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春
作品数: 43被引量:227H指数:10
  • 所属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景怀琦
作品数:157被引量:89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毒力基因 耶尔森菌 血清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王鑫
作品数:139被引量:75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耶尔森菌 血清型
邱海燕
作品数:24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毒力基因 钩端螺旋体 霍乱弧菌 血清型
任志鸿
作品数:47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菌株 益生菌 乳酸杆菌 降低血脂 降脂药物
徐建国
作品数:378被引量:2,26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大肠杆菌 菌株 益生菌 H7 血清型
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致小鼠肠道损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观察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的一般状态、肺组织病理、肠组织病理、结肠转录组、肠内容物代谢组的变化,探究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致小鼠肠道损伤的机制。方法用流感病毒PR8感染C57BL/6J小鼠,留取感染后第7天肺组织、结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计算肺指数,测量结肠长度,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肠组织病理,RNA-seq法进行结肠转录组测序,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盲肠内容物。结果感染模型组小鼠较空白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减轻、活动减少,肺指数增加,结肠长度缩短,肺、结肠组织病理出现损伤。空白对照组和感染模型组小鼠共有1609个差异基因,437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到的通路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改变小鼠结肠内基因表达水平和盲肠内的代谢产物造成小鼠肠道损伤。
李金桐晏军任志鸿宋利琼肖玉春黄元铭班承钧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肺损伤结肠损伤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中国南方家犬感染鼠疫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我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食用犬的鼠疫感染情况,评估当地人群通过食用犬肉感染鼠疫的风险。方法通过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验犬只血清鼠疫F1抗体滴度。结果 2012—2014年分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采集当地用于食用的犬只血清334份,当地农家犬血清172份,同时在甘肃及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采集当地牧羊犬血清226份作为对照检测血清F1抗体。甘肃省犬只中25.71%为血清F1抗体阳性,青海省犬只中阳性率为18.18%,而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采集犬只全部为阴性。结论我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的食用犬只中尚未发现鼠疫感染,当地人屠宰、食用犬肉目前无感染鼠疫的风险。
邱海燕肖玉春王鸣柳田克诚梁俊容段然王鑫
关键词:鼠疫间接血凝试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8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7年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8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8血清型菌株的分型鉴定。方法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8血清型菌株作为抗原,以骨髓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小肠结肠炎耶尔森单克隆抗体,用玻片凝集筛选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筛选到1株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8血清型菌株呈现阳性反应,并与日本的抗血清检测结果相一致,而与被检测的其他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常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凝集反应。结论本实验筛选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8血清型菌株鉴定,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避免了免疫血清难以避免的交叉凝集现象。
邱海燕王鑫肖玉春汪华顾玲景怀琦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交叉凝集
中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分型研究被引量:44
2010年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O∶9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型分布,掌握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文献报道方法对1986-2008年从我国不同地区的腹泻病人、家禽家畜、鼠类、食品、环境等各类宿主中分离到的427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生物分型。结果 427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中213株属于生物2型(49.9%),全部为O∶9血清型;208株属于生物3型(48.7%),其中191株为O∶3血清型,17株为O∶9血清型;6株属于生物4型(1.4%),全部为O∶3血清型。没有发现生物1A型、1B型与5型的致病性菌株。结论我国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生物3型为主、O∶9血清型致病性菌株以生物2型为主,没有生物1B型菌株,与国外致病性菌株的生物血清型分布有一定差异。
肖玉春王鑫邱海燕景怀琦
关键词:血清型生物型
假结核耶尔森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2009年
目的对来自不同血清型的29株假结核耶尔森菌的主要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初步了解假结核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与变异情况。方法应用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血清学分型与毒力基因(inv、pYV、HPI毒力岛、ypm)检测,并对ypm基因扩增基因进行测序比较。结果29株实验菌株均携带编码侵袭素的inv基因,15株携带毒力质粒(pYV),13株携带全部或部分HPIs基因簇,19株携带ypmA基因,1株携带ypmB基因,1株携带ypmC基因。结论假结核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多态性。
崔志刚王鑫周永运岳峰肖玉春金东邱海燕景怀琦
关键词:假结核耶尔森菌毒力基因
2010-2012年四川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状况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四川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在常见宿主及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在不同季节采集不同地区腹泻患者或宿主动物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同时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从1557份各类样品中分离出Y.e 47株,其中腹泻患者7株,宿主动物猪25株,青海田鼠10株,喜马拉雅旱獭5株;总分离率3.03%。血清型分布为O∶3血清型菌株27株,O∶9血清型2株,O∶5血清型6株,O∶8血清型2株,不能分型10株;毒力基因检测情况表明除青海田鼠分离的到4株O∶3血清型菌株外,其余O∶3、O∶9血清型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结论四川省腹泻患者与常见宿主动物均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首次证实在四川高原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中存在致病性Y.e,并证实宿主动物O∶3血清型中存在不产毒力基因的非致病性菌株。
刘谊李燕春祁腾汪立茂景怀琦王鑫肖玉春罗隆泽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动物血清型毒力基因
清酒乳杆菌和水苏糖组合物在制备便秘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酸杆菌益生菌菌株,所述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22254,保藏日期为2021年4月28日,保藏分类命名为Lactobacillus sakei(清酒乳杆菌),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
任志鸿宋利琼肖玉春黄元铭
不同动物宿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及结果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不同动物宿主中分布状况。方法采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家畜家禽以及啮齿动物等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3 386份标本中分离出134株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分离率为3.96%;其中致病性菌株(ystA+ail+virF+yadA+ystB-)30株(22.39%),均为O∶3/3型。非致病性菌104株(ystA-ail-virF-yadA-ystB+或者ystB-)(77.61%)。结论结果表明,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O:3/3型为主,猪的分离率最高为6.28%;依次为旱獭、鼠,分别为4.05%、3.41%。
肖玉春梁俊容古文鹏邱海燕王树坤罗隆泽王化彬景怀琦王鑫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宿主毒力基因
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调查被引量:57
2004年
目的 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 :ail+ 、ystA+ 、ystB-、yadA+ 、virF+ 占 5 6.2 % ;ail+ 、ystA+ 、ystB-、yadA-、virF-占 2 5 .6% ;其他型占18.2 %。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在我国引起感染暴发和流行的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 :ail +、ystA+ 、yadA+ 、ystB-、virF+ 型 ,很少部分的ail+ 、ystA+ 、ystB-、yadA-、virF-根据以前的资料被认为是毒力质粒丢失的结果 ,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景怀琦李继耀肖玉春邱海燕顾锋夏胜利崔志刚金东阚飙顾玲汪华徐建国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血清型
中国六省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对中国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中国6省165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将114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成25个带型;K6GN11C30012(50株)、K6GN11C30015 (19株)及K6GN11C30016(10株)是其主要带型,三个主要带型之间聚类相似性很高。将51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4个带型;其中K6GN11C90004(22株)与K6GN11C90010(13株)是其主要带型,K6GN11C90004与K6GN11C90010带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O:3与O:9血清型的主要带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O:3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一个克隆系,且在不同地区和年代变异很小;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两个不同的克隆系,且各自有一定的变异。O:3与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亲缘关系较远。
金东崔志刚肖玉春王鑫顾锋夏胜利胡万富杨晋川汪华顾玲徐建国阚飙景怀琦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