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秀敏
-

-

- 所属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所在地区: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国启

- 作品数:86被引量:51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逻辑 文明修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徐晓风

- 作品数:90被引量:219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哲学意蕴 生产力 教学改革 视域
- 段虹

- 作品数:15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审美教育 美育 审美 人格 教育
- 王英喆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行政执法 环境法律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法学专业
- 于慧

- 作品数:17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黑龙江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网络 强国战略 实践资源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视域中学习的独特性
- 2016年
-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仅应当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更应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建设视域中学习的独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习逻辑内涵的耦合中,学习不仅仅意味着道德的滋养、潜能的开发、信仰的引领,更是贯穿人的生命始终的存在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当倡导立志和躬行相统一的学习方式,着力解决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之间的平衡与张力,从而不断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 王秀敏张国启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多维审视被引量:6
- 2014年
-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统治权,本体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语言和文本,知识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具有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实践论维度的话语权则体现为人们塑造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产生逻辑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信息安全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主要问题域,而进一步科学回应时代主题、实现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与逻辑创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策略。
- 王秀敏张国启
-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权信息安全
- 阿格妮丝·赫勒的人类条件理论及其价值
- 2011年
- 匈牙利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构拟的道德理论中不仅详细解释了人类条件及其相关的理论,而且认为它是道德发生和演进的本体论背景。人类条件起始于人的"被抛"状态,或者说起始于现代人双重偶然性的生存状态,展开于遗传先验和社会先验之间嵌接的动态张力中,它是社会规则代替本能规则的过程。正是在人类条件中,道德以及道德本身的变化才能够得以解释,道德的发展趋向才得以洞察。因此,厘清人类条件的内涵对于说明道德的发生和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王秀敏
- 关键词:阿格妮丝·赫勒道德
- 道德个性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引量:2
- 2008年
-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社会成员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道德个性的现实个体的存在是一种本真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必然追求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应然目标,进而在新的社会层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王秀敏
- 关键词:和谐社会本真存在
- 阿格妮丝·赫勒的道德理论诉求
- 2009年
- 阿格妮丝.赫勒在其道德三部曲中,立足于后现代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好人存在,但好人何以存在"这一中心问题。纵观赫勒的整个道德理论,道德经历了两次结构性变化:作为内部权威的实践智慧(良心)的出现以及如今正在经历的伦理规则内部的具体规则和抽象规则之间的张力,现代偶然性存在的人所依赖的各种道德规则以及实践智慧等方面成为赫勒所强调的重点问题。与康德的先验道德论相比,赫勒的道德理论沿着马克思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路径前行,其最终诉求在于期待现代社会中个性道德的生成。
- 王秀敏张国启
- 关键词:阿格妮丝·赫勒道德结构道德规则
- 阿格妮丝·赫勒的生存选择理论及当代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阿格妮丝.赫勒在其道德理论三部曲《一般伦理学》、《道德哲学》和《个性伦理学》中,沿着克尔凯郭尔提出的"生存三境界"及其选择理论,进一步将生存的选择本身区分为差异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和普遍性范畴下生存的选择,从而为现代社会中"好人存在,好人何以存在?"这一道德中心问题的回答提供了坚实基础。赫勒的生存的选择理论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每个人如何面对现代性困境和对道德缺失问题的解决无疑有着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王秀敏
- 关键词:阿格妮丝·赫勒
- 从建设和谐社会视野看现代文明修身的价值
- 2005年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有赖于个体的和谐发展。文明修身是人类自教自律的道德修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物质主义和科技主义盛行的今天,文明修身的价值不言而喻。它意味着人的发展是以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生命以一种不自私的方式延续,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文明修身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 张国启王秀敏
-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明修身精神家园生活质量
- 当代民族利益和类利益一体化趋势初探
- 2005年
- 当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各个民族已经进入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阶段 .人们所追求的民族利益逐渐扬弃个体本位 ,转向类本位 ,即向着自觉的类利益方向发展 。
- 徐晓风王秀敏
- 关键词:民族利益一体化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引领价值
- 2016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确立并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其信仰引领价值,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理想的意图"向"理想的力量"的转化。在当代中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引领价值,应当倡导以真理的光芒引领信仰,以人格的力量示范引领信仰,在对科学理论的体悟和践行中引领信仰。
- 王秀敏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 生存论视域下利益内涵的现代审视被引量:1
- 2006年
- 利益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是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在生存论视域下谈论的人本身的利益,是在对存在者揭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展开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物对人的具体需要的满足,而且表现为在人所建立的普遍的社会关系中所实现的人对人的利益的实现。利益离不开主体需要的满足,追求利益是作为主体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生存方式,由人自身出发所建立的关系越广泛,追求的利益就越明显和便利。人类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追求自身利益,从而在追求利益中奠定人生存的基本方式。
- 张国启王秀敏
- 关键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