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鹏
作品数: 43被引量:412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温志新
作品数:100被引量:99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原型盆地 盆地 深水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资源潜力
王兆明
作品数:104被引量:1,34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原型盆地 全球油气 深水 盆地演化 油气资源
贺正军
作品数:44被引量:24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游离烃 深水 盆地 页岩 有机碳含量
刘小兵
作品数:52被引量:41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游离烃 深水 勘探领域 油气分布 勘探形势
张晓宝
作品数:94被引量:93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碳同位素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油气运移过程中断层启闭性的量化表征参数评价被引量:29
2013年
在油气勘探决策中,判断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表现出的开启或封闭性特征十分重要,但一般很难从众多影响断层启闭性的地质因素中筛选和确定有效的最佳参数。以东营凹陷南坡东段王家岗油田为研究区,根据断层两盘储层内是否发现油气及油气藏的成因关系,判识断层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的启闭性。基于断层带的内部结构特征和流体行为,提出利用断层连通概率评价断层带整体在活动期间作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可能性。通过典型断层油藏精细解剖,按照一定密度在断层面上逐点进行启闭性判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断层连通概率与各种量化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利用相关系数评价了这些地质参数表征断层启闭性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前人提出的各种启闭性量化参数与断层连通性的关系趋势与定性认识相一致,但反映单一地质因素的参数难以确定断层在运移过程是否作为运移通道,而包含两个或数个地质因素的综合参数,如泥岩涂抹因子(SGR)、断层面正应力参数的效果明显改善;断层开启系数(FOI)与断层启闭性的关系最密切,是表征断层启闭性的有效参数。
张立宽罗晓容宋国奇郝雪峰邱桂强宋成鹏雷裕红向立宏刘克奇解玉宝
关键词:油气运移
阿根廷科罗拉多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2023年
阿根廷东部大西洋沿岸的科罗拉多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被动陆缘盆地,已钻的多口探井具有油气显示。该盆地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其中后裂谷期又可划分为热沉降阶段和被动陆缘阶段。同裂谷期盆地内形成了地堑和半地堑构造,使得中央坳陷沉积地层厚度达到15 km。通过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相分析,认为盆地内存在成熟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最有利的成藏组合位于盆地东部同裂谷期Colorado组,以下白垩统湖相页岩为烃源岩、浅海相砂岩为储层,主要为地层圈闭。勘探主要风险在于油气能否从生烃凹陷长距离运移到盆地边缘储层,以及顶部盖层能否起到足够的遮挡作用。
边海光李强宋成鹏陈瑞银苏本灿彭磊
关键词:烃源岩油气地质特征成藏组合勘探潜力
牛庄洼陷南斜坡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类型的多参数聚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牛庄洼陷源岩抽提物异戊二烯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和甾、萜烷化合物等多种地化参数的对比,优选出植烷、伽马蜡烷、升藿烷系列、甲藻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生标化合物构成源岩特征指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原油与沙三源岩聚为一类,具有低植烷丰度、低伽马蜡烷丰度、低C35升藿烷丰度、低甲藻甾烷丰度和低4-甲基αααC29甾烷丰度的"五低"特点,体现了来源于弱氧化、低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沙三下亚段源岩的地化特征;Ⅱ类原油与沙四源岩聚为一类,具有高植烷丰度、高伽马蜡烷丰度、高C35升藿烷丰度、高甲藻甾烷丰度和高4-甲基αααC29甾烷丰度的"五高"特点,体现了来源于强还原、高盐度环境下形成的沙四上亚段源岩地化特征;Ⅲ类原油和沙三、沙四源岩没有显著的聚类关系,也与孔店组原油和源岩地化特征不同,而其主要聚类参数的均值均处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源岩的均值范围之间,推测可能为2套源岩生成原油的混合油。
宋成鹏罗晓容郝雪峰向立宏刘克奇张立宽雷裕红程明杨彬
关键词: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类型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
南美洲油气资源分布特征和勘探潜力被引量:1
2022年
由于近年来南美洲不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和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为了弄清南美洲油气资源空间分布和待发现资源量情况,在前人地质研究基础之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南美洲大陆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大西洋拉开等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形成了东、西、南、北不同的构造演化特征,发育了克拉通、弧前、弧后、前陆和被动陆缘等类型沉积盆地。通过对已发现油气田在国家、盆地和储集层位上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南美洲油气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富集程度具有较大差异,绝大部分油气聚集于少数国家和少量盆地内。南美洲西部碰撞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和东部大西洋沿岸被动陆缘盆地是油气最为富集的两类盆地,以中—新生界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对于56个不同勘探程度的含油气盆地,分别采用圈闭评价法和类比法进行待发现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南美洲油气勘探潜力还很巨大,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约为503.5×10^(8)t油当量;未来勘探重点不只局限于高勘探程度盆地,也要重视低勘探程度盆地。
边海光宋成鹏刘祚冬汪永华李恒萱栾天思
关键词:前陆盆地资源潜力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被引量:43
