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
作品数: 92被引量:347H指数:10
  • 所属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

相关作者

黄泳
作品数:665被引量:3,969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 外关穴
张继苹
作品数:96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经络腧穴学 课程 《经络腧穴学》 针灸学
曲姗姗
作品数:147被引量:80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经络腧穴学 针灸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钟正
作品数:82被引量:4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经络腧穴学 教学改革 针灸 《经络腧穴学》 教学
王升旭
作品数:187被引量:1,588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治疗 电针夹脊穴 针灸疗法 睡眠剥夺
不同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蜂针治疗4组(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取足三里穴,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足趾容积、缩足反应时间及HE切片观察。结果: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足趾容积提高,缩足反应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改变没有显著差异。单蜂1 min组大鼠足趾容积低于其余各组,缩足反应时间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单蜂1 min组近期疗效最显著。
陈莹杨路冼培凤符雅杰林国华王升旭
关键词:蜂针类风湿性关节炎量效关系
太极运乾坤,吐纳化生长——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生太极社团活动历练
2020年
学生社团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利用学生社团为专业学习助力。文章以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太极社团为例,阐述了中医专业学生课外演练太极拳,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从太极拳与中医学的联系出发,结合社团历练对专业学习的影响,分"传承国粹意识"、"专业技能素养"、"中医理论实践"三点进行论述,并从"对外交流桥梁搭建"、"综合创新能力提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太极演练与中医学习,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太极社团的历练对中医学专业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梅剑宗黄泳张继苹钟正杨路曲姗姗
分组对抗点穴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实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分组对抗点穴法是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的点穴实训,是在传统实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分组对抗点穴赛的一种练赛结合的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通过与传统点穴实训的对比研究,证明实施分组对抗点穴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说明分组对抗点穴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集体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腧穴定位速度及准确性。
杨路吴春晓陈莹黄泳王升旭李求实
关键词:经络腧穴学
扬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9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关键词:筋膜炎扬刺拔罐
辨证施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辨证施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IBS-D患者按1∶3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135例(其中肝郁气滞组50例、肠道湿热组43例、脾肾阳虚组42例)。对照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和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辨证施针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并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中3种证型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88.4%、8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2)治疗后,各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大便急迫、肛门坠胀、倦怠乏力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中的3种证型组在腹痛、腹胀、倦怠乏力等症状积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组在改善腹痛、腹胀、肛门坠胀方面优于其他2种证型组(P<0.05)。(3)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种证型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证型组间比较,肝郁气滞组较肠道湿热组、脾肾阳虚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辨证施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抑制5-HT的过度表达。
李湘力林泳蔡敬宙杨路王升旭
关键词: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5-羟色胺
《针灸治疗学》三阶段考核的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被引量:5
2020年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临床课程,要求学生理、法、方、穴、术融会贯通。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试行三阶段考核,第一阶段考查腧穴定位,第二阶段考查刺法灸法,第三阶段包括《针灸治疗学》线上笔试以及见习考核。该三阶段考核模式,借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即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的形式,简称为OSCE形式,依托《针灸治疗学》,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进行整合,是针灸学核心课程整合的有益尝试。它介绍了《针灸治疗学》三阶段考核的考试内容、考试标准、考试安排,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认为三阶段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提前模拟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好地完成理论到临床的进一步延伸。同时让针灸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化,促进了针灸核心课程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
蔡慧黄泳曲姗姗杨路张继苹钟正
关键词:针灸治疗学教育改革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始给药,直至21 d;记录每组足跖厚度、痛阈和肿胀关节评分,背根神经节采用IHC观察病理切片TRPV1的表达和western boltting观察Trk A的表达,评价蜂毒对CIA大鼠踝关节的干预。结果造模从10 d起开始肿胀,14 d内全部出现CIA体征,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4 d时趋于平稳。BV组予蜂毒0.3 mg治疗7 d,BV组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痛阈(秒):正常对照组15.47±0.35,模型组10.90±0.10,BV组13.14±0.18。免疫组化TRPV1阳性细胞百分数(%):正常对照组11.40±1.48,模型组44.47±4.38,BV组21.60±2.20。western blotting观察Trk A表达(灰度值):正常对照组1.59±0.04,模型组4.53±0.21,BV组2.46±0.17。结论蜂毒注射能降低炎性痛大鼠DRG信号分子Trk A、TRPV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消炎镇痛的信号通路之一,为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启发。
冼培凤陈莹杨路刘国涛彭澎王升旭
关键词:蜂毒辣椒素受体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推拿手法学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2022年
当今社会,推拿疗法作为绿色、无不良作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欢迎,但社会上推拿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因此对推拿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拿手法学课程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以南方医科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夯实基础、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3个方面阐述教学模式,为各高校的课程建设及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刘芬芳苏健邦曲姗姗黄泳张继苹梁允善罗嘉颖胡蒯乐杨路
关键词:推拿推拿手法学教学模式
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IL-15影响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蜂针治疗组、激素治疗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余3组采用Freund氏完全佐剂制造大鼠关节炎模型。蜂针治疗组:取肾俞、足三里、命门、大椎穴,用镊子轻轻捏住蜜蜂的腰部,将其尾部对准穴位,让其自然蛰入穴位并留针10 min。均治疗21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激素治疗组比较,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略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RA可以有效降低IL-15水平,从而有效缓解RA病情。
陈莹冼培凤冯淑兰杨路
关键词:蜂针IL-15动物模型
添加维生素D3治疗50例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添加治疗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随机分成维生素D3组和激素组,每组各25例,维生素D3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Th1、Th2数量,评定NIHSS分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前维生素D3组与激素组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8+、CD4+/CD8+、Th2数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Th1数、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添加治疗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罗高权杨路梁磊黎春镛陈状公方和
关键词:维生素D3多发性硬化T细胞亚群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