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灿清
作品数: 195被引量:1743H指数:23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吕筠
作品数:335被引量:3,171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成年人 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 慢性病 中国成年人
李立明
作品数:566被引量:8,150H指数:4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 慢性病 高血压 成年人
陈铮鸣
作品数:103被引量:1,123H指数:20
供职机构:牛津大学
研究主题:成年人 中国成年人 队列研究 体质指数 高血压
裴培
作品数:47被引量:70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成年人 成年人 体质指数 慢性病 队列研究
郭彧
作品数:66被引量:1,06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成年人 中国成年人 慢性病 队列研究 患病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的横断面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横断面关联,为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2009―2020年年龄≥18岁人群的体检资料,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由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代谢综合征及其4个组成部分(腹型肥胖、高血糖、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的诊断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定义,采取横断面调查设计,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MetS及其4个组成部分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1369名体检对象,年龄为(45.3±11.6)岁,其中男性占58.7%。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为35.7%,MetS患病率为25.6%,其中男性MetS患病率高于女性。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代谢综合征(OR=1.18,95%CI:1.11~1.25,P<0.001)及其4个组分的风险更高,其中腹型肥胖(OR=1.18,95%CI:1.11~1.24,P<0.001)、血脂异常(OR=1.14,95%CI:1.06~1.22,P<0.001)的关联强度较高,且女性中血脂异常的关联强度高于男性(P=0.003)。结论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MetS及其组成部分的患病风险有关。
陈媛媛胡志强胡景岑吴雅娴马铮吕筠吕筠满塞丽麦王晓娜王波余灿清王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代谢综合征
中国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分析被引量:59
2019年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三间分布。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全国10个地区募集30~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于2013-2014年随机抽取5%的队列成员进行了第2次重复调查。本研究剔除调查当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分别纳入参加基线和重复调查的487 198名和22 604名研究对象。健康的生活方式定义为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BMI 18.5~23.9 kg/m^2、腰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每符合一项计1分,合计即为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分值范围为0~6分。结果基线调查时,上述健康生活方式因素(除积极体力活动外)的比例依次为70.6%、92.6%、8.7%、52.6%和59.0%。全部研究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均值为(3.1±1.2)分,81.4%的研究对象同时具有2~4项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6种生活方式因素均健康的比例为0.7%。女性、较年轻者、农村人群和高文化程度者的生活方式相对更健康;相比于城乡差异,项目地区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利用重复调查数据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群总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水平略有下降。结论成年人群中多种慢性病相关生活方式均健康的比例极低,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
祝楠波周密余灿清郭彧卞铮谭云龙裴培陈君石陈铮鸣吕筠李立明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苯那普利降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基因rs2106809多态性与服用苯那普利后血压变化情况的关联,以及rs2106809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GTR1)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1831名高血压患者服用苯那普利2周的基础上,分析rs2106809与血压变化指标的关联,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rs2106809与AGTR1基因8个位点和AGT基因3个位点的交互作用。结果:rs2106809与女性服药后收缩压和脉压差变化情况相关,与男性脉压差变化情况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者降压幅度较大。在男性收缩压变化情况的分析中发现了多基因参与的交互作用模型。结论:rs2106809可能以独立危险因素或交互作用组分的形式影响苯那普利的降压水平。
陈卿唐迅余灿清陈大方田君曹洋范雯怡曹卫华詹思延吕筠郭晓霞李立明胡永华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遗传药理学
北京美兆体检人群的衰弱状态变化及衰弱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衰弱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衰弱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兆健康体检中心的人群体检数据,纳入2008-2019年至少参加过2次体检且间隔>3年者,共13689人。采用28个变量(包括疾病、症状、体格测量指标等)构建衰弱指数,衰弱指数≥0.25定义为衰弱,衰弱指数>0.10且<0.25为衰弱前期。按照首次体检时的衰弱状态进行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特征对衰弱状态恶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首次和末次体检时的年龄分别为(42.3±9.2)岁和(47.9±9.3)岁,首末次体检间隔时间为(5.7±1.9)年。首次体检时人群衰弱率和衰弱前期率分别为2.5%和50.3%,末次体检时分别上升至3.9%和55.4%。67.3%的研究对象在首末次体检时的衰弱状态保持不变,21.2%恶化,12.5%改善。在首次体检衰弱状态为健康的人群中,年龄大、女性、低文化程度、戒烟和每天吸烟、BMI定义的肥胖、以及腰臀比定义的中心性肥胖是衰弱状态恶化的危险因素。在首次体检为衰弱前期的人群中,年龄大、女性、BMI定义的肥胖、以及腰臀比定义的中心性肥胖是衰弱状态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吸烟和肥胖等会增加个体衰弱恶化的风险。
樊俊宁杨淞淳孙至佳汪涵马圆王波余灿清宁毅吕筠吕筠
关键词:影响因素体检人群
病例镜像研究设计
2010年
