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影
作品数: 19被引量:17H指数:2
  • 所属机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郭祖炎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慈善伦理 伦理研究 思想资源 中国慈善 大爱精神
试论社会主义矛盾与和谐社会——基于历史分析的视角
2010年
社会主义矛盾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虽已初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但并未形成明确的系统的认识。列宁虽然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矛盾未有系统的论证,但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斯大林虽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一些矛盾,但其认识或左或右,摇摆不定,甚至在实践中犯有极为严重的错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较为准确地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但其理论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造成的却是极不和谐的社会动乱。邓小平同志纠正了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思想,初步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造成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和谐的新格局。
张立影
关键词:历史逻辑和谐社会
新时期我党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主要内容被引量:1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地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连接性,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基础。与之相应地,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政治和文化层面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张立影周超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福斯特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福斯特充分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通过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来阐述自己的生态观,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初步地指明了道路。福斯特认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与持续性发展关系的论证,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逻辑前提的批判。
张立影郭祖炎
关键词:福斯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
2012年
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私营经济是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的。如何看待改革之后重新出现的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私营经济,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对私营经济的理论认识,由对私营经济采取"看一看"的方针,到将私营经济看作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再到视私营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作出了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
张立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私营经济历史演变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2009年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问题和最高价值追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异化所造成的人的畸形发展的现状,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根本意义就要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并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张立影陈恩才马洪宝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要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不是主体性原则,也不是主客体统一原则,而应当是客观性原则,是主客观统一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质的本体论的最终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要旨应当是以主观和客观统一为根本指导原则,以主体和客体统一为实践行动原则,以人类最终的解放为目标,不断推动人类批判性和革命性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最终获得完全的胜利。
张立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哲学
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研究
中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社会情况极端复杂。在这样一个国家进行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其困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无产阶级革命。而如何正确...
张立影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资本主义观
唯物史观的发展与历史发展相对平衡的路径选择
2009年
突出经济状况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它造成了唯物史观绝对平衡论的错误倾向。突出上层建筑等因素的反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后期的发展特点,恩格斯的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发展重点转变的理论标志。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充分发挥出唯物史观的相对平衡发展观的全部内涵。历史发展具有相对平衡和相对失衡两条路径,这在西方和东方有不同的表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和理论上基本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对平衡的历史发展观。
张立影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合力论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进程
无论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事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在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探索,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历史进程,既积累...
张立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历史进程
文献传递
邓小平执政观浅析被引量:1
2012年
邓小平的执政观表现为一个基本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邓小平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执政的总方针;明确了党的基本纲领和执政的总目标;制定了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执政方式。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邓小平的执政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立影
关键词:邓小平执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