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村
所属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万远廉 作品数:276 被引量:1,959 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直肠肿瘤 预后 直肠癌 外科治疗 汪欣 作品数:138 被引量:745 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结直肠肿瘤 预后 预后分析 大肠癌细胞 王鹏远 作品数:83 被引量:491 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结直肠肿瘤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结直肠癌 预后分析 潘义生 作品数:81 被引量:904 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肿瘤转移 低位直肠癌 医院感染 护士 吴涛 作品数:61 被引量:416 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预后 结直肠肿瘤 预后分析 直肠癌
术前短疗程放化疗对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2例难以保肛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放化疗 ,基本方案为 5 FU( 75 0mg/m2 ) ,四氢叶酸 ( 2 0mg/m2 )和CPT 11( 75mg/m2 )每周一次 ,配合高能X线对盆腔野和直肠野作总剂量为 2 5~ 30Gy的放疗。新辅助治疗完成后 7~ 10天进行手术。 结果 放化疗后直肠癌灶平均直径由 5 48cm降低到 2 75cm ,距肛缘距离平均增加 1 0cm。对直肠癌下缘连续切片 ,癌向直肠远端浸润的距离均小于 0 2cm。 1例病人通过全系膜切除保留了肛门 ,8例病人通过切除部分齿状线的方式保留了肛门。 3例病人采用了Miles术 ,其中 1例为后盆脏切除。结论 应用术前放化疗 ,可以使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缩小 ,分期降低 ,减小肿瘤浸润深度和远端浸润距离 ,提高保肛的可能性。病人对本方案的耐受性较好。 王振军 万远廉 杨斌 梁晓波 王庆国 申文江 刘玉村 严仲瑜 黄莚庭关键词:短疗程 化疗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CPT-11 组织因子对结直肠癌细胞肺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血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构建有正义/反义组织因子cDNA(TF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以脂质体法转染LOVO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转染成功LOVO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18只裸鼠(Babl/cnu/nu)随机分成3组,分别将转染了正义/反义TFcDNA的LOVO细胞及未转染的LOVO细胞通过尾静脉接种至裸鼠体内。8周后观察裸鼠发生肺转移的数目,以肺转移的数目反映LOVO细胞的转移能力。结果转染了正义TFcDNA的LOVO细胞的组织因子表达水平及肺转移数目较未转染的LOVO细胞升高(P<0.05,P<0.01);转染了反义TFcDNA的LOVO细胞的组织因子表达水平及肺转移数目较未转染的LOVO细胞相比则降低(P<0.05,P<0.01)。结论组织因子可以增加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内血行转移能力。 戎龙 万远廉 刘玉村 姚宏伟 汪欣 吴涛 潘义生 朱静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 LOVO细胞 肺转移 结直肠癌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蛋白表达水平 人大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RNA的表达 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7(matrixmetalloproteinase 7,MMP 7)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炎性息肉、腺瘤及淋巴结中MMP 7mRNA的表达。结果 :97.4% ( 37/38)的大肠癌和 1例肝转移中MMP 7mRNA表达阳性 ,而相应正常黏膜几乎不表达 ;大肠癌中MMP 7mRNA的表达水平随Dukes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 (P <0 .0 1) ,A期 ( 0 .2 8± 0 .0 8) ,B期 ( 0 .5 4± 0 .17) ,C期 ( 0 .5 5± 0 .0 9) ,D期 ( 0 .73± 0 .0 6 )。 5例腺瘤MMP 7均为阳性 ,但表达水平低于癌组织 (P <0 .0 1) ;3例炎性息肉均未见MMP 7表达。传统组织学检查有癌转移的 13个淋巴结MMP 7表达均为阳性 ;组织学检查未见转移的12个淋巴结MMP 7表达 6个阴性、6个阳性 ,再次行组织学检查于 6个MMP 7阳性者中发现 3个有微转移。结论 :MMP 7的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用RT 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MMP 万远廉 潘义生 郭源 魏群 刘玉村关键词:大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7 MRNA 肿瘤转移 人大肠癌中Ⅰ型膜型金属蛋白酶mRNA的表达 2001年 目的 :探讨Ⅰ型膜型金属蛋白酶 (membrane typematrixmetalloproteinase 1,MT1 MMP)mRNA的表达与人类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对 38例大肠癌中MT1 MMP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6 .8% ( 33/ 38)的大肠癌中MT1 MMPmRNA的表达高于相应正常黏膜 (P <0 .0 1) ,癌 /黏膜的中位数为 1.6 3 (Min =0 .70 ,Max =11.0 0 ) ,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MT1 MMP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潘义生 万远廉 刘玉村 郭源 魏群关键词:大肠癌 MRNA 淋巴结转移阴性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1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9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8.422,P=0.004)、浸润深度(T分期,χ2=9.448,P=0.024)、分化程度(χ2=26.571,P=0.000)、病理分型(χ2=4.712,P=0.030)、癌胚抗原水平(χ2=4.131,P=0.042)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Wald=5.286,P=0.022)、浸润深度(T分期,Wald=5.741,P=0.017)、分化程度(Wald=7.172,P=0.00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武颖超 