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正
作品数: 123被引量:536H指数:13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钟贤巍
作品数:23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民俗旅游 产业旅游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旅游文化 旅游
丁晓燕
作品数:26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化 吉林省经济 乡村旅游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经济发展
孟春
作品数:3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研究主题:学术自由 高校 精神文明建设 民主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
卜长莉
作品数:52被引量:508H指数:10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资本 社会 社会工作 社会关系网络 经济发展
姜军
作品数:25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吉林省经济 汽车产业 经济发展 汽车工业 第三产业
化解障碍 推进制度建设——评《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研究——以吉林省为个案》
2011年
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已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但由于历史原因,这项工作刚刚展开,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学界应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邴正
关键词:农村养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个案
组织社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3月,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下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邴正
关键词:民政部门社会组织参与国计民生
当代文化矛盾与哲学话语系统的转变被引量:16
2011年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邴正教授认为,当代哲学主题与话语系统应随文化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应从文化反思与批判入手,从建构具体的文化理念入手,从文化承传与文化创新入手,探索新的民族精神。
邴正
关键词:话语系统文化矛盾哲学主题一元文化多元文化文化发展
年轻的吉林因厚重的历史而雄风再起——纪念吉林省建省100周年被引量:4
2007年
2007年4月20日,是吉林省建省100周年纪念日。吉林省建省的时间虽只有百年,但吉林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悠久的古代文化,给吉林大地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厚重的历史积淀,铸就了吉林各民族的奋斗精神;民族解放的烽火指引着吉林人民穿过黑夜,在劫后余烬的废墟上铸就新的辉煌。这种独特的历史生成形态,构成吉林地域的历史血脉,形成吉林地域文化的历史色彩。我们刊发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视角回顾了吉林省的百年历程,展望了东北振兴的美好前景。
邴正
关键词:历史生成周年纪念厚重古代文化奋斗精神
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三篇】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带动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
2010年
一、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吉林省作为近海内陆省份,开放度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总体经济欠发达:计划经济体制制约比较突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较为缓慢。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到今天,吉林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邴正丁晓燕姜军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先导区城乡二元结构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被引量:3
2005年
 当代中国现代性究竟应如何定义? 人在现代性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如何看待人与现代性的关系? 这些问题一直为我们所关注, 为此, 我们将连续两期刊发“人与现代性”的笔谈, 在哲学视野中探讨人与现代性问题,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邴正刘岩
关键词:笔谈以人为本哲学视野
探索21世纪的民族精神——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历史使命
2011年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探索21世纪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使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与革命文化的民族精神,在当代正经历来自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全球化的挑战,我们面对民族精神历史更新的时代要求。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与当代哲学面对的前沿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的结合;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个性张扬的结合;英雄主义与大众文化、日常生活的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个性的拓展;多元板块互动与文化的统一性;民族精神发展的核心理念的生成与人格楷模的塑造。
邴正
关键词: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使命
文明学论纲——全球化时代文明反思的学理呼唤被引量:5
2003年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明的冲突与和解、转型与重建,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深层次的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因此,更需要建立综合性、反思性、前瞻性的文明学来审视文明的内在本质,统观文明的历史演进,评判文明的人性价值,引导文明的发展方向。文明学正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把握文明命运的学理呼唤。
邴正漆思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建构被引量:14
1997年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因而带来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三个大的文化矛盾:来自市场经济的文化冲击;普遍的文化不适应;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模式的震荡和冲击,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追寻及文化建构的潮流。文化模式的转折,归根到底是人格模式的转折。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模式经历了由泛道德化、泛政治化到泛经济化人格的转变。泛经济化的人格模式不应成为今后中国的文化取向与人格取向。现代人应向前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模式。
邴正
关键词:社会转型人文精神文化建构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对的前沿性问题
2011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加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仍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正处于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群体和群众的理想信念与价值选择高度多样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统一性与多元化的矛盾。
邴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利益群体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