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宁莉
作品数: 125被引量:671H指数:15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令狐恩强
作品数:604被引量:6,366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消化内镜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贲门失弛缓症
李惠凯
作品数:79被引量:47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胰腺囊性肿瘤 内镜 内窥镜检查
翟亚奇
作品数:50被引量:34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安全性 内镜治疗 内镜
杜晨
作品数:19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聚桂醇 消融术 胰腺囊性肿瘤 内窥镜检查 超声内镜引导
冯秀雪
作品数:36被引量:23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聚桂醇 胃黏膜病变 内镜治疗 超声内镜引导
氧化苦参碱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减轻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HF模型,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Oxymatrine liposomes,OM-liposome)、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Aspartic acid,RGD)三肽序列偶联的OM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nt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OM-liposome和RGD-OM-liposome。分离HF大鼠的肝脏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并体外培养:①将OM-liposome、RGD-OM-liposome和RGD偶联的空白脂质体(RGD-liposome)作用于HSCs,利用透射电镜检测HSCs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凋亡小体)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SCs的细胞周期,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HSCs的细胞活性。②将FITC-OM-liposome和FITC-RGD-OM-liposome作用于HSCs,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两种剂型OM在HSCs中的分布。结果①与RGD-liposome比较,OM-liposome可促进HSCs凋亡小体形成,增加HSCs凋亡,降低HSCs的细胞活性;与OM-liposome比较,RGD-OM-liposome可进一步增加HSCs内凋亡小体,促进HSCs凋亡,降低HSCs活性。②RGD可促进OM-liposome在HSCs内的分布。结论 OM-liposome可在体外诱导HSCs凋亡,RGD可促进OM-liposome在HSCs的分布,进一步促进HSCs的凋亡。诱导HSCs凋亡可能是OM减轻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柴宁莉徐世平石卉常青赵擎万军蔡昌豪吴本俨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适应国际化进程、推进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概念与目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对实施医学双语教学的方法、师资队伍、教材建设、课程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施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柴宁莉赵硕吴本俨
关键词:双语教学
聚羟基乙酸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创面应用的初探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创面应用聚羟基乙酸(PGA)膜的效果及在人体消化道管腔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3月至4月因上消化道早癌接受ESD治疗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创面是否覆盖PGA膜随机分为覆膜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创面愈合程度、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改变,对比不同的固定方式对PGA膜与创面的贴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覆膜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覆膜组术后1个月创面愈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对照组及覆膜组均无异常,两组间数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覆膜组13例患者,根据ESD创面大小覆盖PGA膜,分别采用钛夹、猪源性纤维蛋白黏合剂、钛夹+猪源性纤维蛋白黏合剂进行固定;术后1周内镜检查:PGA膜在食管创面的全部脱落,而在贲门及胃的均在位,猪源性纤维蛋白黏合剂固定的PGA膜与创面贴敷完好(4/4),钛夹固定的PGA膜与创面部分不能完全贴合(3/6)。1例贲门早癌患者术中出现穿孔,使用PGA膜进行了修补,后顺利完成ESD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周后复查创面完整。结论 ESD术后应用PGA膜可促进创面愈合;猪源性纤维蛋白黏合剂固定PGA膜的方式可使之更加贴合创面;PGA膜可用来修补ESD术中穿孔,但PGA膜在ESD创面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柴宁莉冯佳令狐恩强张崎王向东王红斌朱静孟江云杜红程诗阳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一种新的抗反流手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探讨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3月至12月13例接受贲门缩窄术GER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经24 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镜检查后接受PECC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3位患者均成功接受了PECC治疗,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研究中PECC治疗后DeMeester评分、pH<4时间百分比、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及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结论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方法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确实。
胡海清柴宁莉令狐恩强李惠凯熊英张晓彬支俊丽王潇潇艾洁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内窥镜检查
自体皮片移植术预防食管环周早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评价自体皮片移植术预防食管环周早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后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5例食管环周早癌患者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ESTD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术。术后通过内镜随访,观察皮片生长情况,有无食管狭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ESTD和自体皮片移植术。无食管穿孔、出血、创面感染和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平均移植皮片成活率为86.0%。4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未发生食管狭窄;1例患者术后发生食管狭窄并进行了球囊扩张,术后随访8个月内未再发生狭窄。结论自体皮片移植术可能是预防食管环周早癌ESTD术后食管狭窄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邹家乐柴宁莉令狐恩强柴秘王赞滔李隆松王祥耀张文刚向京元朱静唐平
关键词:食管狭窄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囊性肿瘤消融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四大类:浆液性囊腺瘤(SCN)、黏液性囊腺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PMN)及实性假乳头瘤(SPN),其中,IPMN分为:主胰管型(IPMN—MD)及分支胰管型(IPMN—SB),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很难确定其病理类型。外科手术是比较公认的治疗方法,然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率为20%~40%,死亡率为2%;早期内科微创治疗尤为重要;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胰腺囊肿消融术作为一项微创内科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完全缓解率在33.3%~8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多为轻微自限性腹痛、发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肯定,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
杜晨令狐恩强柴宁莉李惠凯李明阳冯秀雪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囊腺瘤囊腺癌导管消融术
内镜下IT刀法切除十二指肠球部巨大Brunner腺瘤1例被引量:7
2015年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直径≥3 cm的巨大有蒂息肉,常规的息肉切除术,因受圈套器或尼龙绳直径、材质等因素的限制,整块切除十分困难.分片圈套器切除法虽可供选择,但其不仅无法提供准确的病理评估,而且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令狐恩强教授创新性地应用IT刀成功切除1例几乎堵塞肠腔的巨大带蒂息肉(大小约4.0 cm &#215;4.0 cm),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作为连续的系列研究,本文对内镜下IT刀法息肉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巨大Brunner腺瘤进行病例报道.
