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作品数: 71被引量:446H指数:12
  • 所属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顾尔伟
作品数:191被引量:1,150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后处理 缺血后处理
陈立建
作品数:61被引量:357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术后转归 心肌再灌注损伤 哌啶类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刘训芹
作品数:24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缺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鲁显福
作品数:90被引量:404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远位触液神经元 后处理 P物质 术后镇痛
曹袁媛
作品数:24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再灌注损伤 睡眠障碍 后处理
超声成像测定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实时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刘训芹鲁显福顾尔伟张雷曹袁媛
关键词:心脏病婴幼儿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
丙泊酚麻醉三低状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30天死亡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拟确立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的丙泊酚麻醉三低[低BIS、低MAP和低效应室靶控浓度(target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阈值。 方法 161例择期拟行单纯瓣膜置换术的成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IS监测下行丙泊酚效应室靶控麻醉,术后随访30 d,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55例)和死亡组(6例),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 结果 BIS〈45、MAP〈65 mmHg(1 mmHg=0.133 kPa)、Ce〈1.5 mg/L的积累时间和三低同时出现的累积时间:死亡组[(278±95)、(153±41)、(125±40)、(58±16) min],较存活组[(163±53)、(65±21)、(63±20)、(21±6) min]均明显延长(P〈0.05)。单因素回归模型中:有无吸烟史,术前有无合并症,BIS〈45、MAP〈65 mmHg、Ce〈1.5 mg/L的积累时间和三低同时出现的累积时间,平均手术、麻醉和转机时间及术后ICU驻留时间,均是增加30 d病死率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低累积时间和ICU驻留时间仍然是增加术后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丙泊酚麻醉三低状态(BIS〈45、MAP〈65 mmHg和Ce〈1.5 mg/L)和ICU驻留时间是增加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0 d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
程新琦张雷鲁显福顾尔伟
关键词:瓣膜置换丙泊酚平均动脉压
Journal Club在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麻醉学研究生是未来学科的主力军和高层次接班人,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麻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麻醉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专业为例,介绍将Journal Club应用到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经验。
杨志来张雷张继千方卫萍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麻醉学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映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33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B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CON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5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缺血30min末行缺血10s.再灌注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0.1SpOStC组~10SpostC组):再灌注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ug/kg.5min后再灌注120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rnfn(T0)、缺血30min末(TI),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MAP-HR.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计算心肌梗死面积(1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ham组.CON组.IpostC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stC组、0.3.1.3、10SpostC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1SpostC组降低最为明显;与IpostC组比较.0.1SpostC组IS/AAR增加(P〈0.05)。舒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9mOidal方程为:Y=0.3749+0.4872/。(1+10^1.502-x).ED50为0.03174ug/kg。与sham组比较,其余三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O嘲比较.IpostC.、SpostC组MOA降低.SOO话性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吴云顾尔伟方卫平朱燕张雷刘训芹
关键词:舒芬太尼缺血后处理心肌
CBL联合GasMan软件在麻醉学本科生吸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索CBL联合GasMan软件在麻醉学本科生吸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6/2019-06期间我院30名麻醉学5年制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教学改革组(n=15)。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CBL联合GasMan软件在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价表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GasMan软件能够取得良好的实习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雷曹袁媛陈立建方卫萍
关键词:吸入麻醉药代动力学实习教学
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取健康大鼠和造模成功的1型糖尿病大鼠各30只,随机分为六组(n=10):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NDM-SP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M-S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min予舒芬太尼1μg/kg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缺血前即刻、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时的HR、MAP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于再灌注120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IS)和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NDM-SHAM组比较,NDM-IR组和NDM-SP组再灌注120min HR明显减慢、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 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I、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DM-SHAM组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 DM-IR组、DM-SP组MAP和RPP明显降低,血浆cTnI、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IR组比较,再灌注120min DM-IR组HR明显减慢,NDM-SP组的IS、IS/AAR明显减少(P<0.05),血浆cTnI、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DM-SP组比较,DM-SP组的IS/AAR明显升高(P<0.05),血浆cTnI、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炎症机制参与了糖尿病因素取消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后心肌保护炎症机制作用。
