象,简要阐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与音乐内容,针对其中五首女高音咏叹调蕴含的人文精神、情感表达特点与淳朴通俗的作品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并围绕唱词发音、气息支持与伴奏配合三个层面探讨具体的声乐演唱技巧,以期为声乐教学工作以及女高音咏叹调曲目的演唱提供参考。
- 刘杨
- 关键词:《弥赛亚》女高音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