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春华
作品数: 40被引量:201H指数:8
  • 所属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朱幼玲
作品数:83被引量:485H指数:13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患者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脑卒中 脑梗死后
汪凯
作品数:657被引量:3,757H指数:2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 记忆
朱春燕
作品数:150被引量:827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强迫症 情绪 述情障碍
翟登月
作品数:32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 高信号 颈动脉狭窄 卒中 缺血性卒中
董斌
作品数:20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 情绪 神经心理学测试 儿童行为问题 癫痫
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的改变。方法对25例基底节损伤患者及25例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并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基底节损伤组患者的视觉面孔及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分别为(2 314.9±400.4)、(1 844.2±381.9)m s,对照组分别为(1 871.8±621.2)、(1 389.6±368.2)m 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基底节在工作记忆环路中承担着重要的连接功能,基底节损伤可表现为工作记忆执行障碍,且左、右侧基底节均参与了执行过程。
肖晶晶朱幼玲席春华
关键词:脑损伤基底节
前额叶损伤患者的社会认知障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前额叶损伤患者的社会认知研究,初步了解前额叶参与社会认知加工的脑机制。方法采用社会信息感知(眼区情绪识别)以及社会问题解决(风险决策)任务,对前额叶眶额部和背外侧损伤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社会认知进行研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前额叶眶额部损伤患者在眼区情绪识别(悲、厌、怒的情绪识别正确得分分别为16.78±2.29、15.07±3.79、15.14±2.31)和风险决策能力(获得奖赏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和惩罚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分别为0.76±0.19、0.81±0.15)均有明显损伤(P<0.05);而前额叶背外侧损伤患者在眼区情绪识别(喜、惊、恐、悲、厌、怒6种基本情绪得分为19.60±0.63、17.73±1.33、16.46±2.26、17.53±1.84、16.20±2.80、17.20±2.20)和风险决策能力(获得奖赏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和惩罚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分别为0.68±0.24、0.64±0.21)两方面均无明显损伤(P>0.05)。结论前额叶眶额部损伤患者的社会信息感知(特别是负性情绪识别)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均损伤,提示前额叶眶额部可能是社会认知加工的重要脑结构。
席春华汪凯牛朝诗傅先明李湄珍李晓驷朱春燕杜静
关键词:额叶情绪
心理理论的神经基础被引量:6
2006年
文章首先对心理理论的概念进行了概括,然后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来阐述目前关于参与心理理论能力加工的相关脑区,其中特别是前额叶、颞上沟和杏仁核区域,他们可能是心理理论能力加工的核心神经环路。
席春华汪凯朱春燕靳胜春
关键词:心理理论前额叶杏仁核
前额叶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改变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方法将20例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以及20名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9%±6.1%)相比,前额叶腹侧(ventral pretrontal cortex, VPFC )损伤的患者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正确率(46.4%±1.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1);而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损伤的患者在视觉客体(50.4%±15.1%)和视觉空间(72.6%±18.6%)工作记忆均有明显损伤,与对照组(72.9%4±6.1%、89.4%±1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5、59.5,均P〈0.01)。对左、右前额叶损伤的2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前额叶亚区进行左右侧比较,2组VPFC患者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DLPFC损伤组和右侧DLPFC损伤组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正确率和视觉面孔工作记忆正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额叶是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其不仅参与了视觉客体的工作记忆加工过程,同时参与了视觉空间的工作记忆加工,而且对于前额叶不同亚区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分离。
席春华朱幼玲黄治飞郭翠萍汪凯
关键词:脑损伤额叶前皮质记忆障碍空间知觉神经心理学测验
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席春华朱幼玲汪凯
关键词:工作记忆特征捆绑神经机制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ACI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和观察组(50例,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量表评分、炎症因子和脑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4.00%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6.0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IL-1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脑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有助于降低ACI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
唐南席春华张玲玲张婷婷刘晓婷
关键词:天丹通络胶囊丁苯酞软胶囊急性脑梗死疗效炎症因子脑血流动力学
基于眶额皮质功能连接的慢性失眠症抑郁症患者分类:一项机器学习研究
目的 :抑郁症状是慢性失眠(CID)患者常见的共病症状之一,眶额皮层(OFC)可能是连接失眠和抑郁的大脑核心区域。本研究采用基于OFC功能连接的机器学习方法来区分CID患者伴或不伴抑郁症状。方法 :招募70例CID患者,...
龚亮席春华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是否损害及工作记忆损害特点,探讨执行功能对MCI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的方法对30例MCI患者进行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检查,同时进行ADL评定,另外选择30名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结果MCI组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成绩(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数字颜色连线干扰(130.8±58.2)、数字颜色连线B(210.2±81.8)、词汇流畅性测试(8.9±5.4)、视觉客体工作记忆(0.73±0.12)和数字广度(3.4±0.9),除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外,与对照组比较(52.0±13.5、121.0±33.4、16.4±5.4、0.85±9.18、4.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8、5.159、-4.879、-4.351、-2.544,均P〈0.01或P〈0.05)。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执行功能对ADL的影响,结果客体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词汇流畅性与ADL的影响相关,而客体工作记忆与ADL的影响有显著相关性(β=-0.720,t=-3.571,P=0.001)。结论MCI患者具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和工作记忆损害,工作记忆与MCI患者的ADL有良好相关性,而且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与MCI患者的ADL测查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MCI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其ADL下降和客体工作记忆损害的主要因素。
郭翠萍席春华朱幼玲孟玉汪凯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记忆神经心理学测验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LS-TIA患者均以发作性肢体抖动症状来就诊,发作时无肢体强直阵挛,无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症状,无面肌受累。LS-TIA患者发作持续时间通常<5 min,发作的部位以单侧上肢多见,常见发病诱因包括站立后行走、运动及咳嗽。LS-TIA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TIA对照组(P<0.05)。LS-TI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其他皮质TIA表现、黑矇、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TIA对照组(均P<0.05)。LS-TIA组患者较TIA对照组有更多的软脑膜侧支。结论 LS-TIA是一种少见表现形式的TIA,特征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肢体不自主的抖动,颈内动脉狭窄是其发病基础,且更易进展为缺血性卒中,其更依赖于来自严重病变颈内动脉远端的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唐敏刘晓亭朱幼玲周群席春华翟登月
关键词:肢体抖动TIA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狭窄
帕金森病患者的决策认知障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社会决策认知能力。方法将20例首发PD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GamblingTask)进行社会决策行为能力的测试。采用Hoehn—Yahr分级量表对PD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HC组相比,PD组不仅存在词汇流畅性以及数字广度障碍,而且存在决策认知障碍。在博弈任务中,PD组的总不利选择次数明显高于HC组(分别为51.6±5.8,46.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12,P=0.04]。采用2(组)X5(阶段)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总有利选择,结果发现,2组间的主效应显著[t(1,38)=6.16,P=0.01];不同阶段的主效应亦显著[F(4.152)=2.43,P=0.04]。随着博弈任务卡片选择次数的增多,HC组有利选择次数逐渐增加;而帕金森病患者却不具有此种稳定的决策行为模式。同时研究还表明,PD患者的总不利选择次数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PD患者存在决策认知功能障碍,而这种社会决策障碍可能与前额叶眶面功能异常有关。
席春华朱幼玲汪凯穆燕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