2015年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原型盆地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方向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地质特征与深水油气聚集规律:以赤道大西洋西非边缘盆地群为例被引量:14
2016年
基于前人成果及油气勘探新发现资料,系统分析了赤道西非受转换断层强烈控制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群地质与深水油气聚集特征。构造解析与地层剖析表明,该地区盆地形态、基底断裂、变形序列和区域应力均受转换断层控制;经历了前转换陆内沉积期、陆内剪切裂谷期、陆洋转换压扭期及被动陆缘热沉降期4个演化阶段;形成4套区域性不整合,从东往西具有迁移性;充填了陆内剪切期河湖相碎屑岩、陆洋转换期陆相及滨浅海相碎屑岩为主和被动陆缘期海相碎屑岩为主的3套地层巨层序。地质结构显示,盆缘窄陆架、陡陆坡,断裂呈高角度张剪性,易发育转换脊或台地。深水沉积特点为小物源短距离近岸快速堆积,形成富砂的纵向叠置横向裙边状小型扇或扇复合体。深水油气勘探以陆洋转换-被动陆缘早期阶段岩性-地层和背斜构造圈闭为重点。
秦雁群张光亚巴丹梁英波贺正军宋成鹏刘小兵
关键词:裂谷型被动陆缘深水转换断层
跨国油气勘探形势与启示被引量:4
2022年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中低油价的持续影响,2021年全球勘探投资继续低位运行、勘探工作量有所回落,但石油公司聚焦前沿勘探领域和勘探开发重点地区,通过加深地质认识、提升圈闭识别能力,勘探成功率持续获得提升。海域勘探尤其是深水—超深水大发现不断涌现,国际石油公司包揽的跨国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主要位于“一洋一湾一海”(大西洋两岸、墨西哥湾、南里海)。通过分析深水—超深水典型油气田,总结出三方面特点:一是深耕富油气盆地,巴西盐下时隔8年再获系列油气发现;二是积累认识、战略重返,埃尼公司在科特迪瓦盆地连获油田发现;三是开发为先、拓展周边,bp在南里海再获大气田发现。针对国际石油公司开展跨国深水—超深水勘探的做法,总结出三点启示:一是超前布局,抢占有利勘探领域,灵活进退区块;二是战略跟随,不断积累经验技术,稳步提升实力;三是自主勘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勘探创效。建议中国石油公司仍需把握一切机会,积极获取有利勘探区块,形成资源有效储备,通过“一个转变、三个加强”逐步实现“走出去”向“走上去”的跨越。
刘小兵温志新宋成鹏陈瑞银刘祚冬边海光汪永华
关键词:深水油气勘探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大气田富集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3
2015年
东非海域近5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可采储量达3.8×1012m3。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卡鲁裂谷期,以河流相、湖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2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马达加斯加裂谷期,以陆相和浅海相沉积为主,发育主力烃源岩;3晚白垩世—第四纪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为主,海底扇、斜坡扇和重力流水道等浊积砂岩构成主力储层,泥岩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大气田主力成藏组合包括鲁武马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古新统—始新统砂岩及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上白垩统砂岩。鲁武马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深水区逆冲断层带及其前缘,重力滑塌和侏罗系盐底辟构造使鲁武马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逆冲断层带,逆冲断层成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自深部烃源岩向上运移、聚集于逆冲断层带砂岩储层中;坦桑尼亚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斜坡重力流水道砂岩中,南北向正断层控制油气富集。
张光亚刘小兵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海底扇重力流水道
北非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被引量:7
2013年
北非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早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晚古生代抬升剥蚀、中生代裂陷和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多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了多个叠合盆地。与以往叠合盆地中往往形成叠加的含油气系统不同,北非古生代和中、新生代2大含油气系统互不叠置,分别分布于北非西部和中、东部盆地。系统分析了2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及盆地演化对其互不叠置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勘探潜力目标。西部盆地古生代含油气系统志留系阿卡库斯组泥岩和三叠系巨厚蒸发盐岩盖层之下、古隆起内及不整合面附近的圈闭以及中、东部盆地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的地堑和地垒附近形成的断层和岩性圈闭及深部白垩系储集砂体为研究区的主要勘探潜力目标。
宋成鹏童晓光张光亚温志新王兆明汪伟光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盆地演化勘探潜力
东地中海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油气成藏被引量:6
2021年
基于区域地质、二维地震及大洋钻探等数据,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及地震相研究,分析了东地中海埃拉托色尼海山(ESM)及其周缘孤立台地形成、生物礁体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指出了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东地中海ESM等系列孤立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合休戚相关,早期为从非洲-阿拉伯板块上裂解出来的垒式断块,形成于中三叠世—早侏罗世陆内裂谷阶段,经过中侏罗世陆间裂谷阶段、晚中侏罗世—晚白垩世土伦期漂移阶段和晚白垩世森诺期—中新世俯冲消减阶段继承性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晚中新世梅西期以来受新特提斯洋关闭影响发生中—轻度反转改造。受不同古构造背景控制形成3类孤立台地,一是小规模狭窄垒式断块所控制的单个点礁型孤立台地,二是中等规模宽缓垒式断块所控制的单个环礁型孤立台地,三是大规模宽缓古隆起控制形成的多个礁滩复合体型孤立台地。前两类在埃南和埃西凸起上普遍发育,第3类只分布于ESM海山之上。纵向上,受海平面升降影响,ESM古隆起、埃南和埃西凸起上均发育了中侏罗统巴柔阶—上白垩统土伦阶和中新统两套礁体建造。单个点礁型孤立台地和单个环礁型孤立台地已被钻井证实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ESM海山隆起带上多个礁滩复合体型孤立台地同样值得探索。
温志新童晓光高华华王兆明陈瑞银宋成鹏贺正军刘祚冬康海亮
关键词:生物礁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