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喜卫
作品数: 41被引量:130H指数:6
  • 所属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邯郸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胡成栋
作品数:92被引量:361H指数:9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轴性症状 椎管成形术 前路减压 肌腱 脊髓型颈椎病
李东风
作品数:40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轴性症状 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钛板固定 前路减压
王瑞
作品数:41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分析
王飞
作品数:38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轴性症状 小肠黏膜下层 椎管成形术 颈椎曲度 疗效对比研究
刘法敬
作品数:63被引量:398H指数:10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型颈椎病 轴性症状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管成形术 骨质疏松
髋关节假体陶瓷内衬碎裂误诊为异位骨化一例报告
2010年
患者男,59岁,因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1月在我院行右侧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右侧和左侧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42分和48分。均采用陶瓷一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蛇牌,德国),
张帆熊伟李锋霍喜卫牛朋彦
关键词:全髋关节假体异位骨化髋关节发育不良误诊
颈髓损伤早期急诊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早期急诊减压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68例,按是否进行急诊手术分为急诊手术组22例和非急诊手术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集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状况(入院时和最后一次随访时)、术后并发症、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受伤节段、手术方式、随访时间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状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最后一次随访时2组相比神经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但急诊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非急诊手术组。结论:颈髓损伤后早期急诊手术可行、安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帮助。
霍喜卫李锋熊伟姚广清吴巍张勇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急诊手术
模块化减压法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模块化减压法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根据所采取的减压方式分为模块化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模块化减压法组)36例和常规蚕食法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常规减压法组)39例。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损害评分评估治疗效果,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接受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模块化减压法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减压法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模块化减压法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低于常规减压法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减压法相比,模块化减压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下腰痛的程度,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减压方法。
王瑞霍喜卫胡成栋李东风刘法敬王飞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原因分析与策略
2010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初次术后再手术常见原因,并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病例10例,收集其初次矫形术前、术后随访及再手术术后的相关影像资料、初次手术和再手术策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5例因侧凸进展而采用延长融合范围治疗;1例因近端交界后凸加剧而需向近端延长融合范围;3例感染患者接受了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保留了内固定,1例为控制感染而取出内固定;1例假关节形成患者采用更换断裂内固定及局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经随访12~33个月(平均21.5个月),脊柱平衡保持良好,无侧凸进展、失代偿、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常见再手术原因包括侧凸进展、感染、假关节形成、近端异常交界后凸等,选择合适的再手术策略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霍喜卫李锋熊伟张帆姚广清牛朋彦卢伟伟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并发症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短期疗效比较研究与手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短期疗效,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作者科室共开展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OPLL并获得12月以上随访病例11例;收集既往以后路椎板成形术(...
霍喜卫李锋熊伟姚广清牛朋彦张帆陈安民
关键词:手术治疗短期疗效手术效果
文献传递
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固定术在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在治疗连续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levelof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M-O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关节突内侧截骨法将椎板及其附属结构整块取下,将骨化黄韧带清除后再将椎板原位回植,并辅以微型钛板双侧固定,完成椎管减压及重建。共15例患者获得完整临床随访,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1~69岁,平均55.7岁,两节段黄韧带骨化者3例,三节段10例,四节段2例。记录并分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节段曲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情况发生。随访时间23~46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椎板移位。JOA评分(11分法)由术前的(5.7±1.5)恢复至术后3个月的(8.8±2.5)及末次随访时的(9.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7.9±13.5)%。Cobb角由术前的(13.4±4.1)°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14.1±3.9)°及末次随访的(15.2±4.6)°,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Cobb平均增加(1.8±1.1)°。术中共发生脑脊液漏4例,经缝合及人工硬脊膜覆盖后愈合良好;术后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M-OLF的一种有效术式,它可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对脊髓产生再次压迫,同时也可有效防止胸椎后凸畸形的发生。
霍喜卫李海涛王飞周玉军李东风胡成栋刘法敬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胸椎椎板回植
双孔腕管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比双孔腕管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63例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28例行传统手术。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但是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患者两点分辨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瘢痕痛的发生,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短期效果好于关节镜手术方法,长期效果没有很大区分,术后3个月随访两点辨别觉也没有显著区分,但是传统手术有明显的瘢痕痛术后并发症。
李海涛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张恩录王瑞王飞霍喜卫
关键词:传统手术关节镜手术腕管综合征
脊髓内信号变化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颈髓内高信号变化情况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脊髓高信号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术后1年根据患者颈髓内高信号的转归情况分为3组;A组20例,颈髓内高信号强度无明显减弱;B组38例,颈髓内高信号强度减弱;C组48例,颈髓内高信号完全消失。比较各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3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C组JOA评分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A组,C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脊髓内多出现高信号改变,给予脊髓减压术后,高信号消失者预后较好,髓内高信号持续存在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王瑞胡成栋刘法敬霍喜卫李东风李彦飞
关键词:脊髓损伤预后
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效果及手术时机选择
2014年
目的探讨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90例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先进行正规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JOA评分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同时,对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2 a以上的随访。78例获得完整随访且数据完整,其中有21例因神经症状加重进行了手术治疗(A组),其余57例始终行保守治疗(B组)。B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恢复。A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JOA评分有明显恢复(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颈椎管狭窄、节段不稳是导致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正规保守治疗往往有效;当伴有颈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等危险因素时,保守治疗效果差,需给予手术治疗。
陈怀志胡成栋霍喜卫任冬云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短节段OPLL患者32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53-120(81.8±23.5)min,术中出血量为60-520(210.7±56.2)m L,术中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积极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6-42(25.6±4.2)个月,患者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8±3.6)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3.1±5.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9±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为(70.6±17.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术式,可从前方直接切除骨化物达到直接减压目的,但术中需注意硬膜粘连及脑脊液漏的发生。
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并发症