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华
作品数: 158被引量:437H指数:10
  • 所属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郭涛
作品数:488被引量:1,316H指数:1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律失常 体外心脏震波 心血管病学 射频消融
赵玲
作品数:269被引量:608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射频消融 房室延迟 2型糖尿病
刘中梅
作品数:111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射频消融治疗
李淑敏
作品数:117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心血管病学
肖践明
作品数:153被引量:533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射频消融 冠状动脉造影
希氏束旁旁道的心内射频消融治疗
2002年
肖春晖赵玲韩明华刘中梅
关键词:希氏束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16例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术后随访被引量:10
2003年
对 16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的患者进行随访 ,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 ,予病人更恰当的治疗。 16例有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了ICD。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 ,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出院前及第一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 ,术后每 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 30个月。结果 :16例室性心动过速 (VT)发作 789次 ,其中 12 7次为非持续性VT ,均自行终止 ;6 6 1次 (99.9% )被ICD有效终止 ,其中 6 5 0次 (98% )由抗心动过速起搏 (ATP)终止 ,9(1.4 % )次由低能量 (小于 10J)转复终止 ,2次 (0 .3% )在ATP治疗过程中加速转为VF ,由高能量除颤终止 ,1次自行终止。ICD诊断的VF共 37次 ,均被成功转复。随访过程中 2例更换过ICD ,但保留原导管系统 ,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 ,1例自杀。结论 :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 ,并在随访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赵玲郭涛韩明华肖春晖刘中梅李淑敏赵文盛粟建国柳永华李佳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随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理健康
内皮素与心血管疾病
1999年
肖践明韩明华赵玲
关键词:内皮素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
三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42例临床分析
2006年
杨西云郭涛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
关键词:三腔起搏器心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4年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并心电学异常患者的一种理想的非药物辅助治疗选择。其潜在的机制包括 :心脏整体活动的再同步化 ,拮抗神经内分泌活性、逆转心脏重塑 ,抗心律失常等。该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心脏失同步化的病理生理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显效机制。
陶四明韩明华郭涛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症
前位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000年
刘中梅李淑敏郭涛赵玲韩明华肖践明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关系再认识被引量:1
2007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合并症。与普通人群相比,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AF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一般表现为阵发性AF。但迄今为止,AF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并不十分明朗,其机制有多种学说,如多子波折返学说、异常自律性增高学说、主导转子学说、局灶触发学说等。但不管何种学说,AF的发生必须依赖两个因素,即发生机制和维持机制,两者缺一不可。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F的机制很可能是局灶驱动伴向周围的颤动样传导,多发子波折返仅仅是AF时心房激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其维持的关键因素。驱动AF的局部兴奋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局灶的自律性升高或触发活动,但更可能是位于心房某个固定解剖部位(特别是肺静脉前庭部位)具有完整折返环路的折返激动。本文就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trloventricular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和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与AF的关系作一分析和阐述。
何燕韩明华
关键词: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激动触发活动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对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 176例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 方法 男性 10 8例 ,女性 6 8例 ,年龄 6 1 7岁± 9 8岁 ,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97例 ,病窦综合征 4 8例 ,因心动过缓外科手术中保护性起搏 31例 ,所有病例选择锁骨下静脉入路安置临时起搏器 ,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测量导管深度 ,并对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 93例患者的X线透视进行研究 ,判定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结果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各年龄组人群 ,起搏部位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者 ,两种起搏点的导管深度分别为 36 8cm± 2 7cm及 34 8cm± 3 3cm ,5例右锁骨下静脉入路者为右心室心尖部。其起搏点的导管深度 31 5cm± 3 1cm ,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指导下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 10 0 %。 1例发生左侧气胸 ,发生率 1 7%。 结论 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只要操作方法正确 ,可替代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 ,值得临床推广。
李淑敏刘中梅韩明华郭涛赵玲代青原
关键词: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可行性心律失常锁骨下静脉
起搏标测在心室内消融靶点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起搏标测在心室内消融靶点定位中的价值 .方法 :36例患者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5~ 5 8岁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背景 . 12例室早图形为CLBBB ,5例为CRBBB ,14例室速CLBBB ,5例室速为CRBBB .起搏标测寻找起搏与自发QRS波群形态的细微差异 ,依次逐区微调大头电极在心室内面的位置 ,直至起搏 12导联QRS波与自发QRS波形态完全一致则为靶点 ;激动标测就是反复调整“大头”尖端在心内膜位置 ,使心腔内室早波群比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提前程度最大或至少 10ms以上为消融靶点 .结果 :12例右室室早起搏标测与体表心电图粗标符合 ,5例左室室早中 3例精标与体表心电图粗标完全吻合 ,2例稍有出入 ,起搏标测的总符合率 97% ,激动标测的总符合率难于计算 ,14例手术成功的室早患者无复发 ,16例达消融终点的室速患者 ,2例分别在术后 6月和 8月复发并接受第二次射频手术 ,1例成功 ,总的即时成功率83 3% ,总的远期成功率 80 6 % .结论
郭涛肖践明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
关键词:起搏标测射频消融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1年
张代民韩明华郭涛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理学C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