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
作品数: 85被引量:235H指数:8
  • 所属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深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博宁
作品数:48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川崎病 介入封堵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徐明国
作品数:76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川崎病患儿 急性期川崎病 内皮祖细胞 动脉弹性
刘麟
作品数:32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动脉导管未闭 婴幼儿 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
王国兵
作品数:160被引量:772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川崎病 患儿 调节性T细胞 急性期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谭卫群
作品数:29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川崎病 左卡尼汀 难治 婴儿
深圳市儿童医院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
防御性医疗行为(defensive medicine,DM)指当医生开具各类检查单、进行诊疗服务时,主要是为了减少其医疗缺陷的责任,换而言之,医生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不是完全出于患者疾病考虑,其目的是应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和...
刘琮
关键词:防御性医疗行为
文献传递
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和随访评价
2021年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它可以单独发病,可以是并发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瓣膜病变的复合先心病,或作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法洛四联症、三尖瓣闭锁、大动脉转位及肺动脉瓣闭锁等。儿童单纯VSD的疾病进程有下列三种情况:3岁以内有自然愈合的趋势;非限制型VSD需要干预;限制型VSD可伴随终身。
洪钿张丽李博宁张智伟王树水刘琮钱明阳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监护仪房颤综合管理应用的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为了提高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度,实现对房颤的科学化管理和评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房颤综合管理工具,方便医护人员对房颤患者进行系统评估管理。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房颤专业视图(AF View),将房颤的事件报警和负荷等信息统一,集中呈现患者监测周期内的房颤事件统计分布数据和心率、血压、ST值等其他生理参数/特征的趋势数据,通过一份界面图,获取多个维度的汇总信息。同时AF View中的监测周期和监测参数/特征可以调整,便于获取不同时间周期下和不同参数/特征下的汇总信息,了解房颤患者的病情发展。结果实现了房颤的精准检测和综合管理。结论该研究所提出的房颤综合管理应用,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时掌握房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则宏刘梦星孙泽辉何先梁姚静刘麟刘琮
关键词:综合管理
深圳市新生儿先心病出生监测和绿色通道的建立
2018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先心病发病率,初步建立先心病救治绿色通道管理系统。方法:筛查2016年上半年在深圳市部分辖区内妇幼医院连续分娩的新生活产婴儿。如果临床表现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提示有先心病可能者推荐为继续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重症先心病病例,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先心病诊疗终端医院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三家医院连续分娩14,221名活产新生儿,其中男孩53.2% (7566例),女孩46.8% (6655例);足月儿95.8%,早产儿(<孕37周) 4.2%。平均出生体重3310 ±460 g,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平均时间为生后47小时(2~97小时)。共诊断先心病患儿138名(男孩41.3%,女孩58.7%),发病率9.7‰ (138/14221),其中轻症先心病约占2/3 (92/138)。最常见的先心病为VSD (6.3‰),其中肌部缺损占将近2/3,其次是ASD (2.3‰)、PDA (0.5‰)。在所有先心病患儿中,61例(44.2%)患儿通过心脏杂音检出,提示新生儿期间许多先心病没有杂音,故不能单独依靠心脏听诊来区分是否存在先心病。有2例重症先心病患儿于新生儿期进行手术矫治。4例于婴儿期行矫治术。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深圳市先心病的发病率为9.7‰,对重症先心病开通了先心病诊疗的绿色通道系统。
孟祥春李博宁刘琮丁以群刘麟谭卫群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2种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CAA)诊断的差异性,并探讨川崎病CAA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确诊的2419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采用Z值方法和传统方法诊断CAA,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性;分别对患儿性别、临床分型(完全性川崎病、不完全性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敏感性(IVIG敏感型川崎病、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病程(≤6周、>6~8周、>8周至6个月)等进行分组,分析川崎病患儿CAA的临床分布特点。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pa检验用于一致性评价。结果2419例川崎病患儿中男1558例、女861例。发病年龄1.8(1.0,3.2)岁。Z值方法诊断川崎病CAA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21.9%(529/2149)比13.9%(336/2149),χ^(2)=1074.94,P<0.001]。Z值方法诊断男性患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患儿CAA发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25.2%(392/1558)比16.0%(249/1558)、32.7%(166/507)比19.5%(99/507)、30.5%(95/312)比24.0%(75/312),χ^(2)=694.05、216.19、184.37,均P<0.001]。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诊断CA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642,P<0.001)。在Z值方法下CAA的发生率,男性(25.2%,392/1558)高于女性(15.9%,137/861)、不完全性川崎病(32.7%,166/507)高于完全性川崎病(19.0%,363/1912)、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30.4%,95/312)高于IVIG敏感型(20.6%,434/2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76、44.38、15.43,均P<0.001)。病程≤6周组冠状动脉Z值均大于病程>6~8周组和病程>8周至6个月组[1.3(0.7,2.3)比0.7(0.3,1.4)、0.7(0.3,1.3),Z=20.65、13.70,均P<0.001]。结论Z值方法诊断川崎病CAA的诊断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川崎病CAA多发于病程6周内,男性、不完全性川崎病及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CAA发生率较高。
刘文芹夏焙范舒旻于薇林洲陈伟玲王雷刘琮李博宁杨军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瘤超声心动图儿童
小檗碱调节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改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调节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改善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的75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A组,小檗碱(BR)治疗后川崎病恢复期患儿80例作为研究B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的主动脉内皮细胞(HUAEC),观察检测结果及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三组在内皮细胞数量、C-反应蛋白、血沉及血小板计数上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2.50%),明显低于研究A组(30.67%)及研究B组(23.75%,P<0.05)。研究组中冠状动脉异常者的内皮细胞数量高于冠状动脉无异常者(P<0.05)。结论内皮细胞能评估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情况,而通过小檗碱治疗后可改善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从而降低其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谢颖徐明国刘琮李博宁谭卫群
关键词:川崎病小檗碱内皮细胞冠状动脉损伤
儿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儿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13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别、职称、工作部门、受表扬经历以及被投诉经历等因素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性别、被投诉经历对因变量的影响为正向,而其余的职称、工作部门、受表扬经历对因变量的影响则为负向。结论调查结果对进一步深入开展防御性医疗研究提供了循证依据。
刘琮袁雄伟杨秀群胡正路
关键词: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因素
川崎病白细胞介素-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改变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改变及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同年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后4~5 d取血备检。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H4乙酰化和p300、CREB结合蛋白(CB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CD4+IL-4+)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pSTAT6)、GATA结合蛋白3(GATA3)、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1)、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磷酸化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pLAT1)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IL-4、IL-5、IL-13、IL-4受体α(IL-4Rα)、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1.KD患儿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表达及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300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与后者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0.43,均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L组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IL-4水平及
吕元红王国兵温鹏强刘琮徐明国梅洁花赖恒李成荣
关键词:川崎病细胞因子组蛋白乙酰化免疫
心电图在川崎病急性期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急性期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可表现出多种异常。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手段,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川崎病早期的心电图表现及电生理意义逐渐被认识,现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川崎病急性期心电改变及临床意义进行回顾及总结,就心电图在川崎病诊治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欧振恒徐明国刘琮
关键词:川崎病心电图QT离散度T波心律失常
儿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源性猝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ICD技术的发展,儿童ICD植入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儿童ICD在应用指征、器械及植入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现就儿童ICD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包括常见病种、适应证及ICD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刘琮刘麟曾少颖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源性猝死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