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伟国
-

-

- 所属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黎义斌

- 作品数:151被引量:57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离心泵 核主泵 叶轮 转子
- 李仁年

- 作品数:329被引量:1,28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风力机 螺旋离心泵 固液两相流 离心泵
- 刘在伦

- 作品数:88被引量:38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离心泵 轴向力 叶轮 数值模拟 潜水泵
- 刘明

- 作品数:12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离心泵 空化 叶片厚度 数值模拟 低比转速离心泵
- 盛建萍

- 作品数:9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离心泵 空化 叶轮 叶片厚度 运行管理
- 仿生水翼结构对空化抑制效果影响的数值分析
- 2024年
- 空化对流体机械表面造成高频脉动冲击,使其动力性能下降.为提高水翼的抗空化性能,研究水翼表面仿生结构参数对空化抑制效果的影响.采用SST-TM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不同参数仿生结构水翼的空化流场和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仿生结构的弦向位置、宽度、角度对空化效果的影响,初步揭示空化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仿生结构的弦向位置为L=0.3 C、宽度为b=0.15δmax、角度为θ=14°时抑制效果最明显,与原型水翼相比空泡数减少24%,水翼振动频率减小23%,升阻比提高4.73%,回射流厚度和强度明显减弱;随着仿生结构接近尾缘,吸力侧上的空化区先减小后增大,在空化充分发展的空腔末端设置仿生结构抑制效果最明显;存在最佳宽度参数使空泡体积数最少,最小压力系数增大明显,升阻比最大;仿生结构角度的增大能更好地增大水翼近壁面压力,同时也会引起旋涡的生成,加剧流场的不稳定性.
- 赵伟国刘金晶张佳瑜秦嘉伟
- 关键词:仿生结构结构参数数值模拟
- 双吸泵输送含沙水流时蜗壳内压力脉动特性被引量:9
- 2015年
- 为了研究含沙水流下单级双吸式离心泵蜗壳内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采用ASMM固液两相流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并结合SIMPLEC算法,在固液两相流介质时对泵内流动进行了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不同固相体积分数和粒径时,泵蜗壳内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并将固相体积分数=12%、固相粒径d=0.050 mm时的计算结果与输送清水介质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液两相介质下的压力脉动远大于清水介质,且脉动波形滞后0.002s;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大,蜗壳内压力脉动幅值逐渐增大;随着固相粒径的增大,压力脉动幅值有减小的趋势;蜗壳内压力脉动主要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且在1倍叶频处压力脉动最大.
- 程效锐张楠赵伟国
- 关键词:单级双吸离心泵固液两相流非定常流动压力脉动
- 一种水下叶片式发电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叶片式发电装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前端,位于两个挡板之间设有弧形的导流板,在导流板上垂直设有导流小翼,在导流板后方的挡板之间设有转轴,在转轴中间设有隔板,在隔板两侧的转轴上均设有弧形的叶片,在转轴的一...
- 申正精崔振涛吴江波马登学郭荣权辉李仁年韩伟赵伟国
- 离心泵平衡孔和背叶片对轴向力特性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为研究平衡孔和背叶片对低比转数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选用一台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只有平衡孔、只有背叶片及二者皆有、皆无4种方案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背叶片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大于平衡孔,且对泵能量损耗起主导作用.在额定工况下,前泵腔内液体压力沿径向具有“阶梯型”变化规律,后泵腔内液体压力近似线性增大,平衡腔内液体压力随流量变化几乎呈直线分布趋势;同一台试验泵中,平衡孔对前泵腔和平衡腔内液体压力影响更大,背叶片对后泵腔内液体压力降低效果更佳.叶轮加背叶片后所受扭矩明显增大,仅有平衡孔时扭矩稍有增加.全流量工况下平衡孔对轴向力的平衡能力优于背叶片;两者共同存在时,平衡轴向力效果最差.
- 刘在伦芦维强赵伟国赵伟国
- 关键词:离心泵平衡孔背叶片轴向力数值模拟
- 基于座头鲸“结节效应”的仿生离心泵空化特性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研究离心泵空化抑制策略,改善离心泵的空化特性,该研究基于仿生学中的座头鲸鲸鳍“结节效应”提出了一种仿生离心泵模型。对原型泵和仿生模型的瞬态空化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使用水力性能和空化性能试验对算法进行验证,分析了原型泵和仿生模型的外特性和空化特性,以及叶轮流道内空泡发展、压力脉动、涡量场、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仿生结构对原型泵水力性能影响较小,扬程变化范围为:-0.73%~0.77%,效率变化范围为:-1.74%~2.52%;仿生模型有效抑制了空泡发展,减少了空泡体积,在空化初生阶段抑制效果最好,平均空泡体积分数减少99.72%,仿生模型较原型泵的空化特性得到改善,提高了原型泵的水力性能;仿生模型降低了离心泵内多个位置的压力脉动主频幅值;仿生结构处产生的对漩涡会改变叶轮涡量场,使叶轮进口低压区减少的同时降低了叶轮流道内的湍动能,达到抑制空化发生和限制空化发展的作用。仿生模型可以有效地抑制离心泵空化的发生,改善离心泵的空化性能。
