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佩娜
-

-

- 所属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 黄宏明

- 作品数:61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植入术 内耳畸形 鼓室硬化 水平半规管
- 王晓茜

- 作品数:40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植入 内耳畸形 P185 耳硬化 CT分类
- 葛润梅

- 作品数:35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颞骨 耳硬化 耳硬化症 儿童 CT分期
- 傅敏

- 作品数:38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BPPV 耳石 耳道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 崔勇

- 作品数:42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硬化症 言语识别率 人工耳蜗 语前聋儿童
- OPG和RANKL在大鼠鼓室硬化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检测OPG和RANKL在大鼠鼓室硬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PG/RANKL系统在大鼠鼓室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健康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20只大鼠,其右耳鼓室内注射浓度为1×108CFU/ml的肺炎链球菌液进行造模;对照组10只大鼠,其右耳不干预作为空白对照。在造模后第8周处死大鼠,收集造模组大鼠右耳中有鼓室硬化形成的听泡标本作为鼓室硬化组和对照组大鼠右耳的听泡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的10只大鼠全部存活到造模后第8周,右侧10耳均未发生鼓室硬化;造模组共有17只大鼠存活至造模后第8周,其右侧17耳中共有13耳发生鼓室硬化。鼓室硬化组鼓室黏膜中的OP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鼓室硬化组鼓室黏膜中的OPG/RANK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PG/RANKL系统可能在大鼠鼓室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OPG/RANKL比值增加可能与大鼠鼓室硬化的形成有关。
- 黄宏明吴佩娜崔勇葛润梅张略
- 关键词:鼓室硬化护骨素
- 双侧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四例被引量:8
- 2016年
- 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congenital second branchial cleft deformity,CSBCD),为胚胎时第二鳃囊、鳃弓或鳃裂发育异常所致,常在出生后或合并感染时被发现。双侧CSBCD极为罕见。
- 黄舒玲陈良嗣张贝梁璐吴佩娜罗小宁卢仲明张思毅
- 关键词:鳃裂畸形先天性发育异常
- 外耳道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39岁,鼻咽癌放化疗后9年,因“反复左耳流脓2月余”就诊,曾在外院病理诊断为“颞骨恶性肿瘤”,未系统诊治,查体可见左侧外耳道后下壁一肉芽样肿物,左侧鼓膜穿孔;纯音听阈示左耳平均听阈88dB,声导抗左耳A型鼓室图;入院后完善全身骨显像提示左侧外耳道软组织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双侧乳突代谢增高,考虑乳突炎;其余骨质未见局灶性活动性骨病变。
- 陈璇王晓茜吴佩娜唐智
- 关键词:外耳道癌
- 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采用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行温度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温度试验单侧水平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W)、双耳冷热水诱发的眼震极盛期的慢相角速度(SPV)及vHIT的增益值(vHIT-G)为指标,当UW>25%或双耳冷热水诱发眼震SPV均值<6°/s,记为温度试验阳性;当vHIT-G<0.8时,记为视频头脉冲试验阳性。结果:术耳温度实验SPV值分别为术前[(10.36±8.01)°/s;(14.77±14.24)°/s]、术后1周[(6.45±7.52)°/s;(5.14±4.67)°/s]、术后1个月[(6.05±3.86)°/s;(6.27±4.17)°/s]。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SPV均值分别与术前1周SPV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冷水术前/术后1周)=0.048,P_(热水术前/术后1周)=0.003,P_(冷水术前/术后1个月)=0.006,P_(热水术前/术后1个月)=0.002),术耳水平半规管增益值分别为术前1周(0.73±0.33),术后1周(0.65±0.32),术后1个月(0.71±0.36),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术前/术后1周)=0.084,P_(术前/术后1个月)=0.679)。4例患者术后出现眩晕,其中1例人工耳蜗双侧植入者伴有步态不稳,其症状均在7天内消失,出现眩晕与其年龄、性别、术耳侧别、术前温度试验及vHIT结果均无相关性。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对水平半规管功能造成影响,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温度试验进行水平半规管评估可起到互补作用。
- 曾洁曾洁黄宏明王晓茜吴佩娜
- 关键词:人工耳蜗水平半规管温度试验
-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指南
