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宇
作品数: 128被引量:1203H指数:16
  • 所属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徐正进
作品数:484被引量:4,802H指数:4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穗型 粳稻 穗部性状 直立穗型
陈温福
作品数:502被引量:6,232H指数:49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杂草稻 生物炭 粳稻 株型
徐海
作品数:87被引量:61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籼粳稻 杂交后代 籼粳稻杂交
马殿荣
作品数:126被引量:1,392H指数:2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杂草稻 水稻 栽培稻 超级稻 穗型
刘进
作品数:23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QTL分析 数量性状位点 穗部性状 QTL
利用籼粳交RIL群体对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QTL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为定位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QTL,鉴定新的耐冷基因位点,丰富水稻耐冷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以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品种泸恢99(Luhui 99,R99)和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Shennong 265,SN265)杂交衍生的144个F8稳定遗传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以低温条件下水稻种子发芽率和苗期叶片赤枯度为耐冷性鉴定标准,采用QTL Ici Mapping v3. 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TL和1个控制苗期耐冷性QTL,分别位于第3,5,9染色体上,命名为q LTG-3、q LTG-5、q SCT-9,3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 60,2. 73,2. 52,加性效应为0. 09,-0. 10,-0. 0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 02%,14. 07%,12. 18%。其中,检测到控制发芽期耐冷性的q LTG-5位于分子标记R5M13~RS8,遗传距离约8.0 c M,该区间未见相关水稻耐冷性QTL的报道,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发芽期耐冷性的QTL位点。
王棋范淑秀郭江华陈兆赫梁银培刘振宇殷业超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籼粳交发芽期苗期耐冷性QTL分析
利用关联分析挖掘水稻耐冷优异基因及耐冷种质材料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喜温作物,对低温非常敏感,低温冷害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均有发生,是全球性自然灾害,尤以澳大利亚南部、日本、朝鲜和中国的东北稻作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为甚。鉴定优异的水稻耐冷种质资源,采...
宋佳谕赵明辉李金泉张文忠马殿荣王嘉宇徐凡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低温冷害资源挖掘
分布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茎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分布方式对水稻群体的分蘖数影响显著.有序群体可以提高群体的分蘖能力,在最高分蘖期有序群体的分蘖数比无序群体大,在成熟期有序群体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无序群体.在灌浆中后期有序群体的茎鞘干重较大,茎秆的充实度较高,可以提高群体的抗倒能力.
冯永祥徐正进韩彦辉宋桂云荆颜辉王嘉宇刘成龙
关键词:水稻群体穗型茎蘖
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被引量:79
2005年
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吴晓冬郑煜焱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食味品质性状
水稻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以南方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泸恢99和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试验材料,对株型性状(株高、穗长、分蘖和叶片性状)进行不同环境下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分析。共检测到39个相关QTL,分布在水稻第1、第2、第3、第6、第7、第8和第9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6.90之间,有11个QTL能在两年中被检测到。株型相关的QTL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主要分布于第1、第6和第9染色体上,这可能与株型性状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关。其中,在第9染色体上RM3700B–RM7424区间存在1个QTL簇,含4个QTL,即qPH9、qPL9、qFLL9和qSLL9,这4个QTL在2年中均被检测到。此外,进一步鉴定出5个能稳定表达的QTL,其中,qPH8、qFLW6和qSLW6效应较大。这些信息综合反映了株型相关性状遗传的复杂性,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
张玲李晓楠王伟杨生龙李清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株型性状QTL分析
一种生物炭基缓控释肥料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炭基缓控释肥料。本发明生物炭基缓控释肥料包括膜材和芯材;按质量份数计,所述膜材的原料包括甜菜碱0.8‑1.2份,柠檬酸1.5‑2.1份,甘油0.8‑1.2份,丙烯酸0.5‑1...
兰宇付时丰王嘉宇刘遵奇崔鑫修立群孙强曹殿云
长期冷水胁迫对水稻新品系J07-23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3年
以水稻新品系J07-23和冷敏感的栽培稻"秀子糯"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将参试材料放置于冷水池中直至成熟,研究长期冷水胁迫对J07-23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冷水胁迫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参试材料的株高、穗颈节间长、倒一节间长、花药长、花药体积、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但J07-23降低的幅度最小。在长期冷水胁迫下,J07-23的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倒二节间长、花药宽、穗粒数无显著变化,而"秀子糯"的这些参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冷水胁迫对参试材料的倒二叶宽、倒三节间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倒四节间长显著升高。综合评价各农艺性状对长期冷水的响应,水稻新品系J07-23具有极强的耐冷性。
王国骄苗微陈温福徐正进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冷水胁迫农艺性状
水稻强秆抗倒基因prl4的分子标记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强秆抗倒基因prl4的分子标记与应用,通过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和云南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F<Sub>2</Sub>和RILs群体进行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鉴定了一个在不同群体类型(F<...
姜树坤张喜娟张凤鸣白良明孙世臣刘丹王嘉宇丁国华王彤彤姜辉
文献传递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亚种属性判别及维管束性状的变异被引量:10
2007年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程氏指数法和维管束分类性状分别对其不同世代(F6和F8)群体进行籼粳亚种属性判别。发现群体表现为中间类型占优势的偏粳分布,具有明显籼粳亚种间差异的维管束性状在群体内实现了重组,理论上通过籼粳杂交可以实现优良维管束性状的组合。穗颈大小维管束比、倒2节间和穗颈大维管束比在确认群体的籼粳属性时与程氏指数法判别结果相似,且较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在世代间表现稳定,可作为鉴别群体籼粳属性的参考指标。群体内多数株系还属于分化不彻底的中间类型,造成穗颈大小维管束比、倒2节间和穗颈大维管束比对某些株系的判别存在一定差异。
朱春杰徐海郭艳华王嘉宇刘宏光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维管束性状
粳稻穗部结构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温带粳稻‘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对15个穗部结构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61个相关QTL,其中沈阳检测到的38个QTL在第1、4、6、11和12号染色体上形成了sir-QTL簇;而在哈尔滨检测到的31个QTL也在第3、9和10号染色体上形成了QTL簇。仅有8个QTL是在两地同时被检测到的,分别是控制一次枝梗数#'.jqPBN4、控制穗长的qPL6和qPL9、控制一次枝梗实粒数的qGNPB4、控制一次枝梗颖花数的qTSNPBJ、控制结实率的qPSSIO、以及控制着粒密度qSD3和qSD9。其中,qPBN4(最高表型贡献率43.2%)、qPL9(最高表型贡献率63.2%)、qGNPB4(最高表型贡献率30.9%)和qSD9(最高表型贡献率42.9%)是主效QTL。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控制穗长qPL9和控制着粒密度qSD94于DEPl所在区间。同时控制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实粒数的位于第4号染色体长臂端的穗部结构主效QTL,qPBN4qGNPB4极富研究与应用价值。
姜树坤王嘉宇姜辉洛育孙世臣张喜娟白良明陈温福张凤鸣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基因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