- 赵伟国秦嘉伟田向福闻天明
- 关键词:离心泵仿生学空化特性压力脉动
- 设施农业可再生能源综合供能系统运行策略被引量:5
- 2023年
- 针对当前温室生产中传统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运行费用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耦合太阳能与空气能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考虑设备季节性利用制定了4种不同的运行策略,并在典型日与全年两种维度上与传统系统进行了热力、环境、经济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日内系统一次能源节约率、二氧化碳减排率、运行费用节约率分别为24.67%、23.22%、17.04%。全年维度内策略1、2、3、4对应的一次能源节约率分别为60.23%、70.43%、70.53%、63.69%,二氧化碳减排率分别为222.90%、266.35%、269.56%、223.00%,运行费用节约率分别为227.12%、272.38%、302.56%、239.81%,投资回收期分别为2.51、2.35、2.21、2.09 a。该研究揭示了系统全年、典型日运行中的能量特性,证明了可再生能源系统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与此同时也发现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时间长短及时刻差异是影响系统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为面向温室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 张东姜钰湛李浩然张瑞安周建赵伟国
- 关键词:温室可再生能源
- 环形喷嘴宽度对高速诱导轮空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为改善高速诱导轮的空化性能,本研究基于喷射原理,以某型号高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设计1种口环引流装置,并确定原始方案和环形喷嘴宽度分别为1 mm、3 mm、5 mm、7 mm、9 mm共6组方案,通过数值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案对高速离心泵外特性和其流道空泡体积的影响以及不同方案对高速诱导轮能量传递和其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诱导轮最先在叶片进口吸力面外缘处发生空化,随着空化数的减小,诱导轮轮毂前端也生成了大量沿中心流道向上游继续扩散的圆锥状空泡,最后充满上游流道呈柱状分布,口环引流装置可以通过引射叶轮出口高压流体对诱导轮进口低压区进行压力补偿,且引射流能有效阻止叶顶间隙泄漏流,从而改善诱导轮的空化性能。但本研究的不同宽度方案对其空化性能的改善程度不同,当环形喷嘴宽度为3 mm时,对高速诱导轮空化性能改善效果最佳,临界空化数较原始方案减小了38.24%,即当宽径比λ为0.074时环形喷嘴宽度最佳。
- 赵伟国强欢欢李兴国
- 关键词:空化性能
- 一种离心泵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使用离心泵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流体介质时叶轮容易抱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心泵,包括泵体、叶轮、上口环和下口环,下口环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且该螺纹的旋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 赵伟国韩向东刘明宋启策芦维强
- 文献传递
- 混流泵内部流动不稳定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0
- 2013年
- 为了研究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存在的不稳定流动特性,基于大涡模拟亚格子尺度模型与滑移网格技术,对包括进口管和出口弯管的混流泵全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0%~85%最优工况范围内,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呈正斜率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控制在4%内,表明大涡模拟可以准确预估混流泵存在的扬程-流量正斜率不稳定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流泵产生正斜率不稳定特性的内流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入口切向速度呈明显的非对称性,叶轮与导叶流道内液流的失速效应使叶轮叶片表面和导叶叶片入口轮毂侧存在大尺度的旋涡结构.导叶流道内旋涡尺度较大,压力脉动沿导叶轴向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使旋涡区域从吸力面侧逐渐扩展到导叶流道,旋涡结构的涡核附着在压力脉动最小值的导叶吸力面中间叶高区,且涡核旋向与叶轮旋向相同.
- 黎义斌李仁年王秀勇赵伟国李鹏辉
- 关键词:混流泵压力脉动大涡模拟
- 真空集热管导流式热气流压气储能装置
- 真空集热管导流式热气流压气储能装置,基座舱(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垂直真空集热管(1)的底部,在基座舱(2)内装有机翼形的传热翅片,真空集热管(1)的底部装有空气涡轮机(8),空气涡轮机(8)和变速齿轮箱(4)的输入轴联接...
- 赵伟国宋启策邱恩飞巩景虎陈帅吴干永郜志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