- 2024年
-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患者终身携带致病突变,导致不可逆性耳聋,至今尚无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在部分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已被证实为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中,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成功开展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规范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并提供临床研究指导,全国多家医院的耳科专家讨论制定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指南,内容涵盖了伦理审查、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和入组标准、临床前准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评估标准、术后言语康复等。本指南将为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 齐洁玉谈方志张李燕陆玲陆玲王洪阳刘闻闻李文妍贺祖宏刘闻闻孙珊方巧军董耀东丁小琼童步升曹现宝董耀东朱学伟童步升马璐郭敏于亚峰汪芹樊建刚张天虹于亚峰李永新樊建刚崔勇吴佩娜张宏征何双八郭维维杨见明钱晓云叶放蕾何双八曹卫杨见明钱晓云赵宇袁慧军陈晓巍孙宇杨仕明夏明王秋菊李华伟徐磊柴人杰
- 关键词: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
- 一种带吸引拉钩的研制及其在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
- 郭莉吴佩娜徐朋黄丽芳蔡月优
- 振动声桥植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是一种新型的半植入式中耳助听装置,由Geoffrey Ball在1994年研发成功,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欧洲CE和美国FDA认证,并于2010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目前全球的VSB植入患者已超过一万例。
- 吴佩娜黄宏明
- 关键词:振动声桥耳聋
- 激素环境下圆窗进路人工耳蜗植入不同时期电极阻抗值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激素环境下圆窗进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不同时期电极阻抗值的变化,为术后言语处理器的调试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09-2015-10期间在地塞米松环境下行人工耳蜗电极植入(Model:sonata)的47例患者进行术后电极阻抗动态变化跟踪检测,将不同时期的阻抗值进行对比,另根据频率不同进行分组,对比不同频段组间的阻抗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频段及3个亚组的平均阻抗在术中(A0期)最小,术后1个月(A1期)达到最大值,随后缓慢下降,6个月(A3期)开始趋向稳定;6个月(A3期)与1年(A4期)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期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时期中,均是低频段的平均阻抗值最高,中频段的平均阻抗值最低。结论:局部应用激素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降低电极阻抗具有一定作用。激素环境下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电极阻抗值在术中最小,术后1个月达最大值,随后缓慢下降,术后6个月时趋向稳定;因此开机到术后6个月期间应定期调试机器,以获得最佳听力状态。
- 钟凯邦王晓茜葛润梅黄宏明曾洁吴佩娜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激素
- 耳硬化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将耳硬化患者术前CT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评估CT检查对耳硬化的诊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1月间在我科经手术证实且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病例共84例168耳,术前均行颞骨薄层CT扫描、电测听、声阻抗检查,统计CT诊断耳硬化的阳性比例。结果 84例168耳中CT阳性耳143耳,阳性率85.1%,双侧病变70例,单侧病变3例。在阳性病例中前庭窗型125耳,占阳性患耳的87.4%;CT表现累及耳蜗的耳硬化(耳蜗型+混合型)共9例18耳;占12.6%,其中7例电测听提示骨导听力下降。结论随着影像科学技术的发展,CT检查对于耳硬化的诊断阳性率较前提高,尤其对于耳蜗型或混合型耳硬化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 王晓茜吴佩娜许咪咪黄宏明葛润梅傅敏崔勇
- 关键词:耳硬化症CT扫描混合型
- 鼓室及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治疗
- 目的 鼓室及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也称为鼓室球体瘤和颈静脉球体瘤,术中极易出血。肿瘤的彻底切除依赖于对于该疾病特征的彻底了解。临床病例资料201 1年~2012年6月,我科共完成2例鼓室副神经节瘤和6例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其...
- 崔勇吴佩娜傅敏葛润梅黄宏明王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