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剑
作品数: 14被引量:20H指数:3
  • 所属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刘克明
作品数:8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中 紫绀型先心病 采血方法 采血法 血流动力学影响
赵宏智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采血法 血流动力学影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紫绀型先心病 手术中
杨勇
作品数:9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经皮椎体成形术 针刺复合麻醉 地佐辛 钠 局部麻醉
李涛
作品数:36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肝脏纤维化 无创性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丙型肝炎
马丽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复方麝香注射液 复方麝香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术后
紫绀型先心病手术中等容血液稀释不同采血方法比较
紫绀型先心病绝大多数为婴幼儿,由于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左右心系统间,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导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主动脉血中的血氧含量降低,患儿表现为缺氧紫绀,同时机体会代偿出现红细胞(RBC)增多及红细胞压积(Hc...
方剑叶君刘克明
关键词:紫绀型先心病血液稀释采血方法
文献传递
川芎嗪局部静脉给药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局部患肢静滴川芎嗪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比外周静脉用药是否有差异。方法59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19例局部静脉给药组(A组),18例外周静脉给药组(B组)和22例空白对照组(C组)。于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放气后0~1min(T1)、15min(T2)、30min(T3)各时点测量外周及患肢静脉血浆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B组比较,T3时A组MDA值低于B组(P〈0.05);三组比较,T3时患肢静脉血样中的MDA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3时C组中患肢静脉MDA值高于外周静脉MDA值(P〈 0.05)。结论局部静脉注射川芎嗪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效果比外周静脉用药好。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不宜简单以外周静脉血标本替代局部静脉血标本。
方剑李涛方晓萍刘克明宋晓辉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止血带
不同采血法对紫绀型先心病手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用于紫绀型先心病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方法:择期手术的紫绀型先心病患儿25例,年龄10月~14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主动脉采血组(A组n=12)和中...
方剑刘克明赵宏智
关键词:采血法紫绀型先心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血流动力学心脏手术
文献传递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11例死亡临床报告)
2011年
目的从临床病例中分析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相关因素,讨论降低死亡率的可能因素。方法分析近3年7岁以下44例患儿行TOF根治术。在常规全醉、体外循环(CPB)和手术操作情况下,从手术适应症、麻醉、体循、手术操作、液体管理等方面总结,患儿TOF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可能因素。结果术后早期11例死亡,8例死于低心排(LOS),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年龄小于3岁、肺动脉发育指标McGoon值、CPB时间等可能是TOF根治术后早期死亡高危因素。
方剑马丽杨勇赵宏智
关键词:小儿法洛四联症死亡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不同采血方法的自体储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术中不同采血方法自体储血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选择有利的临床采血方法。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5例,年龄10个月至14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主动脉采血组,B组为中心静脉采血组,C组为体外循环(CPB)前静脉引流采血组。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术中A组在完成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插管后,从主动脉根部控制采血;B组从中心静脉人工采血;C组在CPB开始前,从腔静脉引流至CPB储血罐接口的三通处,分流采血。3组均以50~70 mL/min的速度按7~8 mL/kg采血,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达到目标自体血液储备容量的完成概率。结果 A组采血后23、min时,平均动脉压(MAP)比采血前下降,心率(HR)则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3 min时,A组MAP低于B组,A组HR高于B组(P<0.05);采血后A组与B组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则比A组、B组明显下降(P<0.05);3组中以B组达到目标自体血液储备容量率为100%,A组与C组则分别为66.7%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先心病术中自体储血以在CPB开始前肝素化后,从中心静脉采血方法更好,其有利于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较易达到目标储血量,可在临床选用。
方剑沈幸赵宏智刘克明杨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
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
2008年
目的总结33例10kg以下婴幼儿的体外循环(CPB)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33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在全麻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CPB时间17~1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6min,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例,33例顺利脱机,术后无一例与CPB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2例。结论在CPB管理上注重合理选用CPB设备和装置、特别关注灌注与引流的关系、调整适度的血液稀释及细致的CPB监测管理,加强了CPB中各种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的管理,可降低与CPB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翁丽芳谢少波陈升恺方剑黄珠群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血液稀释
复方麝香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CPB)辅助下6~14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5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复方麝香注射液组(A组,1 mL/kg),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 mL/kg)。分别于两组麻醉苏醒期停用静吸全麻药后开始静脉泵注复方麝香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分别评测患儿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4天简易精神量表(MMSE)的评分,以及术前10min,术后第1、4天监测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结果A组术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术后第1天B组患儿为21分,已达轻度认知障碍;A组术后对应时间点的IL-2值均低于B组(P<0.05),且PRL及E2值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于关胸缝合皮下组织时静脉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1 mg/kg)对小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方剑沈幸曾婷马丽李志超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认知功能障碍复方麝香注射液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中急性血液等容稀释法的临床应用
急性血液等容稀释(ANH)是一种自体输血技术,其在围手术期应用已有20余年,ANH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约用血、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组织器官的血栓及其它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本文对ANH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期间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
刘克明方剑叶君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自体输血血液粘稠度输血并发症
文献传递
小儿双向Glenn手术的麻醉体会
2009年
目的总结复杂性先天心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6例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所有患儿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麻醉维持主要采用中小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并辅以低浓度的七氟醚吸入。结果术毕SpO2、CV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毕Hb及Hct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面部水肿症状,6例出现全身抽搐等脑缺氧表现,1例术后出现痴呆。除了两例术后早期息儿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外。患儿术后紫绀症状明显改善。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在恰当的麻醉方式下,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维持较高水平的腔静脉压力并降低肺血管阻力以促进肺血流的改善,调控内环境平衡并加强脑保护等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柳垂亮李向宇方剑杨博李宇国
关键词:双向GLENN术麻醉小儿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指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 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方剑李涛刘克明马少云刘志龙方小萍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