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静
作品数: 232被引量:1335H指数:23
  • 所属机构:绵阳同志关爱小组
  • 所在地区:四川省 绵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第四轮全球基金

相关作者

王毅
作品数:247被引量:1,059H指数:20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影响因素 男男性行为人群 性行为
李六林
作品数:187被引量:794H指数:17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影响因素 男男性行为人群 性行为
赵西和
作品数:207被引量:822H指数:16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影响因素 男男性行为人群 性行为
刘江
作品数:101被引量:410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影响因素 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人群
周力
作品数:81被引量:370H指数:13
供职机构:绵阳同志关爱小组
研究主题: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影响因素 性行为 HIV
绵阳市安县男男性行为者HIV知识与行为及感染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安县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关防治知识、性行为特征及感染现状,以指导防治措施的制定。方法 2011年4~9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知情同意下,在一固定茶园,结合社区干预活动,每月1次进行MSM的招募和现场自填式匿名行为学调查,并对调查对象采血进行HIV检测。结果共调查89人,平均年龄(23.4±5.5)岁,高中或中专文化63人(70.8%),未婚81人(91.0%)。HIV知识得分671分,总知晓率94.2%;近1周平均肛交(1.3±1.1)次,年龄较小者肛交次数较多(χ2=10.119,P=0.006)。近6月有男性肛交行为者76人(85.4%),每次使用安全套30人(39.0%),近1次男性肛交使用安全套54人(70.1%);近6月、近1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χ2值分别为4.263、8.259,P值分别为0.039、0.004)。近6月5人有异性性行为(5.6%),每次使用安全套1人(20.0%)。HIV确证阳性5人,感染率为5.6%。结论绵阳市安县MSM人群HIV知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知识与行为分离明显,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大干预力度。
王毅李伟孙玲张科樊静许强龙星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知识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需求和生物学检测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采集血样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共调查201人,半年内接受过安全套推销/宣传/免费发放54.7%,艾滋病检测12.9%,健康咨询21.9%,同伴及朋友宣传28.9%,性病服务4%;做过咨询26.4%、检测17.4%。认为自己感染风险很大占2.0%,较大7.5%,较小51.2%,不可能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风险意识增大所占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生物检测81人,检出RPR、TPPA双阳性率8.6%,TPPA阳性率14.8%,未发现艾滋病毒、丙肝感染者;未检测原因认为没必要、不可能有问题均为53.3%,不方便24.4%,怕查出有问题17.8%,心理不接受11.1%;生物检测与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感染风险意识显著相关。现在愿意检测占55.2%,与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接受过安全套推销/宣传/免费发放、检测、健康咨询显著相关。结论绵阳市MSM人群梅毒感染率高,存在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威胁,但人群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少,风险意识极差,检测意愿和检测率较低,远落后于防治形势需要,应切实加大防治力度。
王毅张洪波张光贵杨宏武郑迎军樊静
关键词:MSM生物检测影响因素
年轻男男性行为者的家庭社会经历及其自认同性性行为成因的关联因素
2021年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的家庭社会经历,分析其同性性行为成因的关联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绵阳市338名YMSM进行家庭社会经历及成因等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338份,家里强势方为父亲的占38.8%、母亲的占48.2%,最崇拜家人是父亲的占23.7%、母亲的占46.2%。进入男男性行为者(MSM)前,32.5%交过女朋友,40.3%身边有关系较好MSM同伴。自认MSM先天形成的占71.0%,后天形成的占29.0%;后天形成17.3%因好奇,34.7%因情感寄托,46.9%因生活环境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同性肛交年龄、首个同性性伴关系、进入MSM前交过女朋友、打算与异性结婚对象、艾滋病防治信息主要来源互联网、近6个月性伴健康是YMSM同性性行为成因的独立关联因素。结论YMSM自认先天形成为主,其成因与社会家庭环境、早期性经历及自我健康有关。应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良性环境营造和早期性教育。
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唐宇何静周力张晓军
关键词:社会经历艾滋病
绵阳市2017年男男性行为者性行为特征及无保护措施肛交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行为特征,分析无保护措施肛交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10月,在四川省绵阳市采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MSM行为学及血清学的横断面抽样调查,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无保护措施肛交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42份,近6个月肛交91.6%,其中71.4%有保护措施。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1.7%,其中31.6%有保护措施。近6个月异性性行为9.7%,其中30.8%有保护措施。近6个月高频率肛交24.5%,多性伴50.3%。近6个月肛交无保护措施的艾滋病病毒阳性率10.5%,高于有保护措施的1.8%(χ^2=41.83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30岁(OR=1.627,95%CI:1.192~2.221)、使用Rush(OR=2.122,95%CI:1.293~3.482)者近6个月无保护措施肛交可能性更大,高中及以上文化(OR=0.401,95%CI:0.269~0.600)、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对(OR=0.639,95%CI:0.428~0.954)、近1年接受预防服务(OR=0.537,95%CI:0.312~0.923)、近6个月多性伴(OR=0.635,95%CI:0.480~0.841)者近6个月无保护措施肛交可能性更小。结论MSM性行为复杂,无保护、多性伴普遍,大年龄、低文化、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全对、未接受预防服务者发生无保护措施肛交的风险较大,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王毅周万明樊静赵西和王晓丽杜婵娟刘江杨干金李伟贾秀伟谭琴帖映伟任延飞廖平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性行为影响因素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MSM的HIV自我检测(简称自检)意愿,分析影响因素。方法用“滚雪球”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对四川省绵阳市MSM的HIV自检意愿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集有效问卷1062份,调查对象54.8%(582人)有HIV自检意愿,26.3%(279人)近1年做过HIV自检。最理想的HIV自检试剂/试纸获得方式25.8%为网络购买,58.3%为社会组织免费领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市户籍(OR=2.981)、县城居住(OR=1.454)、社区网络较大(OR=1.609)、主要使用社交媒体社交(OR=2.816)、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2.058)、近1年做过HIV检测(OR=1.662)、性伴主要来源互联网(OR=2.816)、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OR=1.507)者有HIV自检意愿的可能较大,年龄增加(OR=0.65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621)、艾滋病知识全正确(OR=0.391)者有HIV自检意愿的可能较小。结论绵阳市MSM的HIV自检意愿有待提高,HIV自检意愿受人口学特征、社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和性行为等影响,应针对性开展宣传促进。
