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谨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詹明生

- 作品数:241被引量:5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冷原子 声光调制器 激光 单模保偏光纤 磁光阱
- 仲嘉琪

- 作品数:29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重力梯度 稳频 测量传感器 声光调制器 拉曼激光
- 李润兵

- 作品数:30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冷原子 半导体激光器 原子冷却 拉曼 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
- 周林

- 作品数:33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单模保偏光纤 冷原子 声光调制器 激光 激光放大器
- 熊宗元

- 作品数:27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重力梯度 激光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 拉曼激光 声光调制器
- 微型原子陀螺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原子陀螺仪,它包括真空玻璃腔、碱金属释放剂、角阀、双面法兰和离子泵、偏置磁场底座,原子芯片与支撑底座相连,支撑底座安装在真空玻璃腔内,真空玻璃腔通过双面法兰与四通相连,四通分别与角阀、离子泵、馈通...
- 颜辉杨国卿王谨詹明生
- 文献传递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研究的进展
- 1924年,玻色和爱因斯坦在理论上预言了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EC)现象,物理学家一直希望能在实验上观察到这种物理现象,但直到1995年,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近年来BEC实验研究的进展极其迅速,并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本...
- 王谨江开军李可涂鲜花何明詹明生
- 关键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理现象物质波BEC原子激光物理学家
- 文献传递
- 基于原子共振吸收的激光频谱纯度测量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子共振吸收的激光频谱纯度测量装置,涉及激光应用技术的激光频谱纯度分析领域。本装置是:半导体锥形放大激光器、单模保偏光纤、光纤准直镜、隔离器、二分之一波片、偏振分光棱镜、原子蒸汽共振吸收池、第2反射镜...
- 张文冬周林王谨詹明生
- 冷^(85)Rb原子D_2线电磁诱导透明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3
- 2004年
- 对85Rb原子D2线三能级系统的电磁诱导透明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耦合强度下探测光的吸收线型, 并对气室中热原予与磁光阱中冷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光谱进行了比较。
- 王谨涂鲜花江开军李可孔令波孔令波詹明生
- 关键词:电磁诱导透明冷原子磁光阱
- 一种磁光阱用激光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光阱用激光装置,属于激光器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光源主体,所述光源主体包括半导体激光管、准直透镜、衍射光栅和反射镜,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光源主体的输出信号频率的压电晶体驱动器、用于供光源主...
- 涂娟王谨詹明生
- 文献传递
- 分子振动态及其跃迁的激光相干控制被引量:1
- 1998年
- 讨论了激光合成相干叠加态的原理及其性质 ,针对 XY2 型分子 ,证明了合成局域模振动的可行性 ,然后给出相干叠加态的跃迁几率特征 ,发现它仍表现出相干的特性 ,对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分子的振动态具有可控性 ,态跃迁几率具有可控性。
- 周本汉王谨张登玉张登玉胡正发赵宏太
- 关键词:相干叠加态量子跃迁
- 数字信号在原子芯片中的应用
- 2009年
- 通过分析和计算不同谐波分量与原子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势场,发现可以将其叠加在一起形成原子囚禁势,提出了数字信号在原子芯片中的应用方案.
- 石涛颜辉杨国卿王谨詹明生
- 关键词:原子芯片数字信号
- 基于多程声光移频技术的声光扫频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程声光移频技术的声光扫频系统,涉及多程声光移频技术领域。本系统包括第1、2、3二分之一波片,第1、2、3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格兰泰勒棱镜,第1、2反射镜,第1、2、3平凸透镜,第1、2直角反...
- 周超周林冀宇航王谨詹明生
- 基于冷原子束干涉仪的水平重力梯度测量传感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原子束干涉仪的水平重力梯度测量传感器,属于重力勘测技术领域。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且在水平方向并行排列的第1重力敏感型冷原子干涉单元和第2重力敏感型冷原子干涉单元组成;或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第1重力敏感型冷原...
- 朱磊仲嘉琪陈曦熊宗元宋宏伟王玉平李大伟王谨詹明生
- 文献传递
- 单原子在两个远红失谐光偶极阱中的转移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光偶极阱中实现单个中性原子的囚禁及其操控在量子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为此在使用强聚焦远红失谐激光形成的光偶极阱囚禁单个中性铷原子后,通过一个空间可移动的光偶极阱从静止的光偶极阱上掠过,实现了将静止的光偶极阱中的单原子以94%的概率转移到可移动的光偶极阱中,并将该原子移动到焦平面上指定的位置.该实验对于实现光偶极阱阵列中任意两个原子的纠缠以及光偶极阱中原子外在自由度的操控等研究有着潜在的应用.
- 王成许鹏何晓东王谨詹明生
- 关键词:单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