马连君柴宁莉翟亚奇张晓彬李杰李惠凯高飞令狐恩强
关键词:BRUNNER腺瘤十二指肠球部IT内镜息肉切除术整块切除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OEM治疗的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长、隧道开口方式、肌切开方式、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等资料。结果 43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8.7%(126/4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月~48月),症状缓解率94.5%(344/364),术前Eckardt评分vs术后Eckardt评分6.7±1.5(2~10)vs1.2±1.1(0~5)(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年度(以2015年为参照,2011年之前OR=9.454,95%CI为2.499~35.76;2012年OR=2.177,95%CI为0.794~5.974;2013年OR=3.975,95%CI为1.904~8.298;2014年OR=1.079,95%CI为0.601~1.940)、隧道开口方式(以纵行开口为参照,倒T型开口OR=0.369,95%CI为0.165~0.824;横行开口OR=0.456,95%CI为0.242~0.859)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肌切开方式(以眼镜式为参照,渐进全层肌切开OR=0.363,95%CI为0.059~2.250;内环肌切开OR=2.137,95%CI为0.440~10.378;内环肌切开+球囊塑形OR=4.385,95%CI为0.820~23.438;全层肌切开复发率为0)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随年度推移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减小,在3种隧道开口方式中倒T型开口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最优。综合复发、手术时长等因素,渐进全层肌切开较其他肌切开方式表现更为突出。
马晓冰令狐恩强李惠凯翟亚奇柴宁莉彭丽华王向东杜红孟江云王红斌朱静郭明洲王潇潇卢忠生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性有效性
《中国经口胰胆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北京)》解读
2024年
经口胆胰管镜的成功研发使得针对胆胰管疾病的直视下超级微创诊疗成为现实,2023年11月,我国发布了首部《中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北京)》,填补了我国经口胆胰管镜诊治的空白。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临床实际,聚焦一次性成像导管的单人操作经口胆胰管子母镜(简称:经口胆胰管镜)系统诊治胆胰疾病给出了最新意见,积极推动了我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的规范与进步。共识为经口胆胰管镜诊治的关键环节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的牵头组织下,由专家进行讨论修订,最终形成了11项胆胰管疾病治疗相关的推荐陈述,并提出超级微创理念的指引下的相关器械设备研发与提升的展望。本文重点对共识中的经口胆胰管镜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规范化开展经口胰胆管镜的诊治提供建议和参考。
何朝晖赵秋灵周微薇刘宁柴宁莉
ERCP技术在胆管癌消化内镜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对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8例胆管癌患者的ERCP下影像学诊断要点,并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引流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门以下33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者24例、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者9例,5例接受了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放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其他胆管癌患者在治疗术后2周黄疸症状均得到了完全缓解[(91.5±22.6)umol/Lvs.(26.8±10.4)umol/L,P<0.01],所有患者2周后ALT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一般状况好转;追踪随访发现术后3个月内塑料支架堵塞率25.0%(6/24例),6个月时支架堵塞率为51.5%(17/33例);支架置放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及胆管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5.5%(15例)、6.1%(2例)及24.3%(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胆系感染率(80%,4/5例)高于其他部位肿瘤。结论ERCP对胆管癌诊断率高,减黄效果确切,通畅的引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吴本俨柴宁莉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癌引流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