近几十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科研领域广泛采用并逐渐与之交叉融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设计。单纯病例研究(case—only study)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类研究通常将病例组的暴露分布与完全基于理论假设的人群的暴露分布进行比较,不需要实际的对照组(采用伪对照),也称为病例分布研究(case-distribution study)。
余灿清吕筠李立明
关键词:单纯病例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镜像病例分布
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描述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描述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方法对完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2020-2021年第三次重复调查的24913名45~95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员面对面询问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尿失禁的情况,进一步区分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分性别、年龄、地区等特征报告尿失禁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并描述患者严重程度和接受治疗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5.4±9.1)岁。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女性自报尿失禁标化患病率为25.4%,男性为7.0%。男性中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7%、4.2%和1.2%,女性中对应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3.5%、5.8%和6.1%。男性尿失禁及各种亚型的患病率、女性尿失禁及除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以外的各亚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调整年龄后,农村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均高于城市(P<0.001)。男性和女性尿失禁患者自报接受治疗率分别为15.4%和8.5%。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而尿失禁患者的治疗率较低。
胡景岑丁银圻庞海玉余灿清孙点剑一裴培杜怀东杜怀东陈铮鸣陈铮鸣朱兰吕筠李立明
关键词:尿失禁患病率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腌制蔬菜摄入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036和105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喻唯兰勇兵吕筠孙点剑一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李立明余灿清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腌制蔬菜咸菜酸泡菜
出生队列效应对体质指数遗传度的影响
2017年
目的 探索不同出生队列BMI遗传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丽水和青岛两个时点的双生子,按照出生年份分为1958年及以前出生、1959-1961年出生、1962-1970年出生和1971年及以后出生的4个出生队列,在各个时点分别拟合结构方程,计算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年龄的遗传度。结果 每个出生队列中,2012年时的体重、BMI高于2001年;出生于1971年及以后的双生子无论体重和BMI均低于其余出生队列。遗传因素能解释BMI的表型变异为54%-76%;出生于1959-1961年的双生子,BMI的遗传度随年龄上升,其余出生队列遗传度较为稳定。结论 BMI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出生于1959-1961年的双生子,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对BMI的影响增加。
赵倩高文静余灿清吕筠逄增昌丛黎明曹卫华李立明
关键词:体质指数出生队列遗传度双生子研究
中国10个地区老年人长寿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分析影响中国人群长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排除1938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者,纳入分析51870人,将到达年龄定义为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死亡时的年龄或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年龄,根据到达年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非长寿组(80岁以前死亡)和长寿组(到达年龄≥80岁),长寿组进一步分组为长寿但死亡、长寿且存活。社会人口学和生活方式信息为2004-2008年基线调查时采集。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联,以非长寿组为参照组。结果纳入分析的51870人的基线年龄范围为65~79岁,经过(10.2±3.5)年的随访,38841人长寿,其中30354人存活。以男性、农村人群、非在婚者、家庭年收入<10000元者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参照,女性、城市人群、在婚者、家庭年收入≥20000元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分别为1.68(1.58~1.78)、1.69(1.61~1.78)、1.15(1.10~1.21)、1.44(1.36~1.53)和1.32(1.19~1.48)。对于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总体力活动水平每增加4 MET-h/d,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为1.09(1.08~1.10)。分别以从不或偶尔吸烟者、非每周饮酒者、正常体重者(BMI 18.5~23.9 kg/m2)和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者为参照组,吸烟或因病戒烟者中每日吸烟≥20支者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为0.64(0.60~0.69),每周但非每日饮酒者和每日纯酒精摄入量<30 g者为1.29(1.14~1.46)和1.13(1.01~1.26),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依次为0.56(0.52~0.61)、1.27(1.19~1.36)和1.23(1.11~1.36),中心性肥胖者为0.86(0.79~0.93)。进一步按腰围进行分层分析,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者中,BMI每增加5 kg/m2,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为1.80(1.69~1.92);而在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者中,对应的OR值(95%CI)为1.02(0.96~1.08),两层关联效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检验P<0.001)。结论本研
李烁宇张艺倩肖梦孙点剑一余灿清王月清裴培陈君石陈铮鸣陈铮鸣李立明吕筠
关键词:影响因素队列研究中国人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双生子一侧优势功能特征的遗传度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分别对3项一侧优势功能特征的影响。方法对在青岛市和丽水市两地募集的511对双生子进行一侧优势功能(利手、扣手、交叉臂方式)的判定,计算3项左型性状的一致率、卵别比值比、四项相关系数,并用openMx软件进行遗传模型的拟合。结果左利手的最佳拟合为AE模型,遗传度为45.5%,左型扣手和左型交叉臂的最佳模型为DE模型,显性遗传效应分别是13.5%和6.1%。年龄和性别对遗传效应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利手的遗传度为45.5%,扣手和交叉臂的遗传表现为显性遗传,但主要受环境影响。
张冉高文静李立明吕筠余灿清詹思延胡永华逢正昌曹卫华
关键词:双生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