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春
-

-

- 所属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卢昕

- 作品数:133被引量:59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肌炎
- 舒晓明

- 作品数:74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合并 患者血清 血清
- 彭清林

- 作品数:51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体 自身抗体
- 谢瑶

- 作品数:46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炎性肌病 肌炎
- 马丽

- 作品数:179被引量:1,09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多发性肌炎
- 第18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 2013年
- 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甘肃省医学会承办的第18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于2013年5月16日至1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2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香港及台湾地区也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012年度《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优秀论文奖和本次年会优秀壁报的颁奖仪式,各有10名和15名医师获奖。
- 王国春
- 您了解强直性脊柱炎吗
- 2014年
-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并侵犯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在我同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为0.3%~0.5%。发病年龄自10岁至40岁最多,20岁至30岁为高峰年龄。45~50岁以后发病者称为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常常不典型。
- 王国春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身性疾病脊柱关节骶髂关节四肢关节进行性
- 低密度粒细胞与皮肌炎患者伴发的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低密度粒细胞(LDGs)在DM患者伴发的间质性肺病(ILD)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了48例DM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其中28例DM患者患有IL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BMCs中LDGs的比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BMCs中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LL-37、髓过氧化物酶和MMP-8)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PBMCs总蛋白中LL-37的浓度;采用肌炎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MYOACT)评估疾病活动度.采用Welch校正的非配对t检验比较伴发ILD的患者和未患ILD的患者LDGs水平的差异,LDG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PBMCs中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DM患者PBMCs中LDGs的比例显著升高,是健康对照LDGs均数的7.1倍[(9.1±11.5)%和(1.3±0.7)%,t=4.664,P<0.01];且伴有ILD的DM患者中LDGs 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ILD的DM患者[(12.3±14.1)%和(4.5±2.6)%,t=2.835,P=0.008 3],是不合并ILD的DM患者LDGs均数的2.7倍;LL-37、髓过氧化物酶和MMP-8的mRNA表达水平和LL-37的蛋白表达水平在DM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DGs比例与MYOACT肺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439,P=0.010).结论 DM合并ILD的患者LDGs的比例明显增高,而且与MYOACT肺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异常增多的LDGs是DM合并ILD的可能参与因素.
- 张思功田小兰王国春卢昕王丽英
- 关键词:皮肌炎
- 全新认识中性粒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致病作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往对中性粒细胞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它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对适应性免疫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性粒细胞依靠强大的趋化及吞噬作用来清除病原微生物。2004年,Brinkmann等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激活后可释放出一种由DNA和组蛋白等构成的网状结构,来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提出了中性粒细胞新的杀菌方式——“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utrophil excellurlar traps,NETs)。这种全新的防御模式不同于坏死和凋亡,它在诱捕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伴有自身的死亡,被称之为NET0sis。NETs的形成,伴有大量胞内和核内自身抗原的暴露,若NETs大量形成或清除不及时,则可诱导机体产生众多的自身抗体。
- 张思功田小兰舒晓明陈芳张寅丽彭清林周航王国春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自身免疫病致病作用抗病原微生物NETS适应性免疫
- Ⅰ型干扰素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肌肉和肺组织的表达
- 2011年
- 目的 通过观察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EAM)大鼠肌肉和肺组织Ⅰ型IFN系统的表达,初步探讨EAM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 建立EAM大鼠模型,分为健康对照组、EAM模型对照组、EAM模型组,测3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水平,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肌肉和肺脏病变程度,实时定量PCR测Ⅰ型IFN系统在肌肉和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EAM模型对照组比,EAM模型组血清CK[(209.17±91.95) IU/L]、肌肉病理评分[(2.17±0.76)分]和肺脏组织病理评分[(1.75 ±0.41)分]、肌肉组织中Ⅰ型IFN系统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EAM模型对照组比,EAM模型组肺组织IFNα、IFNβ、干扰素α受体1(IFNαR1)、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1(STAT1)、黏病毒抑制蛋白1(MX1)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而干扰素诱导蛋白1(IFIT1)、干扰素诱导基因15(ISG1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M模型组大鼠肌肉组织中IFNα、IFNβ、IFNαR1、STAT1、MX1、IFIT1、ISG15 mRNA表达与血清CK水平和肌肉病理评分呈正相关。EAM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FNα、IFNβ、IFNαR1、STAT1、MX1 mRNA表达与肺脏病理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AM大鼠肌肉和肺组织均有Ⅰ型IFN系统表达,Ⅰ型IFN可能参与了EAM大鼠靶器官的病理损害。
