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新
作品数: 196被引量:1305H指数:17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周玉杰
作品数:795被引量:4,279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史冬梅
作品数:186被引量:1,038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刘宇扬
作品数:166被引量:82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郭永和
作品数:127被引量:820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王志坚
作品数:98被引量:602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高血压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及心率控制的现状调研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现状,调查了β受体阻滞剂类型、剂量、药物调整现状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率变化及控制的现状.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赵迎新周玉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与短期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氯吡咯雷低反应对ACS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342名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24h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MACE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心绞痛)和出血并发症。结果发生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患者54例(15.8%),氯吡格雷正常的患者288例(84.2%)。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26例(7.6%),其中氯吡格雷低反应组为11例(20.4%,11/54),正常反应组为15例(5.2%,15/288),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正常反应组相比,氯吡格雷低反应组MACE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冯仕勇赵迎新许勇刘晓丽王志坚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聚集率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效应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入选住院的10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硝普钠(NIP)对照组。2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加用新活素,NIP组加用硝普钠,持续静脉滴注24 h。分组后再于rhBNP组中选取15例(G1组),NIP组中选取16例(G2组),应用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治疗24 h后患者呼吸困难均减轻,rhBNP组好转程度优于NIP组(P<0.05)。2.rhBNP组和NIP组肺部湿啰音均有改善,rhBNP组改善更明显(P<0.05)。3.2组心率(HR)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rhBNP组尿量较NIT组有增多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P<0.05),rhBNP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无明显变化(P>0.05)。6.2组PCWP、PAP均降低,G1组明显优于G2组(P<0.01),在用药后30 min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低血压,但与NI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治疗急性AHF患者疗效显著,短期效果优于常规硝普钠治疗,且临床应用中安全可行。
吴小滢周玉杰赵迎新马涵英刘晓丽王志坚李艳芳李曦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
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郭永和周玉杰赵迎新史冬梅成万钧杨清葛海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血管活性物质与桡动脉痉挛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初步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和桡动脉痉挛的关系,为临床桡动脉痉挛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仅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2岁以内进行1:2配对。痉挛的判断使用临床桡动脉痉挛的定义。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前列环素、血栓素A2、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多因素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60例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配对入选120例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痉挛组和对照组中一氧化氮[(63.5875±21.2763)μmol/L比(55.6425±18.1542)μmol/L,F=7.442,P=0.351]和血栓素A2[(0.9768±0.1953)ng/ml比(0.7824±0.2051)ng/ml,F=1.058,P=0.284]浓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内皮素-1[(298.5839±65.3291)ng/ml比(81.4391±20.4283)ng/ml,F=2.034,P<0.001]和去甲肾上腺素[(202.3721±38.3829)ng/ml比(56.4828±15.6025)ng/ml,F=39.267,P=0.005]高于对照组,前列环素[(8.8294±2.5322)pg/ml比(15.5430±4.8267)pg/ml,F=14.586,P=0.038]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内皮素-1(OR2.954,95%CI1.569~5.354,P=0.005)和去甲肾上腺素(OR4.642,95%CI2.619~8.332,P=0.018)是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危险因素。结论内皮素-1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是术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
贾德安周玉杰史冬梅赵迎新杨士伟刘晓丽胡宾
关键词:桡动脉痉挛内皮缩血管肽1去甲肾上腺素
他汀类对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合并有低LDL-C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后,他汀类药物对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合并有低LDL-C血症并同时具备PCI指征的ACS患者2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PCI术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16例(他汀组),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04例(常规组),分别测量PCI术前及PCI术后6 h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估2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他汀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前cTnI、CK MB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组患者术后CK MB、cTnI较常规组明显降低[(14.2±5.78 U/L vs(47.3±1 6.4)U/L,P<0.05;(0.36±0.1 2)μg/L vs(1.33±0.47)μg/L,P<0.01]。2组患者的hs-CRP水平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合并有低LDL-C的ACS患者实施他汀类预处理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相关。但是这种预处理对于PCI术后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没有明显的改善。
卜聪亚周玉杰史冬梅马涵英赵迎新刘宇杨李月平王龙华谢英
关键词:降血脂药LDL手术期间
联合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患者中联合药物治疗(CMT)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49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n=716),B组(冠状动脉狭窄<50%,n=448)和C组(冠状动脉未见狭窄征象,n=326)。比较患者的CMT率及CMT对预后的影响。随访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合并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MACE发生率逐渐增加(正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分别为0.9%、5.4%和11.0%,P<0.001),CMT率逐渐增加(分别为95.1%、98.2%和99.4%,P<0.001)。尽管CMT对MACE的影响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逐渐减弱(交互作用P=0.038),但在阻塞性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CMT均可明显改善患者MACE(冠心病,HR:0.72,95%CI:0.62~0.84,P=0.0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R:0.87,95%CI:0.76~0.99,P=0.046)。结论:CMT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明显低于冠心病人群。尽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M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弱于冠心病患者,但CMT仍是临床预后改善的危险因素。
王建龙王志坚史冬梅刘宇杨赵迎新秦政杨丽霞成万钧周玉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联合药物治疗临床预后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妊娠相关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支架置入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抽取外周血,根据比浊法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正常反应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APP-A和TNF-α水平,分析氯吡格雷不同反应性的发生与PAPP-A和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4h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3.3%,氯吡格雷抵抗组患者术后24h血清PAPP-A水平(73·8±34mIU·L-1)与术前(47·6±37·3mIU·L-1)和正常反应组术后(22·5±6·3mIU·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血PAPP-A水平(r=1.216,P<0·05)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氯吡格雷具有不同反应性的患者血PAPP-A、TNF-α水平存在差异,PAPP-A可能与氯吡格雷抵抗事件的发生有关。
葛海龙周玉杰赵迎新刘宇扬郭永和史冬梅刘小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妊娠相关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
TAP技术与必要性支架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对比分析TAP技术与必要性支架术在处理边支大于2.0mm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必要性支架组和TAP组。入选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为MEDINA(1,1,1)型分叉病变,主支血管参考直径≥2.5mm,边支血管参考直径≥2.0mm。主要研究终点: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支架血栓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术后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心肌梗死。结果TAP组均完成最终对吻球囊扩张。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TA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必要性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12.1%,P〉0.05)。两组均发生1例支架血栓事件。TAP组与必要性支架组术后24h操作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比5.2%,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必要性支架组边支开口再狭窄明显高于TAP组(17.1%比3.8%,P〈0.05),总体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P技术在处理大分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方面不亚于必要性支架术。
成万钧周玉杰赵迎新聂斌郭永和王志坚王建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至少4体位造影)证实病变狭窄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142例,排除拒绝进入研究患者22例,共120例患者入选。其中单纯冠状动脉定量分析方法(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组90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组30例。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观察两组术后住院期间、30d、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心血管事件。结果OCT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次。包括1例发生少量上消化道出血、无死亡、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QCA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24次。其中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死亡,1例进行再次血运重建,1例发生脑出血。结论OCT成像系统能够更好的分辨血管内成分,如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易损斑块等。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与传统QCA分析比较,具有减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趋势。
方哲金海崔兰周玉杰史冬梅赵迎新
关键词:临界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易损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