章雨雯顾尔伟张雷朱冰青赵仙雅陈菁菁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舒芬太尼炎症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免疫因子及信号通路预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和生物学过程的改变,为VILI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在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检索2019年12月前与VILI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下载GSE86229基因表达谱数据,并选择其中两组数据(对照组和高潮气量机械通气组)进行后续分析。首先通过标准化和注释对基因表达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Limma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随后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关键蛋白质。结果数据预处理后初步获取了20310个基因,并筛选出337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对炎症、脂多糖和中性粒细胞趋化的生物过程,并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整联蛋白αM(ITGAM)、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oll样受体2(TLR-2)为关键蛋白质。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VILI与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可能与IL-6、TNF-α、ITGAM、IL-1β和TLR-2免疫因子密切相关,TNF信号通路在VILI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刘欢曹袁媛张雷刘学胜顾尔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析白细胞介素-6
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给予脂肪乳剂0.2ml/kg,Ⅱ组、Ⅲ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2mg/kg,Ⅳ组、Ⅴ组分别在停转流前15min给与氟比洛芬酯1、2mg/kg。于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10min(T1)、停心肺转流后30min(T2)、4h(T3)、24h(T4)、48h(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浓度,同时测定T0、T3、T4、T5时点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与T0相比,Ⅰ组、Ⅳ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与T0相比,Ⅰ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3升高(P<0.01)。Ⅱ组、Ⅲ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Ⅰ组T3~5cTnI、CK-MB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3、T4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3~5时点cTnI、CK-MB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Ⅳ组T4、T5时点cTnI浓度比Ⅱ组低(P<0.05)。Ⅱ组、Ⅲ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Ⅰ组少(P<0.01),Ⅴ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Ⅲ组少(P<0.05);Ⅳ组ICU驻留时间比Ⅱ组短、Ⅴ组ICU驻留时间比Ⅲ组短。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维持细胞因子动态平衡,减轻围心肺转流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张颖顾尔伟刘训芹张雷
关键词:氟比洛芬心肺转流术细胞因子类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浓度与意识消失浓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丙泊酚维持浓度与意识消失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择期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39~64岁,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阶梯血浆靶控输注,初始血浆浓度(Cp)设定为1.0μg/ml,当预测效应室浓度(Ce)达0.5μg/ml时,每隔1分钟以0.3μg/ml递增Cp,患者意识消失(LOC)时静注舒芬太尼0.8~1.0μg/kg、罗库溴铵0.6~0.9mg/kg,当BIS达50时将Cp调至Ce水平,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进行手术。记录患者入室后安静状态(基础值)(T_0)、LOC时(T_1)、BIS值达到50时(T_2)、切皮时(T_3)、劈胸骨时(T_4)、CPB开始时(T_5)、复温时(T_6)、CPB结束时(T_7)、关胸时(T_8)、术毕(T_9)时的MAP、HR、CV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全身血管阻力(SVR)、BIS、丙泊酚Cp和Ce值。分析LOC时丙泊酚Ce值与围术期各变量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中,患者LOC时丙泊酚Ce值与基础值CO、SV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5);T_2~T_9时丙泊酚Ce值与LOC时Ce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中,T_2~T_9时丙泊酚Ce值与LOC时Ce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在瓣膜置换术患者中,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浓度与LOC时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LOC时的丙泊酚Ce值可为维持浓度的调整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张雷章雨雯程新琦汪欢赵庆刘学胜顾尔伟
关键词:丙泊酚靶控输注心脏瓣膜病脑电双频指数
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评价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视觉分析脑电图指导镇静管理组(A组)和BIS指导镇静管理组(B组)。A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深度于C或D级;B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记录CPB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总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动脉血气指标。术后第1-7天采用CAM-ICU量表评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P<0.05),动脉血气指标、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有助于降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刘伟张雷吴昊顾尔伟陈立建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心肺转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