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碧芳
-

-

- 所属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邱佩嫦

- 作品数:29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冻融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 胚胎移植 移植术后 促排卵方案
- 陈彩蓉

- 作品数:80被引量:3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冻融胚胎移植 妊娠率 精子 冻融胚胎 囊胚
- 郭晓燕

- 作品数:79被引量:4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后出血 同感心 产前诊断 新生儿
- 蓝霓

- 作品数:13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三维超声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成像技术 超声筛查 胎儿
- 金燕

- 作品数:8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产后 流产 无痛人工流产术 全程超导可视 手术
- 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用于新生儿窒息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和2014年6月-2016年5月该院分娩的足月活产新生儿10 220例和11 959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组给予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患儿病死率以及复苏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及窒息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8%、97.2%及1.4%,对照组为2.2%、84.5%及3.6%,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的窒息患儿复苏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与儿科协作规范化复苏可快速地让患儿建立有效自主呼吸,改善缺氧状态,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 成志罗小华覃碧芳陈玉铃何晓婷
- 关键词:产科儿科新生儿窒息
- 三维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行宫腔镜探查确诊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28例患者,分别采用二维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应用超声断层显像技术进行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测,比较两种超声技术对瘢痕妊娠的诊断率。结果:三维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率明显高于二维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96.4%vs 75.0%,P<0.05)。结论 :与二维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三维超声断层显像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的定位准确性,提高临床对瘢痕妊娠的诊断率。
- 蓝霓邱佩嫦邓志贤覃碧芳马明霞余桂云谭卫荷
- 关键词:超声断层显像技术疤痕妊娠
- 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部及经会阴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43例的临床及经腹部、经会阴超声的声像图资料。结果:本组4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孕妇中,经腹部超声明确诊断者有29例,诊断符合率为67.4%;经会阴部超声明确诊断者有40例,诊断符合率93.0%,经会阴超声检查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准确性较经腹部超声高,对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不明确诊断瘢痕妊娠者,可再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联合经腹部和经会阴超声检查技术可提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建议推广应用。
- 蓝霓邱佩嫦陈剑敏覃碧芳
- 关键词:腹部超声会阴超声瘢痕妊娠
- 超声测量宫颈长度联合fFN检测在早产预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与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 将300例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胎儿纤维链接蛋白检测及超声宫颈长度测量,随访其妊娠结局情况,比较fFN与宫颈长度分别在早产的预测情况及两者联合在早产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fFN阳性组在7d内、14 d内、34周内及37周内的分娩率分别为7.4%、13.2%、27.9%及42.6%,fFN阴性组在7d内、14d内、34周内及37周内的分娩率分别为0.0%、1.7%、3.0%及10.8%,宫颈长度>3.0 cm孕妇在7d内、14d内、34周内及37周内的分娩率分别为0.0%、1.1%、3.4%及12.3%;宫颈长度≤3.0 cm孕妇在7d内、14 d内、34周内及37周内的分娩率分别为15.6%、31.3%、53.1%及65.6%,两两比较均P<0.05.宫颈长度≤3.0 cm及fFN阳性的孕妇共计25例,7d内、14 d内、34周内及37周内的分娩率分别为20.0%、48.0%、88.0%及96.0%,两者联合诊断<7d内的敏感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14d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00.0%、100.0%及95.0%,<34周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8.9%、88.0%及98.5%,<37周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4%、99.6%、96.0%及89.1%.结论 独立应用fFN或宫颈长度测量在预测早产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7 ~ 14d内,而两者联合检测在7~ 14d内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达100%,临床医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积极的干预.
- 欧阳一兵郭晓燕温穗文李付广汤巧敏陈剑敏谭卫荷王丽覃碧芳袁艳
- 关键词: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宫颈长度早产
- 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与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手术质量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与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手术质量是否不同。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妇产科门诊250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组,观察组为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组,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由此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手术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手术质量明显优于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金燕陈彩蓉覃碧芳郭晓燕
- 关键词:流产全程超导可视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与子宫内膜病变关系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及诊刮术在PCOS合并不孕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PCOS合并不孕患者(观察组)68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43例,分析两组诊刮术病理结果及内分泌代谢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55例:其中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症5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症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5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8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对照组43例中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7例。②观察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及血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OS合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癌变率高,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雄激素与高雌激素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因素,应重视诊刮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
- 陈彩蓉王秋香邱佩嫦金燕覃碧芳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子宫内膜病变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缺损程度与再次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缺损程度与再次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150例孕妇,然后将剖宫产术后PCSD再次妊娠的孕妇分为观察组50例,并选择同期剖宫产子宫瘢痕完整再次妊娠的孕妇分为对照A组50例,初次妊娠的孕妇分为对照B组50例。比较3组产妇妊娠结局、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PCSD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早产率、流产率、术中出血量最高,对照B组最低(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足月产率最低,对照B组最高(P<0.05)。观察组的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A组、B组(P<0.05),对照A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与对照B组比较无差异(P>0.05),3组产妇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不完全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PCSD 2.5 mm组的早产、流产发生率低于PCSD>2.5 mm组(P<0.05),PCSD 2.5mm组的足月产率高于PCSD>2.5 mm组(P<0.05)。结论 PCSD与剖宫产妊娠结局及妊娠风险性密切相关,临床上应该重视剖宫产瘢痕部位的愈合情况,可减少疤痕缺损的发生,也可为产妇选择更为合适分娩方式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林钻娣覃碧芳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 清远地区妊娠早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清远地区妊娠早期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及其与年龄和宫颈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000例早孕妇女的宫颈标本,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在2000例标本中,HPV感染者606例,阳性率30.3%,其中宫颈光滑及轻度糜烂HPV感染者152例,占25.1%,宫颈中度和重度糜烂HPV感染者454例,占74.9%,检出高危基因型(HPV16/52/58/31/33/18/68/39/59/45/56/51/35)532例,检出低危基因型(HPV11/6/44/42)85例,检出常见亚型(HPVCP8304/53/66)49例。HPV亚型中HPV16、52、58三个亚型共占46%。其中有多重型感染患者60例占9.9%。孕妇年龄高峰在25~30岁,此年龄段HPV感染与其他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总体χ2=185.8,P<0.001)。结论:清远地区妊娠早期HPV感染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逐渐上升,而且高危亚型尤为明显,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 金燕陈彩蓉郭晓燕胡庆兰覃碧芳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妊娠早期宫颈病变基因分型
- 流产后关爱门诊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避孕依从性及重复流产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门诊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避孕依从性及重复流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流产后关爱门诊护理。对两组术后半年重复流产率、护理满意度、高效避孕方法正确使用及坚持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半年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高效避孕方法正确使用及坚持使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流产后关爱门诊护理的应用有利于降低重复流产率,提高患者避孕依从性,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邹文花骆爱萍吴红彩谭新美覃碧芳
- 不同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住院分娩、产后12周内出现尿失禁症状的初产妇33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5例。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凯格尔(Kegel)运动配合阴道哑铃实施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尿失禁程度评分、1 h尿垫试验检测漏尿量及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的变化及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趋势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组尿失禁治愈率77.18%,对照组治愈率67.8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均有康复效果,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和预后,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 覃碧芳成志金燕邹文花邱佩嫦邓志贤
-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