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国君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王云甫

- 作品数:238被引量:1,02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重症肌无力 树突状细胞 脑梗死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小鼠
- 何国厚

- 作品数:210被引量:93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小檗碱 颈动脉狭窄 重症肌无力
- 叶天雄

- 作品数:51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CT 疗效 脑梗塞 气象因素 结核性脑膜炎
- 刘光健

- 作品数:57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关危险因素 脑血管痉挛 历史性队列研究
- 张磊

- 作品数:82被引量:49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影响因素
- 小檗碱在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饮食5周;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再高脂喂养4周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檗碱处理组每日同时予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灌服小檗碱。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并检测组织中巨噬细胞沉积和核因子-кB(NF-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颈动脉有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沉积,NF-кB p65和MCP-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P<0.05),小檗碱组颈动脉硬化程度较轻,巨噬细胞明显减少,NF-кB p65和MCP-1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NF-кB与MCP-1二者呈正相关(r=0.958,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NF-кB活性、降低MCP-1表达,减少巨噬细胞沉积而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 孙强罗国君艾志兵何国厚王建欧阳静萍
- 关键词:小檗碱颈动脉粥样硬化核因子-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被引量:40
- 2007年
- 目的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方法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51例及糖耐量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DM脑梗死组)64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两组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常见,主要为大脑中动脉M1、M2段,颈内动脉颅外段等,其中DM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84.31%,NDM脑梗死组异常率70.31%;在DM脑梗死组中血管病变以多支狭窄(52.94%)为主,合并溃疡或斑块39.21%,11.63%存在侧支循环;而NDM脑梗死组中多支狭窄为18.75%,合并溃疡或斑块为17.19%,侧支循环形成为31.1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所涉及的血管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性脑梗死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程度重。
- 罗国君杜玲王云甫何国厚
- 关键词:脑梗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糖尿病脑动脉狭窄
- 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和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脑脊液及脑 CT或 MRI改变。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 ,进展性头痛 ,轻—中度发热 ,视乳头水肿伴有出血 ,脑脊液压力高 ,蛋白升高多在 0 .5~ 1g/ L之间 ,而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 ;结核性脑膜炎多以急性起病 (71.43% ) ,夜间头痛为主 ,发热在 38.5℃以上 ,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伴氯化物的降低。两种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 ;神经影像学改变各有不同。结论 :根据起病形式 ,临床特征 ,结合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对两种脑膜炎进行鉴别 。
- 罗国君田有勇叶天雄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神经影像学
- 宽叶缬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 杨桂元王玮胡昌兴罗国君王俊峰范华燕李庚山徐青席刚明周明
- 宽叶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Var.LatifoliaMiq.VOL)属于败酱科缬草属缬草的变种。本研究报告VOL对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和粥样硬化形成、血脂及血管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探索VOL在防治心脑...
- 关键词:
- 关键词:宽叶缬草心脑血管疾病
- 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31例
- 2007年
-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和对照2组30例,分别口服西酞普兰20 mg·d^-1、阿米替林100~150 mg·d^-1和镇痛对症药物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 周末采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1组临床好转率分别达87.1%和 86.7%,多数患者头痛缓解、睡眠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恢复,对照2组临床好转率仅26.7%.治疗后1,2周,治疗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1组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治疗后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1组少而轻,与对照2组相当.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 刘光健王华王云甫何国厚罗国君黄朝芬
- 关键词:西酞普兰阿米替林头痛
- 脑梗死后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 2003年
- 黄朝芬王云甫罗国君何国厚
-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情绪抑郁症
- 宽叶缬草提取物对戊四氮诱导慢性癫癎大鼠行为及脑电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提取物(VOL)对戊四氮(PTZ)致癫大鼠模型的脑电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用PTZ37.5mg/kg腹腔注射Wistar大鼠28天建立慢性癫模型,同时胃管分组给予VOL500mg/kg、1000mg/kg、1500mg/kg,每天三次,观察大鼠行为及脑电变化。结果:PTZ致癫大鼠在28天时87%为重度发作,脑电发作潜伏期及波密度分别为4.01±1.70min,145.75±19.84个/min,应用三种不同剂量的VOL治疗三周后大鼠癫发作程度明显减轻,脑电发作潜伏期延长,分别为7.36±2.18min、9.42±2.05min、11.19±1.95min,波密度减少与PTZ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且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VOL能有效对抗PTZ的点燃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在第3周时才开始显效。
- 罗国君王华何国厚
- 关键词:缬草提取物大鼠行为戊四氮慢性癫痫模型脑电变化重度发作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反义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王云甫范华燕余绍祖任传成钟建新黄朝芬罗国君席刚明叶天雄何国厚
-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梗死
- 一种检测警示系统、方法、装置、介质以及产品
-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检测警示系统、方法、装置、介质以及产品,包括:一止血垫,所述止血垫连接一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供绑缚于下肢,以将止血垫覆盖于股动脉的穿刺点;一血氧检测装置,可相对移动地结合于所述束缚带,以供在束缚带上...
- 汤定中 余春丽罗国君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
- 2009年
- 罗国君艾志兵张晓东王云甫何国厚
- 关键词: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高危颈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