王毅李六林樊静何静熊军杜婵娟刘强贾修伟李伟刘晓琴谭琴任延飞廖平刘平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意愿
绵阳市离异/丧偶男男性行为者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离异/丧偶男男性行为者(MSM)现状,分析其人口学相关信息与性行为特征。方法 2015年3—10月,以绵阳市9个县(市、区)MSM为对象,在MSM活动的固定场所开展调查,在知情同意下,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行为学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同时采集静脉血做HIV抗体和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完成合格问卷调查1 271人,年龄中位数24岁,离异/丧偶38人(3.0%)。离异/丧偶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为13.2%,高于其他婚姻状况(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35岁~、年龄≥40岁、近6月肛交数>2人、近6月肛交无保护性者离异/丧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较低(P均<0.05)。结论离异/丧偶MSM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艾滋病高危行为明显,HIV感染和传播风险较大。
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王晓丽刘江杨干金李伟贾秀伟王洪明杜婵娟任延飞廖平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人口学性行为艾滋病
中国居民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我国≥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慢性呼吸道症状信息。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我国≥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5082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我国≥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分别为3.75%(95%CI:3.38%~4.11%)、5.83%(95%CI:5.40%~6.26%)、2.45%(95%CI:2.02%~2.87%)、8.93%(95%CI:8.25%~9.6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较高,分别为10.27%、13.85%、6.43%、2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BMI、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史、吸烟状况、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影响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的流行。3种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部地区、吸烟者、有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史、室内生物燃料暴露、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体重较轻或肥胖者的3种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高。结论我国≥40岁居民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水平较高,多种因素影响慢性呼吸道症状的流行状况。应针对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其疾病负担。
姜潇丛舒杨淼樊静王前王宁王临虹方利文
关键词:慢性咳嗽
男男性行为者固定性伴相关特征及其无保护肛交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固定性伴相关特征,分析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UA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开展四川省绵阳市MSM固定性伴相关特征等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用χ;检验、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固定性伴发生UA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效问卷1117份,91.3%过去/现在、61.5%近6个月拥有固定性伴,固定性伴维持时间中位数12个月。近6个月拥有固定性伴期间31.9%有其他性伴,固定性伴间UAI发生率28.9%,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为没有必要60.9%,影响感情14.9%,影响快感7.5%。过去/现在、近6个月是否拥有固定性伴者HIV、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近6个月固定性伴未发生UAI者HIV、梅毒阳性率低于发生UAI者(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干部职员(OR=2.884)、工人/其他(OR=2.338)、固定性伴维持时间>12个月(OR=2.061)、近6个月偶遇性伴(OR=2.242)、近6个月多性伴(OR=1.974)者固定性伴发生UAI的可能较大,文化程度提高(OR=0.623)、社会活动网络较大(OR=0.384)、近1年接受同伴教育(OR=0.601)者固定性伴发生UAI的可能较小(P均<0.05)。结论 MSM固定性伴维持时间、专一性及性行为保护不足,潜在健康风险明显。固定性伴发生UAI受人口学特征、维持时间和性行为影响,应针对性强化健康教育。
王毅李六林樊静何静周力张晓军王思源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固定性伴影响因素艾滋病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状况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情况,为制定控烟政策、推动我国控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125个监测点,利用电子问卷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二手烟暴露的相关变量,实际调查有效样本75 107人,纳入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67 435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我国≥40岁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44.9%(95% CI:42.3%-47.5%)。40-岁年龄组、高中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行政干部和办事人员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一周中每天都暴露在二手烟的比例最高为27.7%(95% CI:25.5%-29.8%)。调查场所中,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人比例最高为28.3%(95% CI:26.2%-3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和年龄人群二手烟暴露的风险不同。结论 中国≥40岁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依然较高,年龄和职业影响我国二手烟的暴露水平。
丛舒冯雅靖包鹤龄王宁樊静王宝华王临虹方利文
关键词:控烟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及其防护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分析我国≥40岁人群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的流行及其防护状况,为加强我国粉尘和有害气体暴露的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125个监测点的≥40岁研究对象共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职业暴露定义为职业接触粉尘和/或有害气体累积超过1年。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暴露比例。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71 061人中,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率为46.3%,乡村(51.7%)高于城镇(40.3%);西部地区人群的暴露率高于东、中部地区(P〈0.001);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小学及以下人群的暴露率最高(49.7%,P〈0.001)。暴露人群采取防护措施比例总体为26.7%,东、中、西部地区暴露人群防护比例依次降低;城镇高于乡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采取防护措施比例最低(20.7%)。在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中,经常防护者仅占50.7%。结论 我国人群粉尘和有害气体职业暴露率较高,采取防护措施比例较低,应当加强西部、乡村及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职业防护和监管。
王宝华丛舒包鹤龄冯雅靖樊静王宁方利文王临虹
关键词:粉尘有害气体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