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建华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赵思雄

- 作品数:137被引量:2,897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暴雨 数值模拟 强降水 中尺度 中尺度对流系统
- 傅慎明

- 作品数:44被引量:6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尺度对流系统 西南低涡 暴雨 涡度 青藏高原
- 张元春

- 作品数:20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暴雨 低涡 中尺度对流系统 存储介质 格点
- 卫捷

- 作品数:44被引量:1,763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夏季 大气环流 年代际变化 暴雨 台风
- 齐琳琳

- 作品数:80被引量:9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 研究主题:暴雨 数值模拟 三维变分同化 资料同化 中尺度模式
- 2014年11月上旬西北太平洋一次极端强度爆发气旋的数值模拟和分片位涡反演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基于NCEP 6 h一次,0.5°(纬度)×0.5°(经度)水平分辨率的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再分析数据,利用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对2014年11月上旬西北太平洋一次极端强度的爆发气旋事件进行了模拟。在成功复制爆发气旋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较详细的分析了本次爆发气旋快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并利用分片位涡反演的方法,对此次爆发气旋的快速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本次爆发气旋的爆发性发展阶段维持了约27 h,其最大加深率约为3.98 Bergeron(气旋加深率单位),最低中心气压约为919.2 hPa。(2)爆发气旋的快速发展与对流层高层高空急流对热量的输送,对流层中层西风带短波槽槽前暖平流和正涡度平流的有利准地转强迫,以及对流层低层暖锋伴随的暖平流过程密切相关。(3)分片位涡反演的结果表明,对流层顶皱褶对应的平流层大值位涡下传和降水凝结潜热过程造成的正位涡异常是本次爆发气旋快速发展的主导因子,而对流层低层的斜压过程贡献相对较小。在气旋爆发期的前期和强盛期,降水凝结潜热释放是爆发气旋发展的最重要因子,而在爆发期后期,随着降水的减弱和爆发气旋的东北向移动,对流层顶皱褶作用所造成的正位涡异常成为维持气旋快速发展的最有利因子。
- 姜立智傅慎明孙建华刘靓珂沈新勇
- 风切变对MCSs强度和组织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 <正>1引言风切变是影响对流发展和组织的重要动力因素,很多学者通过观测和数值模式研究了风切变对对流系统的影响机制。Zheng et al.(2013)统计了中国江淮地区的线状对流,由于观测资料的时间分辨率问题,风切变对不...
- 郑淋淋孙建华
- 关键词:垂直风切变三维风场
- 文献传递
- 两场西南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 本研究通过应用实况高空资料及计算的物理量对发生在重庆同一地区的两场西南低涡区域大暴雨的环流背景、中尺度低涡移动条件和内部结构等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均为以西南涡为主要影响系统,但由于其环流背景以及低涡强盛期涡...
- 王中孙建华高阳华陈艳英
- 关键词:大暴雨过程
- 文献传递
- 冬季一次引发华北暴雪的低涡涡度分析被引量:32
- 2012年
-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模拟了2010年1月2~3日我国华北地区的一次由涡旋造成的冬季降雪过程,并采用位涡和涡度方程对引发暴雪的涡旋发展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雪过程中,对流层中层高空浅槽东移、加深及发展,并引导低空和地面系统自西向东移动,高空位涡的下传强迫加强了对流层中低层涡旋的发展。平均通量和涡旋区域的辐合、辐散作用对涡旋涡度的增长贡献最大,扰动通量和类倾斜项的作用较小。在中层涡旋成熟期,环境场的风速小于中层涡旋的移动速度时,环境场相对于涡旋区域为辐散,涡旋涡度减小;当环境场风速大于涡旋的移动速度时,环境场相对于涡旋区域为辐合,涡旋涡度增加。在涡旋衰减期,向涡旋外输送的绝对涡度通量使得涡旋涡度逐渐减弱。这次过程中,高空位涡强迫、低空辐合和涡旋边界平均气流对扰动涡度的输送是涡旋发展的主要机制。
- 张元春孙建华傅慎明
- 关键词:暴雪WRF模式涡度方程位涡
- 我国江淮流域暖季持续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 本研究在对前人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简便且定量化的持续性暴雨事件(PHREs)的定义,并分别对1981~2011共31年间我国南方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暖季的PHREs进行筛选、分类和统计分析.然后分别对江淮区...
- 孙建华汪汇洁卫捷
- 长江中游暖切变型暴雨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利用中国暴雨试验(CHeRES)期间的外场试验加密观测资料和1°×1°的NCEP(National Center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18~19日长江中游的一次暖切变型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该暖切变及其环境条件很有特色。结果表明:这次长江流域暖切变线是一个较为浅薄的系统,尽管系统并不深厚,但它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且引发了该地区的强降水;卫星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揭示,沿暖切变上形成的多个口中尺度对流系统是这次暴雨的直接制造者;该暖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在长江流域产生的低空辐合与高空辐散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此外,低空急流在本次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影响,不但给暴雨区输送了足够的水汽,使暖空气明显向北推进,还对不稳定能量的增强和维持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亦有重要贡献。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暖切变暴雨的概念模型。最后,对暖切变暴雨类型的多样性做了讨论。
- 张立生孙建华赵思雄亓翠云
- 关键词:Β中尺度对流系统暴雨长江流域
- 长江流域雨季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0930951)成果简介被引量:1
- 2014年
- 长江流域产生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是雨季强降水的重要影响系统,深入研究它的组织结构、活动规律及其发生发展机制,对提高暴雨的预报能力有重大意义。近3年来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对长江流域产生暴雨的MCS进行组织形态分类、分析了不同线状MCS的结构特征、合成分析了各线状MCS产生的环境条件;我国三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尤其是山地—平原环流对梅雨锋夜间降水的影响;中尺度地形对对流降水的影响;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激发MCS发生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长江流域产生暴雨的MCS的物理概念模型。
- 王晓芳许小峰崔春光赵玉春孙建华陈忠明傅慎明
-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地形
- 2006年夏季中国的异常气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检验被引量:7
- 2007年
-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的夏季(6-8月)降水预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0°E以东地区预报与实况大体上比较接近,重庆和四川的严重旱灾以及华南的严重洪涝灾害均未预报出来。另外分析了2006年夏季中国异常气候的特点。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对夏季降水异常具有重要影响,而短期气候预测对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预测还是一个难点。
- 卫捷陈红孙建华陶诗言张庆云赵思雄
- 关键词:气候特点大气环流气候预测
-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 陈红卫捷孙建华赵思雄陶诗言
- 关键词:梅雨台风东北低涡
-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被引量:201
- 2013年
- 本文采用观测和NCEP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7.21"北京暴雨过程是高低空与中低纬系统共同配合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线、低槽冷锋和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孟加拉湾至西太平洋地区热带辐合带(ITCZ)活跃,其中热带气旋的活动有利于水汽向东亚大陆输送,此次暴雨过程中华北地区的水汽源地包括孟加拉湾和我国东部的渤海、黄海等,低层的水汽主要来自东部,中层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北京的强降雨有两段,第1段降雨虽然发生在冷锋前,但有明显冷空气的侵入,并与地形和东风的作用有关,第2段降雨对流的组织和增强与冷锋强迫相关。在有利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繁发生发展,持续时间长,且稳定少动是此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 孙建华赵思雄傅慎明汪汇洁郑淋淋
- 关键词:暴雨水汽来源低涡冷锋中尺度对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