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继红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 陆志刚

- 作品数:119被引量:36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冠脉造影
- 黄蓓丽

-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安置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锁骨下静脉穿刺 随机对照研究 心电图
- 魏盟

- 作品数:429被引量:1,45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造影
- 马士新

- 作品数:72被引量:21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随机对照研究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 杭靖宇

- 作品数:50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随机对照研究
- 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
- 2003年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治疗主要为外科开胸修补,但手术创伤大,并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报道我们采用国产双盘状室间隔封堵器成功闭合3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
- 魏盟马士新陆志刚杭靖宇黄蓓丽孙继红李京波张昀昀
- 关键词: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局部麻醉
-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为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价值 ,将 1 0 0例需安置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头静脉切开组 (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 ) ,每组各 5 0例。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病人对手术切口及囊袋的满意度。结果 :无论是手术时间 ,还是X线曝光时间 ,锁骨下静脉组中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均比头静脉组中的对应亚组为短 ( 64.1± 1 4.2minvs 73.8± 1 1 .6min ,86.4± 1 3.2minvs 1 0 6.5± 1 9.4min和 3.45± 0 .83minvs 4.5 1± 2 .2 7min ,5 .5 9± 0 .78minvs 8.2 7± 4.91min ,P均 <0 .0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心室电极导线放置成功率为 1 0 0 % ,而头静脉切开组则为 5 6% ,二者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病人对切口及囊袋满意程度的积分 ,锁骨下静脉组明显高于头静脉组 ( 2 .2 4± 0 .5 6vs 1 .92± 0 .5 7,P <0 .0 1 )。结论 :只要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熟练 。
- 李京波魏盟陆志刚杭靖宇马士新黄蓓丽孙继红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心脏起搏器心血管病学
- 浦肯野电位指导下标测及导管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浦肯野电位 (P电位 )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LVT)的标测及导管消融中的地位。方法 连续 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LVT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根据VT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 ,可大致判断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部或心尖。右心室递增刺激或程序刺激 (包括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不能诱发VT ,则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行刺激诱发。采用激动标测法 ,以VT发作时P电位较QRS波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以射频消融术后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以及左室消融靶点处进行递增刺激和程序刺激均不能诱发VT为成功消融标准。结果 3例患者经右室刺激可诱发VT ,但另 3例患者经右室刺激不能诱发VT ,而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刺激可诱发VT ;成功靶点P电位较VT时QRS波提前 2 5~ 4 8(32 .6 7± 8.0 4 )ms ,成功消融靶点均位于左室间隔后半部分 ;随访 3~ 2 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进行刺激可提高ILVT的诱发率 ,可缩短手术时间。成功消融的靶点处P电位较VT时QRS波提前≥ 2 5ms。
- 李京波魏盟胡伟国马士新刘铭雅陆志刚黄蓓丽张昀昀孙继红
- 关键词:心动过速左室导管消融标测消融靶点室性特发性
-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 将 10 0例需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头静脉切开组 (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 ) ,每组各 5 0例患者。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对手术切口及囊袋的满意度。结果 无论是手术时间 ,还是X线曝光时间 ,锁骨下静脉组中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均比头静脉组中的对应亚组为短 [(6 4.1± 14 .2min与 (73.8± 11.6 )min ,(86 .4± 13.2 )min与 (10 6 .5± 19.4 )min和(3.4 5± 0 .83)min与 (4 .5 1± 2 .2 7)min ,(5 .5 9± 0 .78)min与 (8.2 7± 4 .91)min ,P均 <0 .0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心室电极导线放置成功率为 10 0 % ,而头静脉切开组则为 5 6 % ,两者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P >0 .0 5 )。患者对切口及囊袋的满意程度 ,锁骨下静脉组明显高于头静脉组(P <0 .0 1)。结论 只要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熟练 ,安置心脏起搏器可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
- 李京波魏盟陆志刚杭靖宇马士新黄蓓丽孙继红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头静脉心脏起搏器静脉切开
- 老年冠心病合并合并无症状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术的中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回顾分析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无症状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l例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8±6.7)岁,1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7例患者Scr≥115μmol/L。随访6-49个月,检测支架置入术后一般情况、肾功能变化(Scr、Ccr、GFR)、血压以及降压药物限定日剂量(DDDs)值。结果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13例,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8例,其中肾动脉中段狭窄7条血管,肾动脉开口狭窄22条血管,共计植入29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1例于术后8个月时院外猝死。肾动脉支架术后血压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支架术前、后血压为(149.6±16.3)/(89±7.5)mm Hg比(137.1±12.4)/(78.1±11.7)mmHg,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善14例,治愈0例,无效4例,恶化1例。患者术前术后服用的所有降压药物的DDDs值,分别为(2.19±0.72)比(2.33±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支架术前后Scr水平及Ccr、GFR值,结果分别为(113±54.3)μmol/L比(118±42.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2.5±17.6)ml/min比(47.3±16.2)ml/min, P=0.08:(53.0±22.2)ml/min比(52.2±24.1) 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肾功能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分析Scr≥115μmol/L者和Scr<115μmol几者在术前和术后肾功能的比较亦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肾动脉支架术后血压较前有显著改善。而无论患者肾功能基础值是否正常,肾功能均有下降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支架治疗术并不能完全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有时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 和亚萍魏盟陆志刚马士新杭靖宇黄蓓丽顾永雯孙继红
- 关键词:支架术肾动脉狭窄中远期疗效无症状性肾动脉支架支架植入术
-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无症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 2007年
- 和亚萍魏盟陆志刚马士新杭靖宇黄蓓丽顾永雯孙继红
- 关键词: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远期疗效评价无症状中远期疗效
- 先天性心脏憩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8年
- 报道1例心绞痛合并先天性左心室憩室病例,心室造影明确诊断,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血管狭窄,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因该病患病率低,症状隐匿,对其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尚无统一标准,通过资料复习。
- 潘静薇陆志刚魏盟孙磊清黄蓓丽顾永文孙继红
- 关键词:心绞痛心室造影
- 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 2006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对近期临床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3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美托洛尔组分别在第1次球囊扩张前和放置支架前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5 m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心肌酶、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发病后30 d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基线资料可比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AMI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无影响。在注射美托洛尔过程中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及低血压。住院期间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94±5.76和53.33±5.88,心肌酶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354.24±693.66)和(1981.87±412.92)U/L,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在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8受体阻滞剂是安全的,但无心肌保护作用。
- 杭靖宇魏盟陆志刚马士新黄蓓丽孙继红顾永雯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美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