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龙
所属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大鹏 作品数:107 被引量:925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HF同位素组成 锆石U-PB年龄 地质意义 杨忠芳 作品数:296 被引量:3,310 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重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 侯青叶 作品数:125 被引量:1,652 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蛇绿岩 张宏飞 作品数:105 被引量:2,091 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花岗岩 岩石成因 花岗岩类 西秦岭 朱祥坤 作品数:269 被引量:983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铁同位素 FE同位素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 同位素 MC-ICP-MS
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远景评价 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系统采集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第7、-9勘探线上11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结合该矿床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对钻孔深部隐伏矿进行了预测。该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Cu-Pb-Zn,前缘晕由Hg、Sb、Cd组成,尾晕以W、As、Sn为特征。该矿床处于倒转向斜的倒转翼,元素的垂向分带序列大部分为反向分带。垂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反复叠加的特点,第7勘探线至少存在2期含矿流体,钻孔ZK702、ZK830、ZK726、ZK817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刘雪敏 陈岳龙 李大鹏 王忠 刘金宝关键词:原生晕 隐伏矿床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被引量:30 2011年 近年来,隐伏矿床的勘查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成矿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新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隐伏矿床勘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以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电地球化学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等一系列偏提取技术为代表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能够获取深部矿体的直接信息,是隐伏矿床勘查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多元信息来进行勘查的综合信息找矿方法也在隐伏矿床勘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地球化学块体这一理论概念为基础发展出的地球化学块体方法技术,以国内外近百例矿床勘查发现史为基础总结经验得出的信息找矿战略,以及以Cu、Fe、Zn等非传统同位素示踪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示踪技术,代表了当前矿产勘查在理论、经验和分析技术上的新突破,开始初步应用于隐伏矿床的勘查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传统的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如地下水地球化学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取得了新的发展,仍在隐伏矿床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和讨论了各种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概念、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勘查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孙剑 陈岳龙 李大鹏关键词:隐伏矿床 勘查地球化学 深穿透地球化学 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覆盖区地球化学异常源示踪与判别 被引量:7 2019年 隐伏砂岩型铀矿地表土壤具有活动态铀含量、氡及其子体放射性活度等异常。通过对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内不同铀品位见矿钻孔和无矿钻孔上方的表层土壤分别进行活动态铀、氡及其子体测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高品位钻孔上方表层土壤瞬时氡浓度明显高于无矿孔,两组瞬时氡含量差异明显(P<0.05),结合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参数可作为揭示深部隐伏铀矿体的重要参数;相反,不同品位见矿钻孔、无矿钻孔上方的表层土壤活动态铀和210Po含量无明显差别,难以成为预测深部隐伏铀矿体的有效参数。 康欢 陈岳龙 李大鹏 徐云亮 房明亮关键词:二连盆地 下扬子巢湖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硅质结核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下扬子巢湖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硅质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下扬子巢湖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硅质结核核w(SiO 2)为73.50%~96.95%(平均值为85.84%),其他元素含量较低。在主量元素的判别上,硅质成因为生物质成因;在Ti/V-V/Y判别图解中,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结核来源于洋中脊与大洋盆地端元区域;在元素氧化还原关系上,硅质结核显示出有氧、贫氧与厌氧混合状态;在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中,显示出中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元素总量与P 2 O 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Ce的负异常。