- 祖宁赵华徐波李红艳向青王国春
- 关键词:肌炎
- 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年龄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符合2002年p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据发病年龄<30岁,30~59岁,≥60岁将患者分为3组,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x2检验对不同年龄发病的pSS患者行组间对比。结果 pSS患者发病高峰期在40~49岁(32.3%),其次是50~59岁(24.9%)及30~39岁(21.3%),<30岁发病组及≥60岁发病组均占10.8%。与30~59岁发病组相比,<30岁发病组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59岁发病组相比,≥60岁发病组女性比例低(P<0.05),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的时间间隔短(P<0.05),口干发病率高(P<0.05),反复腮腺肿大出现率低(P<0.05),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低(P<0.05),间质性肺病发病率高(P<0.05),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低(P<0.05)。与<30岁发病组比较,≥60岁发病组口干发病率高(P<0.05),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低(P<0.05),肝脏受累、间质性肺病发病率高(P<0.05),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低(P<0.05)。结论随发病年龄增长,pSS患者肝脏受累、间质性肺病、关节炎的发生率增高,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则呈下降趋势。
- 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王国春栗占国张卓莉张晓肖卫国戴冽王永福胡绍先李鸿斌巩路刘斌孙凌云张缪佳曾小锋赵岩张烜史群张文李梦涛冷晓梅侯勇王迁沈敏苏金梅徐东费允云李永哲孙菲孙媛媛张奉春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年龄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现况调查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患者应用TNF抑制剂的费用,分析我国TNF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其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有全国范围内的21家大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 095位RA患者完成问卷,其中112位患者应用了TNF抑制剂(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或etanercept,商品名益赛普)进行治疗,占总研究人群的10.2%(其中益赛普81例,占7.4%;类克26例,占2.4%;两种制剂都用过者5例,占0.5%)。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均为38.1%,益赛普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分别占38.5%和25.0%。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分别为1.1、0.5、0.1,益赛普的相应评分分别为1.3、1.0、0.3。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费用分别为24 525.0、69 300.0、96 800.0元,益赛普的费用分别为7 394.8、9 158.6、54 910.9元。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患者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65.6、0、158.9元,益赛普分别为2 158.4、288.5、180.1元。出现过敏和感染的比例在应用益赛普者均为3.5%,在应用类克者均为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TNF抑制剂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我国大型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中约有10%应用过TNF抑制剂,其病情随应用TNF抑制剂的疗程延长而减轻,治疗总费用随用药疗程延长而增加,但间接经济损失随疗程延长而减少,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和感染,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
- 王秀茹苏茵安媛周云杉张晓盈段天骄朱佳鑫李小峰王彩虹王莉枝王永福杨荣王国春卢昕朱平陈丽娜王轶王晓元靳洪涛刘金婷陈海英魏平王俊祥刘湘源孙琳崔刘福舒荣刘白鹭张卓莉李光韬李振彬杨静李俊芳贾彬张风肖陶杰梅林金盈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问卷调查药费支出
-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0)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最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MTX是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最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 刘田王秀茹安媛周云杉张晓盈段天骄朱佳鑫李晓峰王莉枝王彩虹王永福杨荣王国春卢昕朱平陈丽娜靳洪涛刘湘源孙琳陈海英崔刘福舒荣刘白鹭张卓莉李光韬李振彬杨静李俊芳贾彬张风肖陶杰梅韩淑玲林金盈韦美秋刘晓敏柯丹
- 关键词:柳氮磺吡啶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进展被引量:7
- 2008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及晨僵.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和淋巴结肿大.如不给予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受累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章璐王国春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结肿大性关节炎皮下结节关节强直
- 2018欧洲神经肌肉中心皮肌炎分类诊断标准的验证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在中国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中验证2018年欧洲神经肌肉中心制定的皮肌炎(2018ENMC-DM)标准。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分别按照1975年Bohan&Peter (B&P)、201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ACR)及2018 ENMC-DM标准对DM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分类,比较各诊断标准对DM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共纳入成人IIM 1370例。其中符合2018 ENMC-DM标准、EULAR/ACR标准和1975 B&P标准诊断的DM患者分别为671例、693例和913例。3个标准诊断DM的敏感性为73%、72%和88%,特异性为91%、86%和69%。2018 ENMC-DM标准在有肌活检时诊断D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3%和88%,同时有肌活检和肌炎特异性抗体(MSA)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和97%。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中国DM人群中验证了2018 ENMC-DM新诊断分类标准,显示其在同时包含肌活检和MSA时诊断DM的特异性优于之前标准。
- 张朴丽孙超张立宁杨红霞魏阳阳彭清林王国春卢昕
- 关键词:敏感性特异性肌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