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林
作品数: 198被引量:282H指数:7
  • 所属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葛文峰
作品数:85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英译 译丛 译介 宋词
张茜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 文化内涵 习语 翻译策略 英语
李玮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翻译方法 文化内涵 英汉语 翻译 习语
韩旭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英译 意美 广告翻译 形美 跨文化视角
伍先禄
作品数:9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风格翻译 翻译 汉语 英语 传统译论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英语《圣经》的汉译——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圣经》既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宝典,堪称西方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功能相符,意义相似",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对《圣经》的三种中文译本作一些探讨。
彭安辉李延林
关键词:《雅歌》
从社会符号学视角谈源语言内意义与修辞在译文中的再现——以《长恨歌》许译本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观点为理论依据,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层面探讨了许渊冲先生《长恨歌》英译本的言内意义中叠字、借喻、顶真等若干修辞的再现。探讨表明,汉英两种语符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导致了言内意义在转换过程中的变异或缺失。因此,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言内意义的转换,尤其是修辞的再现。
唐蔚李延林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译文长恨歌
浅析口译中的汉英文化沉积及翻译策略被引量:2
2017年
口译不仅是语言行为,更是文化行为,因此,口译者必须熟悉两种语言中的特殊文化。本文分析汉英民族间的文化沉积现象,从这一角度讨论汉语中成语、俚语、俗语、歇后语的英语口译及其策略,以期提高口译质量。
李晓兰李延林
关键词:口译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动物习语喻义的传达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发掘,以大量的实例分析探讨了英汉动物习语喻义的文化起源与传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更进一步发现英汉语中的动物习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喻义,其表达手法各有其自身特点。
汪平李延林
关键词:动物习语动物文化联想意义喻体喻义
中国近十五年翻译硕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综述
2016年
翻译硕士生培养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论文围绕中国十五年翻译硕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从中国翻译硕士生培养的历史背景、培养质量概念及培养质量回顾梳理了中国翻译硕士生教育的发展脉络,归纳翻译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概念、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得与失,总结了十五年来我国在该领域所做的研究。
李延林晏心怡
土木工程技术术语翻译技巧被引量:1
2009年
土木工程技术术语是对外土木工程技术开发、交流与研究中常常要涉及到的。要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认识正确翻译土木工程术语的重要性,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实际出发,探讨获得成功译文的技巧,从而减少对外土木技术开发、交流与研究中的障碍,服务现代化建设。
李延林万金香张明
关键词:翻译技巧
漫谈翻译标准中的“达”
2015年
严复通过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信、达、雅"的三字翻译准则。虽说翻译界对这一准则理解不一,但它仍是指导译者实践的首要准则,影响极大。本文首先概述了"信、达、雅"的三字翻译准则,接着从"达"的含义及怎样求"达"两个方面做了讨论,阐述了"达"的重要性。
胡潇逸李延林
关键词: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教学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文化教学。本文分别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文化教学困境,以及文化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从文化的视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今汉语语言国际推广的发展方向。
程程李延林
关键词: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
从多元系统论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被引量:3
2007年
多元系统论是文学及其相关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理论,它可用来指导在翻译中所遇到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来探讨歇后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陈立群李延林
关键词:歇后语文化内涵翻译策略
文化翻译中的“化境”
2007年
“化境”说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钱锤书提出的。本文从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中国传统译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化境”。
陈英缇李延林
关键词:异质文化传统译论当代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