李沈 汪欣 刘玉村 万远廉 黄珊君关键词: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预后 p27、cyclinE、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 p2 7、cyclinE和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 (SP法 )对 10例非瘤病变患者的正常胃黏膜和 40例胃癌和癌旁黏膜标本进行染色 ,分析 p2 7、cyclinE和Rb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2 7、cyclinE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与瘤旁黏膜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2 7在胃癌中表达降低 ,cyclinE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增高 ,呈过度表达 ,R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 7、cyclinE和Rb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预后等胃癌病理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p2 7、cyclinE和Rb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刘玉村 高付生 高红桥 王振军 万远廉关键词:胃癌 P27 CYCLINE RB蛋白 病理 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21年 结直肠癌患者在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达40%~50%,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是唯一可能达到近似根治效果的治疗选择。对于判断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经过综合治疗,使肿瘤缩小,进而将初始不可切除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称为转化治疗。转化治疗可分为以化疗±靶向为主的系统治疗及局部治疗。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相关研究成果:(1)梳理肝转移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标准;(2)探讨疗效评估、手术时机及肿瘤侧性对转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等临床问题;(3)总结转化治疗方案新进展,包括经典双药方案、三药联合的加强方案、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种局部疗法以及门静脉栓塞/两步肝切除、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步肝切除术在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综述通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现有问题,以期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发展提供参考。 张钰洋 陈善稳 王鹏远 刘玉村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靶向药物 SPARC在胃癌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和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具有组织特异性。SPAR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且主要定位于胃癌间质细胞;而在大多数胃癌细胞系中,内源性SPARC呈现表达抑制或缺失状态。SPARC对胃癌的侵袭、转移、血管新生等存在负性调节的作用,而对于增殖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性结论。此外,SPARC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在胃癌中较普遍。本文对SPARC在胃癌多种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SPAR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马永琛 陈国卫 刘玉村关键词:SPARC 胃癌 血管生成 甲基化 大肠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次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98年 大肠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次手术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外科(100034)刘玉村周雷万远廉徐文怀本文分析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就复发的早期发现、二次手术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1990~1995年我... 刘玉村 周雷 万远廉 徐文怀关键词:大肠肿瘤 复发 局部复发 再手术 肝移植术后感染细菌学和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病人术后细菌感染的规律,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病人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感染病人最多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2)病原菌多数多重耐药;(3)感染相关因素有有无肝硬化(P=0000)、术前白蛋白(P=0026)、术前有无感染(P=0026)、手术时间(P=0014)、术中输红细胞量(P=0000)、ICU住院时间(P=0000)、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2);(4)背驮式和经典式肝移植术后肠道菌菌血症发生率不同(P=0029)。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有强耐药性的院内感染细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使用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和糖肽类抗菌药。 王鹏远 杨尹默 吴问汉 田孝东 刘玉村 万远廉 黄莛庭关键词:术后感染 肝移植术 耐药性 细菌学 肠球菌 阴沟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