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应生
作品数: 21被引量:59H指数:4
  • 所属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何青洲
作品数:12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人民 政治正义 司法 法治国家 法官裁量权
杨志成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同宗教对话的共同准则被引量:2
2015年
自古以来,不同宗教之间之所以能够对话,基于不同宗教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的形而上道体依据、共同的人类来源、共同的人性依据和共同的道德伦理需要与共同的精神超越需要等共同性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同宗教对话共处的准则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和非强制性准则,宗教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理性交流与和平对话准则,宗教对话共处的理性与和平的准则,"真理各表,和而不同"的宗教包容准则,不同宗教在相互学习、倾听和完全了解各方教义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寻求共同性的准则,不同宗教的对话共处不能以各宗教放弃对无上真理的探讨立场为代价的准则,宗教对话的质疑、批评和容异准则,宗教对话共处的非政治化准则,宗教对话共处非民族化的准则,宗教对话依国依法的准则,宗教对话准则贯穿于实际信仰行动之中的准则。
贾应生
关键词:宗教对话
试论和谐立法中的利益衡量
2007年
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和谐立法是法治社会的立法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共生于同一场域共同争夺着稀缺的资源,面对利益冲突,现代立法的利益调控功能日显重要。和谐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的交涉过程,当代我国和谐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贾应生杨志成
内外兼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新视野
2021年
重新审视西方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的问题,以及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方法论之争的各自偏向,通过吸纳内在实证方法建立“内外兼证”的社会学方法新视野,是当代社会学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和基本路径。讨论社会学“内外兼证”的新方法论的关键是要更多地关注内在实证方法。
贾应生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社会学方法当代社会学兼证实证方法
内外兼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新视野被引量:1
2021年
方法论问题是现代社会学乃至于整个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现代社会学和社会科学一味地照搬自然科学的外在实证方法,否定和排斥人类具有内心感应性和直观性的内在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存在着内在和外在两种形态,以孔德为开端的西方实证主义属于外在实证方法论,而以狄尔泰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主张则属于不完善的内在实证方法论。梳理这两种方法论及其他学者相关的争议及其各自的利弊得失,可以归纳出内在实证方法所具有的"校准价值""体验价值""本体价值""人性价值"等独特价值。将外在实证方法与内在实证方法结合起来,建立"内外兼证"的社会学方法新视野,是当代社会学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和基本路径。
贾应生
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学实证方法的表象化:特征、归因及解决被引量:1
2019年
实证主义是社会学的核心主张,实证精神及其方法是社会学的根本特征,但这种方法因在学术视点、方法论、研究立场、研究对象和学术结论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表象化特征而受到学术界的不断质疑和批评。造成社会学实证方法表象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西方学术文化特别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缺陷。为解决社会学实证方法表象化缺陷,就需要在完全意义上理解社会学实证精神并合理运用社会学实证方法,将人类认识自我精神世界的内在实证方法和解释外部社会结构的外在实证方法结合起来,使自身达到内外兼证和个群并举的完善境界。
贾应生
关键词:实证方法
法官裁量权与法治国家建设被引量:1
2007年
在现实中,中西方国家都存在法官裁量权,但中国法官裁量权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其实,法官合理行使裁量权,能够克服法的局限性,实现正义,维护秩序,促进法治国家的建立。
贾应生何青洲
关键词:法官裁量权法治国家
论法律意识被引量:20
1997年
论法律意识□贾应生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念形式,是法律现实在人的精神层次上的映现。然而,法律意识并不是简捷单一地反映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社会意识,而是对于一个特定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主观识别和选择的复杂而综合的社会意识。概括地来说,...
贾应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体系法律文化道德意识法律规范
内在精神道德与现代文化建设被引量:1
2019年
内在精神道德是文化的内核,社会文化的本义就是引发和培育人的内在精神道德。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将文化定义在人的内在精神道德性上,而中华文化因其在精神道德建设上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国家推动性、群体学习修养与传承性、先于法治性等优势,因此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转型扭转了文化的这种本义,使文化走向外在化,结果导致了人类精神道德的衰落和社会的普遍失范。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应当回到培养人的意义上来,倡导不离物质条件但不执物质利益的文化理想,重塑道义价值观,将文化建设修养化,坚定地发挥国家促进精神道德文化建设的制度作用,这样才能努力建成以中华文化为立场的现代高层次社会文化。
贾应生
关键词:社会文化文化建设
民族共同性和融合性:解决民族问题的哲学基点被引量:6
2012年
民族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解这一关系首先必须理清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的问题。共同性是人类各民族的本质属性,差别性是人类各民族的形式属性,在差别性的基础上把握共同性是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第一哲学基点。在民族共同性的认识基础上实现民族融合,是人类各民族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为此,必须正确地对待民族主义理念,实现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的日常宽容,促进各民族共同性和融合性的共识与进程,最终达到全球人类的多样化统一。
贾应生
关键词:民族共同性融合性民族问题
从宪政角度看农民弱势群体社会权利保障被引量:4
2007年
农民弱势群体的弱势源于社会权利的贫困。我国农民弱势群体很难获得足够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从宪政角度看,原因在于宪法不能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约束,没有对弱势群体社会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有关农民弱势群体社会权利保障的法律规定不够合理。从宪法的高度保护农民的社会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弱势地位。
贾应生何青洲
关键词:弱势群体农民人权社会权利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