在此基础上,结合二叠纪全球气候与海陆位置及洋流的关系,认为下扬子巢湖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硅质结核是在二叠纪全球气候转变的背景下,在洋流的作用下,来源于大洋中脊与大洋盆地的硅质被大陆边缘的硅质生物捕获而形成硅质结核,洋流作用在硅质结核的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 王跃 张金龙 周奇明 陈岳龙 李大鹏 康欢关键词:二叠系 栖霞组 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010年 内蒙古地区连接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两个具不同演化历史、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不同位置出露的从太古宙至中生代晚期连续分布的30件花岗岩类样品的Sm-Nd同位素及Pb同位素,对比了华北板块与兴蒙造山带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Pb同位素性质的差异,揭示了两个构造单元的演化过程。华北板块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分布于中元古代前,从不同时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可见华北板块具有太古宙、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三叠纪)3期地壳增生历史;兴蒙造山带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出现于古元古代之后,集中于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其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表明从新元古代至中生代,该区均具有较显著的地幔物质的注入。兴蒙造山带花岗岩类初始Pb同位素含量总体高于华北板块。晚古生代华北板块花岗岩类可能接受兴蒙造山带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至中生代,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演化。 李大鹏 陈岳龙 王忠 刘长征关键词:兴蒙造山带 花岗岩 ND同位素 PB同位素 内蒙古狼山地区霍各乞矿床中磁铁矿矿体成因 被引量:1 2015年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狼山北侧,是我国著名的Cu-Fe-Pb-Zn-S矿床。在过去二十年中,大量学者已经对该矿床矿床成因、成矿时代以及成矿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认为该矿床属于沉积喷流到火山块状硫化物过渡型矿床,且成岩-成矿时代定为中元古代(彭润民等,1999,2007;彭润民和翟裕生,2004;费红彩等,2004)。 包创 朱祥坤 陈岳龙 高兆富关键词:矿床成因 磁铁矿 矿体 成矿时代 铜多金属矿 块状硫化物 内蒙古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1 2010年 对内蒙古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具有多阶段性,根据矿脉穿插关系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可以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黄铜矿-磁黄铁矿-石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以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负晶形或近圆形,数量较多,呈不规则分布。均一温度变化区间为106~389℃,盐度为1.23%~9.86%NaCl eqv.,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O2、CH4和H2O。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热液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来源。综合对比研究认为,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与该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为深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发生混合,矿质在构造有利部位沉淀富集的结果。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王瑾 侯青叶 陈岳龙 刘金宝 王忠 冷福荣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热液 铜多金属矿床 松潘-甘孜地块三叠系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2006年 松潘-甘孜地块位居中国西南部,北邻华北地块,西与青藏高原毗邻,东南缘与扬子地块相连。该区出露的巨厚层砂岩SiO_2含量变化范围大为48.64%~71.77%,稳定元素(Al_2O_3,Fe_2O_3,MnO)与不稳定元素(MgO,K_2O,Na_2O)基本持平,CIW值较低;La/Co值集中于3.0~4.5,Th/Co集中于1.0~1.5,La/Th值集中于2.7~3.1,Th/U值均大于4.0,轻稀土元素含量大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具Eu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布形态与上地壳一致;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分布于1500~1900Ma、700~900Ma、200~400Ma,与扬子地块、南秦岭的岩浆活动相一致。分析表明松潘-甘孜地块具有稳定的物源区,主要以扬子地块为主;其碎屑母岩应主要源自上地壳,以长英质成分为主。松潘-甘孜地块在三叠纪时期处于大陆岛弧环境,周边地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大规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明显减弱或可能已经停止,秦岭造山运动基本已经完成。 苏本勋 陈岳龙 刘飞 王巧云 张宏飞 兰中伍关键词:微量元素 源区 U-PB测年 论东营坳陷古近系含油砂岩中金的来源 本文在承担深部探测项目盆山演化地球化学研究专题过程中,对古近系孔店组、沙河组中砂岩与玄武岩及盆地周缘的出露的相关岩石开展了较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相关岩石中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结果,较为深入地讨论了东... 陈岳龙 李大鹏关键词:金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年龄 文献传递 康定变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2005年 川西康定地区出露的变质侵入岩是以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岩。岩石中锆石主要结晶于721~773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岩体中所测最老年龄为2468Ma,可能代表扬子陆块的基底;在锆石的增生边及新生锆石颗粒获得的99~531M。年龄反映了后期变质事件的改造。该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的富集。以上的特征表踢,康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可能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李志红 罗照华 陈岳龙 赵俊香关键词:康定杂岩 变质侵入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年代学 中酸性岩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